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乡记忆|白云生处有名胜

 文乡枞阳 2020-09-01

点击“文乡枞阳”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美文

据《桐城县志》记载,桐城八景是:桐梓晴岚、练潭秋月、投子晓钟、孔城暮雪、浮山夕照、枞川夜雨、竹湖落雁、荻埠归帆等。解放初,桐城、枞阳分治,正是人间公道,秋色平分,所在桐城境内为桐梓晴岚、练潭秋月、投子晓钟、孔城暮雪;所在枞阳境内为荻埠归帆、浮山夕照、枞川夜雨、竹湖落雁。以景传世,引人入胜,观光欣赏,游客题留,风流千古。值得骄傲的是白云境内不仅有桐城八景的“竹湖落雁”,而且还有枞阳名胜的“白云青鸟”,像两朵娇艳的奇葩点缀着白云大地。

1991年,白云区撤区并乡,“白云”这两个字如蓝天上的白云飘飘荡荡而去,白云仿佛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空间,销声匿迹,报刊杂志上也很难见到“白云”二字了。然而,白云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

白云悠悠,岁月匆匆。1991年以前,白云区政府设在项镇铺,距枞阳县城31公里。东和横埠、钱铺接壤,南濒白荡湖,西与会宫、浮山毗连,北邻庐江的罗河、店桥。总面积约199.35平方公里,辖6个乡“四白两金”(白湖、白柳、白梅、白石、金社、金渡),56个村。撤区并乡后,白湖乡和白柳乡合并为一乡,叫白湖乡(现易名为白柳镇)。金社乡和金渡乡合并为一乡,叫金社乡(现叫金社镇)。白梅乡仍叫白梅乡。白石乡易名为项铺镇。全区境内山峦起伏,湖泊环抱,良田万顷,物阜民丰,沃野平畴,是枞阳县盛产粮食的大区。白云区人口达10万以上,人杰地灵,水陆交通便捷,风景秀丽,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撤区并乡后虽然“白云”二字在社会上随之消失,但是白云大地上历史悠久的景点仍令人记忆犹新。

竹湖落雁为老桐城八景之一,竹湖落雁的遗址在白荡湖畔拔茅山与乌金渡之间。明朝弘治年间桐城县训导许浩写下《竹湖落雁》诗篇:“大地西风振荻芦,雁衔秋色下平湖。眼前尽是潇湘景,谁为挥毫入画图?”清代诗人张骅留下“怅望湖天旅雁过,蒲荒秋水意如何?声从向晚添寒泪,影带斜阳动碧波。月色有情沙更白,芦花无恙夜常和。只疑落后书偏少,不似凌空字尚多”这样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远古时代,桐城的东乡是东海梢,一片汪洋,经过上万年的地壳变迁才形成湖泊河流。水域辽阔,湿地一望无垠,杂草葳蕤丛生,芦荻掩隐,汀岸起伏,矶石突兀,凼壑交错,是南迁大雁在此歇息过夜的佳境。俗话说,八月雁门开,九月雁就来。金秋时节,大雁成群结队翱翔在蓝天白云上,雁歌阵阵,浩浩荡荡。沙滩落雁,渔舟唱晚,芦语竹吟,野鸭嘎嘎,群起群落。群雁铺天盖地接踵而至,雁影遮天翳日,满湖雁凫群栖,忽而掠影低翔,忽而浮若水面,忽而拍翅嬉水,满湖雁影,雁语飘荡,蔚然壮观,乃是一道绝美风景也!

今天,在会宫的拔茅山上有观雁亭的遗址,传说是为晋朝枞阳县令陶侃来此观雁而修建。每逢农历九月,陶侃会邀几位骚人墨客和名流来观雁亭,一边观赏雁起雁落的壮观,一边吟诗作赋。便留下“观群雁起落,似约同游;听芦语涛声,共诉怀怨;临风剪烛,举茗赋诗”的千古佳话。遗憾的是观雁亭后毁于“长毛”的兵燹,荡然无存。白荡湖靠东边一带,清末民初叫竹杖湖,竹子湖,靠西边叫白宕湖。“阵阵秋风天渐寒,几行飞雁落湖滩。栖身喜获安闲地,今日河山别样看”。白荡湖水域面积辽阔,烟波浩渺,碧波潋滟,湖光山色,百舸争流,帆影横湖,舟楫激荡,水产丰富,流域纵横枞阳沿湖的乡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向荒山挑战,向湖水要粮”的口号。沿湖乡镇无节制地围湖造田,使白荡湖四周湿地变成良田,虽然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但原生态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

竹子湖是从会宫乡的拔茅山,经金社镇的豸岭圩、锁圩、鳌山圩、吴家嘴,至仪山乡的大稻圩、小稻圩、长山头,沿湖一带叫竹子湖。由于沿湖一带土壤肥沃,蒿草丛生,荻芦环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湖水忽涨忽退,浪淘细砂沉积覆盖湖滩的表面,退水后的湖滩形成白色的沙滩。每当深秋的夜晚,一轮圆月斜挂在天际,银辉洒满湖滩,湖平夜静是南飞大雁栖息的乐园。成千上万的大雁在湖滩栖息后,遍地留下像竹叶一样的群雁爪印,大雁留下的天然杰作被称之“竹湖落雁”,堪称一绝。

