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乡情怀|我的传奇岳父

 文乡枞阳 2020-09-01

阳台的书架上有一方砚,绛红色,古朴,厚重。砚,没有题款,底部清晰可见打磨雕琢的痕迹。砚很普通,却是岳父留与我的珍贵纪念品。

岳父在世时,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精通拳术,懂医。怎么会拳术?他说,当时家里弟兄两个,老大善,憨厚;他辣,调皮。在考虑让谁学武时,父母怕他会武后惹是生非,就将学武的机会给了老大。而岳父好奇心强,又有强记的本事,硬是用刀在门上钻出一个洞来,偷得一身功夫。

在家乡,素有“文不过南乡,武不过东乡”之说。东乡涉及范围广,习武之风浓厚,每至农闲、春节,各村都会邀请习武的前辈,教授一招半式。关于岳父的武艺,我听村里的拳师王小广谈起过,说他如何以一敌十,多位习武之人围攻,都不得近身。那些在乡间流传关于岳父的事,我不曾留意,倒是在和妻子恋爱时,有天晚上,一个后生来岳父家,说某些拳式要师傅再教一遍。那时岳父已近古稀之年,且为气喘困扰,动作迟缓。在我眼里,他是个迟暮的老人,丝毫看不出当年习武的英气。

岳父坐在堂屋的椅子上,对后生的一招一式进行指点。一副铁尺摆放在桌子上,在昏暗的灯光下,折射着清冷的光。我常见这副铁尺挂在床头,拿起来,沉甸甸的。这晚,岳父在示范铁尺的招式时,只见一个翻腕,铁尺便变了方向。它忽进忽退,忽隐忽现,如变魔术般,在手里现出万千变化。此时的岳父一摆衰老的体态,年轻的光芒又重现在他的身上。

岳父的徒弟有多少,不知道,但妻子庐江舅舅家的几个老表,每到春节拜年时,都会学上一段。小洪拳,大洪拳,板凳花,铁尺,等等,这些常见的套路他们都会一点。

2016年,我所在的船舶停靠巴西帕尔西蒙港,期间遇到另一条中国船也在此卸货。相互走动中,见到一位老乡,该船的二副是无为人。他得知我来自枞阳,就问:“枞阳有个拳师王晓亭,你可知道?”我有些意外,但又怕是某个同名的人,便问:“知道是枞阳哪里人吗?”“枞阳将军人。”我不觉提高了声音:“他是我岳父啊!”二副听了大笑着说:“他是我师傅。”

原来,岳父曾在农闲或元宵节后离开家,到庐江、无为开班授徒,长则数月,短则几天。徒弟学成要“破拳”。所谓“破拳”,就是师傅所教的招式,徒弟要在短时间的对打中,将其化解。化解了,方为“出师”。我问他出师了没有,他说:“那是师傅卖个破绽给我们,否则就我那三脚猫功夫,怎么能出师?”他说他那个村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跟我岳父学过拳,每到吃饭时间,就出现东家请西家接的“盛况”。

我问他:“学的这些拳可还记得?”他说:“记得啊,还在洋人面前表演过。”我来了兴趣,问怎么回事?他说某日在欧洲一国游玩,见一群洋人比赛,看谁能将一尊铁疙瘩大炮拉得最远。一群中国海员见了,来了兴趣,相互鼓动着也要玩上一把。但中国人个矮、瘦小,高大、肥硕的老外根本不想看你拉大炮,而是高喊着:“功夫,功夫。”一片叫喊声中,二副被大家推了出来。他在宽阔的地方站定,深吸一口气,摆出出招的架势。只见他上揽青天下探海,左挽青龙右抱月,闪转腾挪间,腾空踢起一个个飞脚。老外们本来起哄,要看你出洋相的,现在见了不觉鼓掌。二副说,那次真的没给师傅丢脸。

与拳术相比,岳父的医术也颇负盛名。

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全国各地开始兴建农村合作医疗社,岳父因医术出众成为村医疗社的一员,但又因性格刚硬,多抱人间不平事,又选择离开。尽管如此,时有上门求医者,且都是疑难杂症。我虽然未曾见过他给人把脉问诊,但他家的厅堂上挂着“妙手回春”的锦旗。锦旗已破旧,挂着灰尘。在我以女婿的身份见他时,他已近古稀,虽然住在同一村子,但我对他的过去和曾经的意气风发,一无所知。就如同这锦旗,我看到的只是平常一物,哪能想这背后却是传奇一样的故事。

