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乡游记|黄田古村落

 文乡枞阳 2020-09-01

上个月我和几位好友走进皖南泾县榔桥镇“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的古村落、电视剧《大江大河》的拍摄基地——黄田。 

黄田古村落依山面水,负阴抱阳。村内巷道平直,沟渠交错,户户相通,墙外凤子河与马冲河上洋船冲浪,蔚为壮观。黄子山、旗峰山、狮子山、象山四周盘踞,古商道越村而过,气派豪华。景观共有56处,单体建筑135栋,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米。2006年五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黄田凤子河景观荣获首届“中国经典村落景观”称号。

这些建筑从选址、规划到建筑设计,无一不依附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它既有苏州园林精巧的风格,又有宫庭的恢宏壮观,更突显皖南建筑“天人合一”的特色。 

我们所乘的大巴到来时,停车位已几无虚位。下车后首先吸引眼球的是村落的背障——凤形山,十几座山峰连绵起伏,一峰高出一峰,宛如一列旌旗迎风招展,又像凤凰扶摇直上。东边的狮子山与黄子山高耸入云把守村落的上关,似猛士英豪。右边的象山守护村落的水口,如文人和颜悦色,怀温恭之情。

还没等我回过神来,美女导游就催着我们进村,说是后面还有好多游团即将到来。我们只好随着她的身影顺着凤子河岸踩着鹅卵石铺垫的路面渐行渐进。凤子河说是河,其实就是一条山溪。河面时宽时窄,十余座石桥依然敦厚,未见衰老,桥下河水吟唱着轻音乐,时缓时急,清澈见底。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静静地躺在河床上,没有一点泥垢。这,也许是凤子河纯洁的灵魂把它们洗刷得干干净净,没留一点污点吧? 

不远处的河床上横卧一道河坝,河坝南端的风水轮在悠悠地转动,催活村落布局的气场,汇聚众生的八荒财源。

 再往东行至“T”形路口边,便见一块刻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田村古建筑群”字样的石碑。这块碑的后面不远处有一块御碑,碑文已经漫漶,看不清楚。与其说它的存在意义是镇守村落风水的,不如说是村落向世人展示自己曾经辉煌的招牌。

 我们继续沿着河岸向深处走不多时,来到“荣禄大夫第”。“荣禄大夫第”也叫“裕怡堂”,原三幢两进,占地2800平米。它的原主人是朱宗潘,字莲塘,曾弃儒经商,好行其德,累资百万,在长沙修建管道与长寿街大路数百里,朝廷赏戴花翎,封荣禄大夫。荣禄大夫的后裔兴旺发达,代代相传,当代犹甚,如音乐大师朱践耳、核物理学家朱永贝睿、画坛巨擘朱永芳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人称黄田“四朱”。这样的豪门世家怎么不令人心生敬畏?

我们欲进大夫第内一探,可惜大门紧闭。大家心有不甘绕过一堵残壁,才知院落如今已是空空荡荡,杂草丛生。院主人早已不知去向,徒留下空荡的宅院让游人在遐想中寻找一份思故之幽情。 

惋惜!我们又返回至大门前,对视着大门前的照壁。照壁不高,但挡住了我们前瞻的视线。据导游解说此为风水的讲究,要的就是这种效果。风水理论阐释:它既可以遮挡高山煞气,又能防宅内财气泄露。 

顺着照壁左侧返回凤子河岸,河床有一块酷似猪头的大石头,人称“猪头石”。因本村人以朱姓家族为主,为避讳“朱”字称其“豕头石”。导游指着这块猪头石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婉的爱情故事。

相传黄田原是一片田畴荒芜之地,住村东头的黄子和村西头的凤子,青梅竹马,长大后两人暗自许定终身。而离黄田村不远的李村,有一个大财主的儿子叫猪大头,看中凤子美貌。一日,猪大头派家丁抬了花轿前来抢亲。俄倾,可怜的凤子就被绑架在花轿里。坐在轿里十分绝望的凤子,趁抢亲队伍喜形于色、陶醉吹乐之时,不顾一切地纵身跳下深水潭。恰巧黄子打柴回来见此一幕悲痛欲绝,也纵身一跳随凤子而去。说时迟,那时快,正当猪大头催促家丁下水打捞,天空突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洪水把猪大头和他的家丁们全都淹没了。雨毕,黄子变成河东的这座黄子山,凤子也变成了黄子山边这条凤子河。他们常年山水相依,温情脉脉。后人为纪念这对有情人,把凤子殉情的深水潭叫“情人潭”。而猪大头则变成凤子河畔的一块猪头石,日夜受到凤子河水的冲刷,求生不得。

