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枞阳方言广播台|【视频】添酒回灯,再突生腐一炉锅

 文乡枞阳 2020-09-01

方言诵读:文乡燕子

这个春节,文乡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地突了一把生腐炉子锅。

文章的深厚底蕴,浓郁的地方特色,加上地道纯如的乡土乡音原汁原味的朗诵,将这一锅生腐突出了枞阳的独特年味,突出了暖意扑面的情怀,突出了热腾腾的氛围,突出了藏在生腐细密的孔隙里大豆的体香。

实际上,生腐突炉子锅,这可能是枞阳的冬季里最易为的食物了。炉子是泥巴做的,窑里烧的,极其平常;生腐也就是豆腐的浴油重生,家家可做;炭火与劈柴在山水之乡更不鲜见,所以说生腐突炉子锅是大众的,并不昂贵。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一样可以围坐在生腐炉子锅前,相互把盏,其乐融融。

寒冬家宴或新正款客,炉子烧的红火旺兴是首要的,汤汁在炉子锅里沸腾作响,生腐在炉子锅里上下跳动,炉边食客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暖意升腾,满面红光,这是枞阳历代至今餐桌的一景。在这情形之下,锅里油荤的多寡是根本不会在意的,吃也成了一种形式,在意的是那一份情谊和气氛,火光通透,热气张扬。

可以这样说,生腐突炉子锅在枞阳这样广泛,这样普及,那说明它会有一定的历史。

既如此,先贤姚鼐也必定是这生腐炉子锅前的常客,我甚至推测先贤的毫端里不仅仅蘸的是墨汁,一定有生腐突炉子锅的汤汁灵魂。《古文辞类纂》的选编时光里,不会没有冬季,有冬季,就不缺生腐突炉子锅。只是先贤们的吃法不敢妄自揣测,但是有一点,先贤是绝不会像一般民众那样单纯的为吃而吃,他们在吃生腐突炉子锅的时候,脑子里想必也会和突突跳动的炉子锅一样,将网在脑子里两千年高文反复揣度,登崇俊良,撮取精华,为后世编纂洋洋一十三类七十五卷战国至清代古文,这是一项多么浩大的文字工程?

试想,在浩如烟海的古文中选取这么多优秀文章,需要通览多少文章才能有所比较,有所鉴别?

智者总是博闻高瞻,为计深远,姚鼐编《古文辞类纂》绝不是只为自己的后世家学,他弘扬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让这些经典之作广为流布,使人们省却大量宝贵时间,就能领略古文化的精要。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磅礴大气的人生。

枞阳的另一位先贤吴汝纶,竭力推崇盛赞《古文辞类纂》,一方面依据的是事实,另一方面也具有同样广博高远的襟怀。站在会宫老桥,他看到了未来的中国要想强盛“必资乎外国之新学”,广立学堂,大行西学,这是另一种高度。这种高度是在炉子锅边嚼着突得滚烫的生腐,便洞明了世事,参透了长远发展中国的要领。他的思想,在今天都一样具有前瞻性。星星炉火,突起的是民族昌盛,国家富强。

今者,有枞阳钱叶全先生首倡“生腐突炉子锅”,其情殷切,其旨昭然,其意独到,其味绵长。立足于枞阳本土文化,从枞阳的实情出发,从“生腐突炉子锅”切入,从枞阳方言中搜寻更火热的生活,让炉子锅里突出更具特色、更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这也是一种高度,一种胸襟,是站在时代的前沿为枞阳文化复兴繁荣、领异标新远瞩深谋。

在枞阳,办一本《枞阳杂志》就是“生腐突炉子锅”,确实是这样子的,因为这两者都属于地方特色。

在食物,“生腐突炉子锅”貌似简单,却也蕴含禅理,炉子属土,锅属金,加在一起算得上是金木水火土五行齐全,所以相生相济,久盛不衰;在文化,天时、地利、人和都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块灵毓的土地贤才辈出,使枞阳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天地,虽然远不是“生腐突炉子”这样简单,事理却是十分相通的。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方和平 网名月明春江

文乡平台编委成员

《周末微文》专栏作者

微信号:man630506

推荐阅读

枞阳方言广播台|【视频】生腐突炉子锅

炉子锅论坛|生腐●炉子锅●地域文化

炉子锅论坛|忆起当年的小炉子锅

炉子锅论坛|从“生腐突炉子锅”说起

炉子锅论坛|也说生腐突炉子锅

年味|开门炮

文乡记忆|乡愁之声音——告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