某日,家中来了一人,说是请岳父去给家人看病。这样的事情也多,不过是左邻右舍相请,走远一点当日也能来回。但来人却要岳父带好衣服,说非十天半月不能回来。岳父一走就是一个多月,回来,岳母问起,他也讳莫如深。多年后岳父才透露,原来某位政府大员身有顽疾,跑遍上海、北京也未能根除。不知怎么听人说偏远的虎栈有个郎中,有着神奇的医术,他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派人将岳父接了过去。病自然治好了,但岳父走时却不受所赠钱物。几日后,这位大员派人送来了这面让岳父觉得荣光的锦旗。现在想来,我见过最大的官,不过是村长,而他竟是一方“诸侯”的座上宾,道行差的不是一点啊!

在家中保存的岳父使用过的手抄药书中,有一本封面题为“民国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推算一下,是1944年,他还不到20岁的年纪。另几本,一本1962年抄写,一本1967年抄写,并盖有“枞阳县将军公社虎栈中医师王晓亭”印章。这些不同时期的手抄本,见证了岳父对中医的热爱和钻研。

1995年底,我和妻子一同回到老家,首次公开恋爱关系。腊月三十写对联,妻子将任务交给了我。在备好纸笔,打算将墨倒到一只碗里时,却意外地在花几堆放的杂物中,看到了一方蒙着灰尘的砚台。我问岳父,怎么还有砚台?他从《天龙八部》中抬起头,说,买的,花了5块袁大头。我怀疑它的价值,5块袁大头都可以买田置地了,不至于买这样一个无品相的砚台吧?但岳父天性不羁,谁能说是脑子发热还是钟情砚台呢?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手抄药书和砚台,在岁月的流逝中,益发散发出悠远的墨香。

岳父另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就是在十几岁时参加过抗日游击队,在桂家坝一带昼伏夜出。他父亲得到消息后,担心得不得了,生怕哪颗不长眼的子弹要了他的性命,于是谎称自己重病,将他骗了回来。自此,岳父离开革命的熔炉,当了一个“逃兵”。如果不是他父母将他骗回来,以他敢爱敢恨、天马行空的性格,谁知道后面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1996年,我与妻子结婚,随后去青岛读成人大专。妻子先把岳母接过来,后又接来岳父,住在单位一室一厅的宿舍里。那时,全家仅靠妻子一人的工资生活,他们自然没能享受到什么清福。我时常和妻子感叹,岳父一身本事,我们都没能学到什么,是个憾事。岳母倒曾要岳父教我一些接骨的技能,但他觉得不现实,加上我也没有兴趣,也就作罢。倒是妻子,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书架上摆着大部头的《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一坛坛药酒摆在柜子里,除旧伤,疗风湿,这也是家风的传承吧。

1998年我们过完春节后,岳父回到了老家。同年5月,女儿出生。这年快到寒假时,我和妻子计划着回老家过年,却不料接到岳父病逝的消息。去世时,他手里还攥着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他一直盼望着能见到外孙女一面,却终没能挺过那个寒冷的冬天。

处理完岳父的后事,在不多的几件遗产的分配上,铁尺,由妻子会武的哥哥保存;药书和砚台,被我们带回了常州。每到春节,只要在家,我都会将砚台拿出来,研上墨,铺开纸,写上自撰的对联,仿佛岳父就在眼前,仿佛无限的春光在身边蔓延开来......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周文格,国际海员,轮机长。

出版诗文集《人生的远航》。


推荐阅读

文乡记忆|梦开始的地方:白中生活琐忆

枞阳方言广播台|【视频】生腐突炉子锅
文乡情怀|绿萝

域外采风|我走进了罗德岛州议会大厦

域外采风|在雅典的瞬间

域外采风|梦幻的世界:雅典(一)

域外采风|梦幻的世界:雅典(二)

他乡见闻|在希腊遇见大神

文乡诗苑|[周文格] 现代诗二首

他乡见闻|冬游崂山

文乡小品|【周文格】热爱

见闻|我眼中的菲律宾:人妖,单身狗,大乐透

文乡情怀|霍金玩“穿越”,带我回故乡!

一位老华侨的“中国心”

温馨提示:凡在文乡平台刊载的原创作品,文责自负。本平台享有作品处置权。作者投稿本平台,即视为同意。感谢您的认可及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