听完故事,我们的脚步也走近了“思慎堂”。思慎堂由朱庆霞与儿子安润公,孙子朱宁苞、朱宁荪建于清雍正、乾隆年间,是黄田朱家上五房中的长房敞厅。占地面积9500平米,现保存建筑面积4500平米。主体为三座并列的大屋,正屋为一字形前墙。 

我见过家乡明清时期古民居,也游览过国家5A级景区牛形宏村和享有民居博物馆称号的西递。它们在我的印象中门面墙与上墙都是用桐油拌和白石灰等粉就的,早已青苔丛生,斑驳脱落,留下的都是风雨沧桑,可从没见过像黄田这样的门面墙。黄田的门面墙特色除没有粉刷外,不仅带有浓郁的古风气息,还有中国画的水墨意境,崭然新艳。 

这是什么缘故呢?据导游说这墙面是用水磨花砖砌成的。而且思慎堂的水磨花砖是泾县保存面积最大的花砖墙。花砖的特点是同一块砖上有青、白两色,白色似纸,青色似墨;质朴不反光,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清晰的花纹;千年不粘灰尘,不生苔藓。用它装饰的墙面,不论纵览整个墙面,抑或细观某个砖块,均可看到一幅完整的图画。 

游客们对这一奇特的工艺赞叹不已。尽管墙角有“禁止触摸”字样,但还是有人情不自禁,轻轻地触摸,体验一下感受。我们几位好友依墙摄下了人墙画面,以展示黄田朱氏先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智慧的结晶。只可惜,此工艺于民国初失传。

再往深处走是思永堂。思永堂由三座大屋并列,坐南朝北,当中一座大屋原有三进,现仅存一进,建筑面积2520平米。屋前有院门房及卵石嵌地面的庭院,院中有方形麻石旗杆斗和旗杆头各四个。朱永芳书画作品展览馆就在这里。我们没有进屋观看,据导游说朱永芳最擅画骆驼,人称“朱骆驼”。 

在思永堂的旁边有一深巷,名为思永巷,一端通向旗峰公家庙,一端通向培风阁。巷道笔直幽深,真可谓“庭院深深深几许?”

据传,在思永巷里漫步读书可增加思维感和记忆力。倘若你徜徉于小巷之中,那墙上的小窗仿佛就会射出一缕烛光,照亮你的前程,倍増你的信心与勇气。

多么神奇,又多么令人震撼!有这么好的读书平台,想不成名怕都难啦!

培风阁是朱氏家族藏书授读之处,其藏书数量达十万之多,集类之丰,可与著名的“天一阁”等藏书楼媲美。它是我国最早具有公共性质的图书馆。自清乾隆间创办培风阁,藏书重教,不但使家族人员素质起了显著变化,而且人才涌现,功名事业成就者辈出,乃至产生了封疆大臣朱理和全国一流学者朱兰坡。

民国十年春,泾县私立培风小学在黄田开学,全村男女学童免费就读。民国十六年增设女子职业专科。民国十七年又开办中部,招收三县高小毕业生入学。新中国成立后,在培风中学基础上创办培风师范、培风完全中学。直至1988年前后,改成培风初级中学,2008年因教育布局调整,培风中学迁址到榔桥集镇。纵观黄田朱氏的长盛不衰,在某种意义上是受朱文公的教育理念影响与培风阁藏书重教分不开的。

培风阁在拍摄《大江大河》中改头换面成为“晋陵县红卫镇人民公社”。公社大门两边镌刻着“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门楣上也镌刻着“毛主席万岁”,门头最上方镶嵌着一颗硕大的红五星。我们置身在剧组拍摄基地,眼前的这一切让我们回归到了六七十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公社大门左侧有免费供游人摄影的军衣军帽。看着游客们纷纷戴上军帽,穿上军装留影确是帅气。我自然也不例外,不过我没有和他们争先恐后,待我戴上军帽,穿着军装,背上水壶总感觉是那么的别扭,也许我就不是天生的兵料吧!正想脱下,可两位朋友各自抢摄了镜头,凝固了两张不伦不类的那一瞬间。

游览在凤子河岸,除了古朴而又宁静的古屋外还是古屋,不仅听不到城市的半点喧闹,就连村落的主人也难得一见,根本见不着一点生活的气息。是“深藏不露”呢,还是家道中落? 

