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音|枞阳上码头,让“红灯”亮起来

 文乡枞阳 2020-09-01

注:作者系第九届铜陵市政协委员,及市文史委员会委员。本文拟作政协提案。
            
枞阳上码头棚户区改造大刀阔斧、如火如荼,其中包括“烈士童长荣故居”的修复项目。我很想抽空亲临现场一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此前,作为地道的枞阳人,我连续两次因故缺席文史资料片《童长荣》的脚本研讨会与观片会,内心深感愧疚和不安。这部文史资料片是铜陵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继拍摄《方以智》《左光斗》《方维仪》之后,全新打造的一项“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文艺精品工程。无论是实体风物的修复,还是平面媒体的文艺宣传,无不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关乎红色记忆的复活再现。
前日,我与一班在枞阳城关土生土长的文化圈里的朋友聚会闲聊,大家习惯性地谈及枞阳历史文化,油然谈到枞阳上码头的改造,其中有一位朋友出语不俗、振聋发聩
他说:枞阳上码头改造,不必亦步亦趋、落入窠臼,在一派粉墙黛瓦、石道巷弄的天地里呈现古集镇、古码头的热闹繁忙,再现旧时茶楼酒肆、商行作坊的古色古韵,乃至镖局赌场、花巷烟馆的血腥颓废,而是要着力复原她作为红色码头的红色记忆,凸显红色元素,弘扬红色主题
我不禁想到多少次在公开场合曾听到周边市县社科界专家的感叹与呼吁:枞阳红色遗址、红色故事很多很多,但缺乏全面的挖掘与系统的整理,实在太可惜,太不应该……我将此话题作了补充,因而讨论热烈而持久,最终举座达成共识,欢喜而散……


01

枞阳古镇最早形成于春秋,算来有近三千年历史了。她枕山襟水,因位于江河交汇处,很早即形成集镇街市的格局,渐成为经济枢纽与军事要地。不必描述她作为古集镇、古码头的经济繁华景象,也不必列举她古时作为军事要地的多少个惊心动魄的节点,仅仅是充满正能量的暖心振奋故事就可如数家珍。
汉武大帝于达观山挽弓射蛟,那是一代雄主心系苍生百姓疾苦的磅礴气魄;东晋陶侃运甓励志,那是为官勤政自律的懿德风范;黄庭坚达观山上设庐读书,那是文人士子发愤修为的品性砥砺;童自澄蛟台里创办辅仁会馆,那是布衣振风教的远大抱负;钱澄之、刘大櫆在凤凰山著述讲学,那是枞阳文化引领东南乃至气盖京华的旗帜与风尚;望龙庵两次召集“枞阳会议”,那是一方热土率性的呐喊……不一而足。这些古代和近代的历史坐标,放射着人文的光芒,散发出良善积极的能量,是乡情联结的纽带,是“传、育、立、行”的鲜活教材,是引领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灯塔。


历史传承相续,又因时而变。因邻近旧时省会安庆,兼得长江水路之便及长河(枞川河)水路之长,枞阳古镇作为桐、庐、舒等地水路进出的中转站,得风气之先,立于革命潮头。自百年之前的“五四”爱国运动,枞阳“南乡”人的儒雅睿智得到了酝酿蒸发,“东乡”人的果敢率性被激发点燃。江河澎湃,星火燎原。枞阳上码头乃至枞阳大地上闪烁着许多红色记忆,有着许多值得瞻仰的红色遗址,有着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红色故事。然而,这一切鲜为人知。
在“大革命”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枞阳大地,有多少仁人志士出生入死,为建立地方党组织秘密商议,至今尚存颓塌的残垣旧居;多少热血青年发动革命暴动或起义,或惨遭敌人的囚禁、暗杀,或英勇就义,英年早逝,未能看见革命胜利的曙光。如,最为可歌可泣的就有义胆豪情的许雄球,他在上码头组织“枞阳反日会”,反对英日买办,抗击土豪劣绅,在黑暗的岁月里点燃光明正义的火炬,领导枞阳知识青年和劳苦大众进行卓绝的斗争,情牵江淮,声振皖江。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投笔从戎的黄镇将军,和万里长征路上最小的女战士杨柏老人。前者在行军征途中,创作了大量感人至深、鼓舞士气的写生画;后者在行军征途中做好后勤保障和医疗服务工作,曾得到毛主席的夸奖和亲笔题词,并受到朱总司令和周恩来副主席的接见。
在抗日战争中,无数枞阳儿女保卫家乡、对敌抗战,抒写了多少传奇故事,如陈瑶湖反日大扫荡、陆家墩人民抗日喋血,铁板洲桐南游击队奇袭日军,驻马店夜袭日寇碉堡,章臣武孤胆战鬼子,等等。还如,何东初巧扮货郎走街串巷,在枞阳上码头等地建立地下分站,为共产党组织传递情报,联络热血青年,为革命物色后备力量,被国民党以“通匪”逮捕。被营救出狱后,继续为革命工作,负责桐西至无为一线的地下交通,历任情报交通站站长,中共沿江工委办事处主任兼沿江独立大队队长,在后来的渡江战役中,负责枞阳沿江敌情侦查工作。再如,“抗日学兵队”主要成员陈定一(桐城市肖店人,祖籍枞阳镇陈家湾),曾加入新四军江北纵队,以枞阳镇为活动据点,以枞阳上码头茶肆酒馆为联络站,大力宣传共产党的路线方针,积极动员“南乡”有志青年与知识分子投入抗日队伍,或奔赴抗日前线。大批青年奔赴战场、浴血奋战,他们的名字不胜枚举。
其中感人至深的是烈士童长荣。他是枞阳城关人,是中共早期的优秀党员、年轻革命活动家,先后担任旅日东京党组织负责人,上海沪中区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大连市委书记、东满特委书记。他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实际发起人之一、东满抗日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最早为抗日而牺牲的中共高级将领。


