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乡随谈|是谁赦免了“冯素贞”的欺君之罪

 文乡枞阳 2020-09-01

点击“文乡枞阳”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美文

是谁赦免了

“冯素贞”的欺君之罪

作者:张兴周

妻一有闲暇就不失时机地唱上几句,或歌或黄梅戏,下班回家常常陷于“粉丝”的鲜花与掌声里不能自拔,我怕她耽溺其间,免不了会吐槽几句。大抵是多虑了,但心里不得不承认她唱得比我是要强那么一点儿,话说回来,充其量也就强一两个“s”吧。

我偶也哼几句,多围绕几首老歌在转。至于黄梅戏嘛,一个完整的段子也唱不下来。对于戏曲的兴味偏好京剧多点,一剧《锁麟囊》能听得如梦如幻,如醉如痴,大约是比较推许程派唱腔的缘故,有时索性就把自己装扮成张火丁的“灯迷”。

但我并不因之而摒弃黄梅戏。黄梅戏从乡野小戏发展成为全国五大地方戏曲之一,从田间地头走向高端的世界舞台,自十八世纪末至今日仍在观众心目中日久弥新,自有其魅力所在。

我知道黄梅戏以抒情而见长,她的魅力亦或说艺术风格仰赖于剧目内容和声腔,这既是剧种精神的独特表现,也是其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基础,故曰:黄梅戏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在于唱腔柔婉优美。

在诸多黄梅戏作品中,《女驸马》一剧赢得众口交誉,一致公认它是一部集大成之经典艺术作品。

剧情讲述的是冯素贞自幼许配李兆廷,后来兆廷家道中落投亲冯府“被”退婚,受赠反遭诬入狱。无奈,素贞男装出逃,在京冒李之名应试中魁,被皇家强招为驸马。花烛夜,素贞冒死陈词打动公主恻隐之心,获帝赦免其“欺君之罪”,一并人等获释,冯李终于迎来了雨过天晴、云开日出,有情人幸成眷属。

黄梅戏《女驸马》,行腔走板玉圆珠润,情节张驰有度,构思奇巧,独具匠心。高潮迭起,悬念丛生。尤其是那优美的唱腔,韵味十足,有高天流云,有浅吟低唱,艺术品位之高,可谓美轮美奂。

除以上所长外,作品在以下三个方面更彰显出它的鲜明特点。

一是剧本选材视野开阔具有开创性,突破了地方小戏缺少大气和自信的瓶颈。毋庸讳言,地方戏曲剧目多取材于乡村里巷、贩夫走卒的故事,黄梅戏概莫能外,鲜有对重大历史题材的选题或名著的涉猎,不像京剧,仅取材于《三国演义》的剧目就指不胜屈。

黄梅戏《女驸马》选材和结构的大气,它弥补了乡野小戏缺少大格局的短板,全剧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性格殊异的冯素贞。作为普通百姓,一个女子,上苍若是给予她一方天地,她便可以纵横捭阖,活出自己的精彩。为了爱情、自由、平等,竟然敢于“送他一个状元郎”。观众看到了情意恣肆的主人公,在循着心中描绘的未来之愿景,散发一股男子英爽之气,又秉持了女性的优柔之美。

二是唱腔中准“数板”的大胆运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数板是戏曲曲式的一种板式,只念不唱,有节奏,以板击拍伴奏,念词的句式和韵脚与唱词基本相同,篇幅长短不定,在戏曲中一般由丑角使用,有时在唱段中也夹用数板,之后再接唱腔,寻常多见于京剧,或者说北方曲艺表演中运用比较普遍。

黄梅戏《女驸马》“洞房化险”一出戏,大胆移植数板于唱腔上,而且破天荒地用于旦角身上,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变数不定时,数板与唱腔结合相得益彰:以板击拍板声由慢趋快、由缓渐沉,此刻的观众皆屏息敛神、战战兢兢,板声敲击的简直就是观众一颗悬着的心,眼看冯素贞命悬一线,没有人不替她捏着一把汗,剧情高潮强势到来,剧情冲突瞬间达到了沸点。

