分享

文乡望族|数风流人物——连城张氏赤崖公谱序(译文)

 文乡枞阳 2020-09-01

    前  言    

写文章根据个人喜好,有人喜欢写山、写水,写花、写草,花本来就很美,写得天花乱坠,还是美花一朵。特别是当今盛世,家家皆唱太平歌的美好新时代,城乡处处都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俗语说,花开花谢春如旧,岁月年年人不同,所以,我不再去锦上添花,我就喜欢挖掘民间故事和被遗忘的风流人物。 

话说古时的桐城南乡,簪缨之族、诗书传家的“连城张氏”,十世祖张孔纪、字“克修”、号“赤崖”公。他的名字闻名遐迩,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好口碑,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在枞阳,黄镇将军题写书名的《枞阳县志》687页记载:“张孔纪,字克修,今官桥乡人,清嘉庆间国子监,授州同知,在家乡筑连城堤,在焦岭沿山沟和羹脍赛,各大道修建十多个石亭,供行人休息;在乌金渡和小缸窑施义渡,其义举,深得人民称赞。”这是官方的记载。

现摘录两篇由当时的地方名人为赤崖公所写的“谱序”,供大家研究参考。谱序是文言文,很难看得懂,在此多谢“文乡枞阳”燕子君,是她向我推荐雨坛才子方和平先生,帮我翻译成白话文“连城张氏赤崖公谱序”两篇如下:

赤崖公前序(原文)

赤崖公前序 (译文)

士子能树立德行与功业。敦厚品行与道义,不一定非得达官显名。但是确实有可以效法立传留名的人,为什么不可以达官显名呢?张君孔纪,字克修,是达翁老先生的二儿子,刚入国学,被授予州佐的官职,他是天性孝顺友爱、豪爽侠义的人。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每常想起母亲养育自已的劬劳就涕泪不断,他侍奉继母也与侍奉自己亲生母亲一样,在父亲与继母之间没有任何离间的言语,后来继母又早早去世了,哀痛自己的父亲垂暮之年孤独一人,早晚向父亲请安,非常孝顺,面色温和,奉养在家里很久,没有大事一刻也不离开父亲的左右。乡里遇到烦难不平的事,就是花费千金给予帮助也在所不惜,所以富豪大户收敛了强势,官吏也害怕敬服,士人庶民感恩,乡绅称赞,但他的意念深长,谦虚低调,绝对不见丝豪骄傲自矜。家里虽家产丰裕,而温饱却不是他的心愿,生性喜欢勤俭节约,应当用的,从不吝惜,乐于施舍并不计较多少;应当得到的,一丝一豪都明明白白;资助乡里族亲的婚丧嫁娶,拯救贫穷和急人患难,都 出于真诚,不亚于他父亲以前那些美好的行为。他的妻子陆安人,贤淑慎重,温柔谦恭,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款待客人,饭菜丰盛整洁;聘请塾师,忠诚恭敬;公婆称赞她孝顺,妯娌称赞她和气,子女称颂她慈爱,佣仆称颂她仁德,古代贤惠的母亲能有超过这样的吗?与丈夫生了三个儿子,小小年纪气质不凡,个个俊美有才华,齐整美好,额角眉头崭新焕然,知道张孔纪君积累留给后人的,深而且厚啊!

我家长辈到桐城十三年了,我因而能与张君交往,对张君的事最熟悉了,以往与他在一起舍不得分开,是因为仰慕敬佩张公的为人,现在张氏在修宗谱,于是我忘记自己文字简陋,越礼写下这段话,张公既处为仁义之士,必定会出山成为国家之臣,年纪越高,德望更昭显,今日成为家族谱志上的辉煌荣耀,他日将成为国家历史上的光辉典范,这也是我心里期望的呀!

 赐进士出身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年家弟

白子云拜撰

赤崖公续序(原文) 

赤崖公续序(译文)

我刚来到桐城的时候,听到张公赤崖的大名,认为他是旷达豪迈、不畏强御的人。后来又向各位绅士询问打听,都一致说他人品浑厚直爽贤德爱好仁义,于是我以公事的名义来拜谒,见到他的风采,听到他的话言,谦虚谨严。淳厚恭让的态度,实在具有古代君子的风范容仪,前任白公就被他所倾倒,白公的儿子太史氏希斋乐于和张君交游。

年来我调动职务听候命令,留在桐城侨居,枞川的友好人士时常过来,闲谈解除我的寂寞,而今将赴京上任,必须一一告别,来到张君乡里,正赶上张君家族续修宗谱,所以看到了一些以前的传记。看到了白太史褒扬评述在前,大中丞徐公赞美在后,都是不朽的文字。我虽然文字不怎么行,但怎么能不欣然为张君续谱序于后面呢?张公的好,当然书写不尽,只是前文没有详细描述到的,谱上不留下梗概怎么可以呢?君的祖上九翥公敦厚孝义,尊重别人,封赠士大夫,严溪公跟着这样,兄弟都行善,最让人乐于称道、口碑相传的,第一应推修路这件事,枞阳为水陆交通要冲,水落下去,就从陆地经过,往来于窑村的七里岗与连城两地的人,小车、马车、挑担之人,来来往往于泥泞之中,如果车轮深陷其中,只有徒唤奈何了。