在解放战争中尤其是在渡江战役中,枞阳作为渡江战役的前哨,兼为渡江作战中线与西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等,率部参加渡江战役,多次在枞阳“陈氏宗祠”召集会议;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政治委员鲍先志亲自在铁板洲率领部队投入紧张的渡江准备工作,然后响应上级指示,渡江杀敌;第三野战军某部郭年潮参谋,到枞阳敌区侦察、测绘有关地质水文资料;解放军某部王连长,从扫帚沟到大王庙一带,侦察江面敌舰、艇夜间活动情况;时任桐城县长陈质夫,秉承农工民主党安庆组织之命,不计个人安危,由桐城罗家岭迁至枞阳镇,深入虎穴,与国民党土顽刘东雄相处一地,刺探敌情,多次在上码头稻香村糕饼店与上级党组织接洽,策动刘本人及其下属官兵起义,保证了枞阳古城的顺利解放,同时他大力协助、支持上述某部郭年潮参谋等为渡江战役侦察有关情报。
而且在以上革命时期,又有大批仁人志士虽然未着戎装,或未加入中国共产党,却大力宣传革命、支持革命。他们或创建民主组织,为革命奔走呼号,如农工民主党创始人章伯钧;或送子女参加革命、奔赴前线,如房秩五、史恕卿等;或策动敌军反正,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为战事备足物资……


言及枞阳“红色”码头,说起 “文乡”枞阳,更无法绕开沈默君先生。他被誉为中国的西蒙洛夫(前苏联著名军旅作家),所编剧的电影,曾经占据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的半壁江山,《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自有后来人》《海魂》《台岛遗恨》《孙中山广州蒙难记》《死亡集中营》等剧本,堪称红色经典,曾影响了几代人。特别是电影《自有后来人》后被改编为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名噪一时,排在八部样板戏之首,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和一代人刻骨铭心、爱恨交织的记忆。
1965年,沈默君先生被打成“右派”,从长春电影制片厂下放到枞阳,在县城定居长达14年之久,居住在枞阳正大街南沿蒲江大院,由县委政府分配的两间30多个平方的平房里。那虽是一段贫困落魄的岁月,却不乏人情的温暖和亮光,因此沈老及子女对枞阳怀有深厚感情。1979年平反后,沈老任文化部剧本委员会副主任,举家离开枞阳定居于合肥。2009年8月20日,沈老在合肥去世,随后安葬于山清水秀的怀抱,也是他落魄时曾包容接纳他的地方——枞阳(公墓)。事实上,沈默君先生与枞阳古镇的不解之缘,是枞阳人民的无尚荣耀与骄傲,是枞阳谓为“文乡”的最浓墨重彩的巨笔,是高悬在枞阳上码头的一盏璀璨不灭的“红灯”!