解放后,沿湖一带曾经有两所均以“竹湖落雁”命名的小学。一是原仪山乡彭山村境内一所小学曾叫“竹湖小学”;二是金社镇金渡村境内一所小学也叫“竹湖小学”。金社镇金渡村境内竹湖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枞阳县境内办学历史悠久的小学之一,原名“务本小学”,校址在金渡村境内吴氏宗祠,因学校濒临老桐城县八景之一的“竹湖落雁”而易名为竹湖小学。务本小学创办人为清末秀才吴振卿,继任校长吴靖洋(毕业于金陵大学),民国37年,开明绅士吴运东任校长。我在竹湖小学任教多年,在学校厨房一破橱柜上,惊喜地发现有“务本小学”的字迹,也是唯一探源“务本”的活标本。关于“务本”二字的出处与涵义,曾经向当地的耄耋之人咨询,均没有寻到最佳的答案。笔者才疏学浅,孤陋寡闻,肤浅认为可能是从《论语·学而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取“务本”二字而命名的。关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意思,宋朝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曾经有过解释。他认为这句话意思是“言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务本小学原是豸岭吴氏的族学,可见在那个年代吴氏家族就注重本族人才的培养和知识的重要性。

1958年,因枞阳境内有两所同名的小学,避免校际同名的尴尬,所以仪山乡彭山村境内的竹湖小学就易名为“彭山小学”,而金社镇金渡村境内一所小学仍然叫“竹湖小学”,是因为这所小学与竹湖落雁遗址近在咫尺。在《枞阳教育志》上,竹湖小学被列为枞阳境内百年的名校之一,由我撰写的“竹湖小学简介”一段文字具体介绍了竹湖小学悠久的历史,可见竹湖落雁景点历史渊源流长。

“白云悠悠岩前飘,青鸟晨鸣荡山谷。”白云青鸟列为枞阳八大景点之一,深受游客的青睐。白云青鸟,在白梅乡岩前村境内的白云岩。白云岩地势险要,景点满山遍野,风景优美有着“亚浮山”之誉,岩中有一对不寻常的鸟儿在此栖息,被称之“白云青鸟”。传说,宋元丰中,岩前境内有数千只青鸟,衔泥塑筑观音像一尊于白云岩洞中,像成后留一雌鸟,在龛后筑巢,春暖花开则有一雄鸟从浮山方向飞来,育两只雏鸟而归。清朝桐城派刘大櫆在《浮山记》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记载的“山中有青鸟,其声百啭,独时时往来于白云、金谷之间,他山未之见也”。有诗曰“白云青鸟历千年,因爱奇峰不肯迁。名与浮山相伯仲,游人纷至几留连”。白云岩因有稀世青鸟而闻名,青鸟在中国古代被称之信使,在国外视为幸福、吉祥、理想的象征。白云青鸟常年生活在风景秀丽的白云岩,身为黛黑色,形似八哥,筑巢于岩穴石缝之上。黎明前以山泉沐浴,黄昏在清泉中梳洗,子夜登峰吟唱,声音悦耳动听。青鸟的频来为白云岩增添了不少情趣,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远道而来,把酒临风,留下许多诗情画意之作。

白云悠悠不复返,青山依旧景难寻;白云名字如青鸟,历久弥新不常闻;竹湖落雁似传说,大雁南飞不落湖。


--END--

来源:文乡枞阳

文图均属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主编/统筹:文乡燕子

诗词编辑:圆中老虎

版面编辑:小小盒子

 作者简介 

张振中,中共党员,小学语文教师,高级职称。系安庆市、铜陵市、枞阳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教育文汇》《发展论坛》《安庆日报》《安庆晚报》《铜陵日报》《皖江博览》《振风》《新安晚报》《枞阳杂志》《铜陵日报·枞阳新闻》以及各大公众号。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县教育部门颁发的获奖荣誉证书。著有《初创》《岁月如歌》《张振中教育教学论文选》。2017年散文集《初创》被黄镇图书馆收藏,并颁发“收藏证”。


推荐阅读

文乡记忆|那岁月深处的白云中学食堂

文乡记忆|乡愁之舌尖——熬山芋糖、打切米糖

文乡情怀|我爱家乡的莲藕

文乡故事|凄婉,斑鸠为什么总是叫“是……姑姑”

文乡往事|远去的木趿声声
文乡美食|臭豆腐(豆腐乳)的来历

大美枞阳|白云悠悠项镇铺

文乡漫谈|从反季节话题聊起


温馨提示:凡在文乡枞阳微信公众平台刊载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平台与作者共有。本平台享有作品处置权。作者投稿本平台,即视为同意。感谢您的认可及支持!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