自赠大夫捐厚资筑埂布沙十几年,人走在上面,像是走在康庄大道上。张君担心那路坍圮,每年督促工人运沙,沿堤增加石头,比往日更坚固,从冬到春,长长的大堤行人众多,虽有风雨,也不用担忧路难走,那龙溪颜氏三世修堤,怎会独自专享美誉呢?

到了枞阳数里,长满松树的岭道,崎岖难行,一半好像蜀道一样难行,张君为这里建了石头亭子,以便行人休息。每当盛夏的时候,人们奔走喘息,热汗淋淋,在这亭上小憩,敞开衣襟,对着吹来的风,潇洒地称赞痛快,这都是张君所赐与的,还听说桐城舒城等地方,这样的亭子有十三处。各人捐出田亩一担种以上,作为施放茶水的费用。

对于死丧置办不起棺木的人购寿木,大到椑棺,小到槥材,都是简单的送给他们。

每年查有困难人口,给予升斗之米接济,不管什么时候,饥饿的给予粮食,寒冷的给予棉絮。佃户中间有穷苦的,大多免去他的租子以恤助他们。所以受封大夫也是应当的,八十岁时,张君向卖田人赠以金银数量过百都不吝惜,并不是用这些钱来买德的名声,而长者仁义厚道的行为可以风行盛传。张公又喜欢买一些遗忘的书籍,达到很远,买来的书堆满箱子和床上,选择那些没有用的烧掉,把灰投向水中。平时喜欢谈行善的事,刊印《道德经》与《阴骘文》,装订后广为散发,劝人行善。帮助别人,是张公居身行为最大的宗旨。张公身体本来清瘦,可是能健步疾走,喜欢探究奇妙与寻访山水名胜,中年后,南登黄山、白岳、九子峰;西到小孤山、彭蠡湖,造诣匡庐,拜谒白鹿洞,叩紫阳讲堂旧迹,上至龙虎仙岩,探究道教符籙所升之处;向东顺流而下,到采石矶、金陵、牛渚、燕子矶。还想北上进入帝都,拜孔林以广阔其志向,仰慕杭州西湖、广陵山水美丽,跃跃欲往,没有能够做到。

以往连城有徐公庙,详细记载于郡志,徐公为南唐博学文人,官做到常侍,因直言,被贬到连城三载。人们敬他高尚的人品,立庙祭祀他,然而几百年来,积古老人没有谁能指明哪里是立庙的地方,张公独自瞿然而起,花费好几千金银,为徐公作祠于黄冲山麓间。又考通志所记载唐朝都督张俭的祖先、威封皖城的郡公,郡公的父亲植封连城县,张公虽不明白所封的理由,但既然被史书记载了,必定不是平常,没有依据,怎么能让他湮没无闻?于是一并购买木料,给徐公也建了祠,至今栋宇辉煌,祠中香火燎绕。为的是这三位贤人的美好风范,千秋之下的人都能感受得到,不是张公赤崖公见义勇为,怎么会有这样呢?张公赤崖公更注重宗亲,不忘三党,在诸位侄孙和外孙中间,有能力学文章的,资助他们进入国学,都能中乡试、省试,这是说爱有几等,而没有厚薄之分,仁义隆厚,恩德广布,和先人暮年散发金银,以赡养宗族的遗留下来的故事,不是前后互相辉映吗?

从前有人说:富贵怎么能够结交客人,患难才看到真正的仁义。不可以把交往与财利连在一起,所以开始相信张君这个人不愧人家赞美那些言辞啊。

来年新正月,张君将庆祝八十岁,美德为人长寿的象征迹象,我也不能够预测他还能增添多少寿呀。

勅封文林郞前任桐城知县年家弟李肯堂拜撰

  作者简介  

 张雨林,网名乐天。枞阳县官埠桥镇官山村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文乡枞阳公众号

推荐阅读:

现代聊斋|官山的传说

文乡情怀|冬至,回乡小记——枞阳官山

文乡情怀|祭 母 文

文乡家史|连城张孔纪公轶闻

文乡诗苑|连城张氏家族诗选

【情怀】乡思  乡愁  乡恋——写家乡连城诗六首

救亡兴学创实业, 积善施德照古今——纪念叔祖燕卿公诞辰106周年暨逝世44周年

文乡故事|现代《聊斋》之“吸烟的故事”

文乡故事|现代《聊斋》之鬼怕恶人

欢迎关注文乡枞阳,更多精彩与您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