随从导游拾级而上,绕过一排篱笆,便见一座跨河的简易浮桥。河面不宽,浮桥蒹葭亲吻,绿树掩映,长年浸润着水的梦想,累月看惯了日的曦光。知足淡定,很开心你能来,不遗憾你走开。 

我们小心地上了岸,见岸边树着一块标有《大江大河》拍摄地宋运辉老家字样的指示牌。我们大步数下500米,心里满以为是到了《大江大河》主人公宋运辉老家。正疑惑时终于见到一位老农肩扛农具朝我们走来,我好奇的询问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什么都不是。

 

乡村三月闲人少,哪有时间好聊天。老农急匆匆不见了踪影,我们继续沿着这条砂石路前行,来到旗峰公家庙。旗峰公家庙是以茶院公23世朱浙的号命名的,家庙为朱浙的后人朱石泉所建。当时黄田朱氏人众,要到大宗祠去集会,路远不便,故在黄田村内建了一座家庙,分红白喜事厅及议事厅。左边专办红事,右边专办白事,中间专供“祭祖、庆典、议事、家规”之用。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没停留多久,就疾步来到船中船。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整个黄田古村落是个船形布局,故“洋船屋”就是这艘大船中的一只小船。 

洋船屋,又名笃诚堂,清道光年间,当时的黄田盐商朱一乔、朱宗怀父子在沪经商,成巨富,并接触到很多新事物。每每回到家中,便向家人讲述外面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朱一乔的母亲和妻子在听到“洋火轮”的情形后,产生了想见一见的愿望,因交通落后加之缠足致行动不便,终未如愿,禀性孝顺的朱一乔为圆母亲夙愿,与儿子商议修建一座外形酷似大轮船的建筑——洋船屋因此面世。 

在黄田,像朱一乔、朱正怀奉亲笃诚的比比皆是,故今人赞称“孝道古村”。

洋船屋两侧开有深渠,四周围墙及屋体皆仿轮船外形依地势而筑,没开窗户,兴许为了安全吧!“船头”呈尖角状,院墙的尖端也微微上翘,院内的花园和塾馆,其高度不出院墙,无明显高差,唯“梅家村塾”两层,上层露于墙头之上,似“驾驶室”楼舱,舱腰为高层住宅和厅堂建筑,体积庞大,似为“客舱”,其中马房与厨房两处的院墙,砌成高高的跌落式马头墙,借以遮蔽里面的建筑。源远流长的马冲河水,沿着洋船两侧开凿的深渠奔泻而去。登高俯瞰,洋船屋宛如一艘“洋船”正在马冲河上冲浪而前行。

游程进入尾声,离开洋船屋向西走百余米便是游客中心,游客中心右边就是象山地下军事信息中心旧址。这是六、七十年代,毛主席为应对苏联与国际形势,借鉴并弘扬明朝朱升献给朱元璋的“九字策”改写而成“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最高指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开挖了此处军事防空洞。防空洞共有入口12个,内部空间庞大,巷道纵横,错综复杂。其主洞有八百多米深,5000多平米,设施有水柜、供排水管网,发电、供电网络,通风、通讯网络,多道防辐射、防生化、抗冲击波钢筋混凝土门,内有作战指挥系统、会议室、机要室等军事科室和生活设施地下水库总面积逾两万平米,另有汽车库、油库、观察哨。整个防空洞均在整块的花岗岩中开挖出来的,然后再用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结构非常坚固。 

我们是从一号洞口进去的,走不多时,又是一道门,门楣上安有电视屏幕,两侧壁画大都是战斗故事图片。我们进了主洞后,走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仿佛走进了迷宫。洞里面许许多多的设施大都锈蚀,分洞不计其数只是光线不足,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大家像小鱼上水一样,一个紧挨着一个跟随导游照原路返回。 

这么浩大的工程,真让人叹为观止!

黄田古村落的每一块水磨花砖纹路上,倒塌的瓦砾堆里……,埋藏许许多多的名人轶事,还等着您去阅览呢!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江润忠 枞阳大青山人,小学退休教师

推荐阅读


文乡游记|云 南 纪 行

文乡游记|“五一”湘西行

文乡记忆|逛会宫街,我的时光旅行

家乡美|寨头

温馨提示:凡在文乡枞阳微信公众平台刊载的原创作品,文责自负,平台享有作品处置权。作者投稿本平台,即视为同意。感谢您的认可及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