三是有别于其他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完全源于信息错位产生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黄梅戏《女驸马》的戏剧冲突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变化多姿、波澜起伏,观众一直处于紧张和期待之中。编剧巧妙地用“无为”化解“抵牾”,用“迂回”取代“径直”,用“主动”赢取“被动”。亦即冯素贞在处理同公主、皇上、刘大人等之间的矛盾关系时,并不采取贸然对抗的行动,而是采取说理、妥协、容忍、煽情、狡黠、睿智等手法化解,使矛盾不会发展为不可收拾。

说《女驸马》“盛世无音”有些过誉,但确实好评如潮。

然而依我忖测,《女驸马》的故事情节安排或有空中楼阁之嫌。

单说状元被招为驸马的实例,在科举制度的历史长河里,仅有唐朝发生过一例,实为偶发和特殊,不具有普遍性。

另外,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在中国古代的性别意识里,“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是天经地义的规范,故而有“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一说。若说木兰从军系女扮男装,那是一个人无奈之下拿生命去博弈,说白了等于去送死,就算情况属实毕竟无关他人利害冲突和所谓的社会风化,自是没人计较短长,更何况故事本身传说的成分居多。

然而冯素贞,孤身一名女子是如何偷天换日得以冒名顶替参加殿试?岂不知犯了“欺君之罪”,轻则问斩,重则株连九族,这是常识,就算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如此妄为。历史上科举考试作弊事发,主考全部斩立决,那血淋淋的教训足以令后人闻之丧胆,鲁迅祖父科举作弊未遂、遭受八年牢狱之灾即是较近的活生生例子。

而在招驸马这件事上,刘大人居然与冯素珍建立起“统一战线”,联合起来蒙骗圣上,他何以敢于以身试险?就算他是诤臣,在攸关生死的问题上,他也不敢玩火啊!何况他还是根“老油条”?传统封建社会里,皇权、特权阶层从不会悲天悯人,又何尝能容忍对皇权的挑战、讥讽、漠视;岂容草民将天子朝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既是如此,难道不可以幻想,在封建社会出现一位体恤民生、亲民、爱民的开明君主?故事的主角难道不可以是其他英雄人物的化身?因而黄梅戏《女驸马》的问世,确是顺乎民意之举,虽是写实的民间故事而非传统的超自然、异想天开的神话,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无一不是从生活本身出发,无一不是从生活的愿景、希冀、梦想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如此说来便是民意赦免了冯素贞的“欺君之罪”。

民意走向即民心向背也。苏轼说:“虽官守有限,不获趋外庭以称觞,而民意所同,亦能抒下情而作颂”。可见民意的力量,是社会安定和谐的不二动力,民意的智慧,才是昭聋发聩的历史回声。《女驸马》的故事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所以人们才更渴望戏剧的完美,或许人们只有将自己的期盼寄寓戏剧当中,才不会泯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盼。

这貌似天马行空的想象,那惊世骇俗的壮举、缠绵悱恻的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念,《孔雀东南飞》做不到,《双玉蝉》做不到,惟有《女驸马》做到了,实现了草根百姓心中最渴盼的美好祈望,圆满,妥帖,皆大欢喜。

--END--

来源:文乡枞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投稿邮箱:353378323@qq.com

商务合作:15656260319

     17681391456

 作者简介 

张兴周,笔名心之舟。

男,1964年出生,

粮食系统下岗职工。

1987年毕业于中国文学函授大学,

偶有散文、诗歌发表于公众号。


推荐阅读


文乡随谈|世界杯 日本 邓丽君

文乡记忆|官桥老油坊

文乡美食|满城尽带黄金甲——项铺生腐是如何炼成的

墨池书影|扯闲篇

文乡记忆|差等生的记忆

云岩闲草|【配乐朗诵】莲

枞阳民间俗语智慧多,赶紧收藏了!


温馨提示:凡在文乡枞阳刊载的原创作品,平台享有作品处置权。作者投稿本平台,即视为同意。感谢您的认可及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