02

特色小镇种类繁多,观光休闲、金融、体育、特色物产、特色工艺、民俗文化、互联网、创客、智能科技、电商物流、水路渔业、医疗康养,不一而足。从旅游角度讲,不同名称的特色小镇,正反映不同的景区主题,而景区主题是由市场、资源、文化和产品所决定的。
已有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的枞阳上码头棚户区,如何在全新的改造中转型升级,建设极有特色的“富裕、文明、宜居、宜游”的美丽古镇?综合有识之士的强烈诉求,结合“文旅”开发的先进理念,规避周边古镇已呈现的特色,并汲取其经验与教训,笔者认为,枞阳上码头应当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红色基因为引领,按照“红色旅游名镇、历史文化古镇、研学教育重镇、名优特产强镇、智慧宜居小镇”的发展方向,突出传承红色基因,突出打造“红色码头”的主题。


近些年来,红色旅游在全国各地都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级财政资金加大了投入力度,红色旅游产品迅猛发展,从遗址、遗迹的点状开发,发展到红色村、红色特色小镇的面状开发。就受众个体而言,红色旅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出游选择,其景区景点越来越被机关、企业和学校作为团体游学的目的地。以现代革命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展示无产阶级及其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战争历史文化,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事迹和精神内容的红色旅游,即通过我党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是怡情养志的精神活动,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红色元素、红色基因即是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古镇,就是深入挖掘红色精神财富,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旅游中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正在改造升级的枞阳古镇,既然“枞阳渡江纪念馆”长期存在,既然“童长荣之故居”的修复已尘埃落定,那么何不进一步对类似于“沈默君故居”等一些有迹可寻、有故事可讲的红色元素、红色记忆复原、活化呢?何不立足于枞阳红色资源特点,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集聚建造各类综合性或专题性展馆,突出枞阳红色历史发展脉络和地位?同时,还可根据时事节点围绕重大任务举办各类专题展览,以及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的演艺活动。

03

当然,打造红色古镇并非一蹴而就,必须针对各地红色旅游所面临的瓶颈,解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形式单一枯燥、精品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克服旅游人气低迷的状况。因此要进一步做到:
一、尊重历史事实,讲好生动的红色故事在细微之处引起观众与游客的情感共鸣,使之在内心留下深刻的烙印;同时讲出有高度与深度的故事,即将每一个人物、一个事件,放大到时代背景,上升到家国情怀,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二、创新表达形式 ,打造有体验感的红色旅游。借助互联网、V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直观生动地呈现历史事件和场景,让红色历史“活”起来,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通过沉浸式体验获得内心的震撼。
三、开放全局视野,既要在时间轴线上,介绍清楚人物与事件的历史背景、前因后果,也要由点到面,将历史事件或人物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更大空间来进行介绍,还可触类旁通,将全国各地同类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顺带进行介绍和比较,以丰富内容。
四、树立全域发展观,推动旅游业态融合。让“红色旅游”与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以及民俗风情紧密结合在一起,让“红色旅游”与创建文明城镇、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展示地方形象结合在一起,让“红色旅游”与党建活动、研学旅游与亲子休闲娱乐等专题结合在一起。同时,开发红色旅游的特色衍生产品、创意产品,丰富红色旅游业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使之可停留、可消费、可回味,聚集十足的旅游人气。


八千里路风和尘,革命自有后来人。更为重要的是,让参观者来到枞阳红色古镇,瞻仰红色遗迹,聆听革命故事,在缅怀革命前辈的同时,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具体言之,让沈默君先生当年悬挂的“红灯”,由照亮每个人的内心,而照亮前方的道路,乃至照亮头顶上的天空!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张正顺 网名子在川上

枞阳二中教师

往期回顾

游子情|安徽故乡行(1):家乡枞阳

家乡美|旗山公园●亭趣之二:吕蒙城下江河晏

家乡美|旗山公园●亭趣之一

家乡美|再上白云岩

枞阳之子|张加祥,从白云中学升起的科技新星

枞阳之子|我的祖国,我的安徽,我的桐城、枞阳:陆大道院士的家国情怀

厉害了,我的大枞阳!2019年有望增加三位枞阳籍两院院士

骄傲吧,我的大枞阳!朱枞鹏,学习强国“每日一星”今天专版推介!

配乐朗诵|如果择一城终老,我愿在枞阳

枞阳文史|【王乐群】枞阳县名的由来

枞阳白话相声,笑死人不偿命!

文乡传真|枞阳大鼓书表演:《一问一答古人名》

文乡诵读|枞阳母亲谣(白话版)

枞阳方言广播台|牛娃放歌

枞阳方言广播台|【视频】生腐突炉子锅

—如果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