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子情|安徽故乡行(4):我的枞阳,我的故乡!

 文乡枞阳 2020-09-01


人生旅途里,不断走过新地方,结识新朋友。刚认识的时侯人们总是会问,你是哪里人呀?我会说我是安徽枞阳人,就是安徽省安庆市长江边上的一个小县城呢。熟悉以后,朋友们又常常会问道,你爱你的家乡吗?我说那我当然爱她了。可细细想来,这么个小小的很多人们都不大知道的地方,为什么会让我这么留恋呢?是啊,为什么会让我这么留恋,我所魂牵梦绕的究竟是什么呢?

套用老舍的话来说,世界上的古都名城实在是很多,我所知道的枞阳实在是显得有点普通。况且我的枞阳也是那么的源远流长,也是那么的美丽宽广。况且我所知道的那点也只是“我的枞阳”,而我的枞阳也大概等于牛的一毛。我钟爱的究竟是什么呢?

我一个学理工的,笔头很是迟钝。而且说句实在话,记忆中的家乡小城实在是更小。那时候怕是只有不到三四万的人口和两三条并不宽广的街道。所有的机关、学校和工厂都挤在这么个小小的空间里。上大学之前我基本上没有坐过公交车,也从来没有坐过火车和飞机。我很少离开家乡枞阳,偶尔去了邻近的城市,也是眼巴巴的盼望着赶紧回家。而且七八十年代,各个城市里到处都在挖路扒房子,尘土飞扬的我不喜欢。我也有点受不了城市里涌动的人潮人海和喧嚣的各种声音。哪哪都没有家里好。
小城静静的依偎在大江之滨,小城静静的依偎在名山胜水的怀抱里。不出一二百里,就有黄山的奇峰,庐山的烟云,天柱山的秀美,九华山的佛音,太平湖的清澄……

采菊东篱下。晴朗的天气里,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而且是能悠然见东山,悠然见西山,悠然见北山的。平常的人家就可以在这里享受着太平和清福,这就是那种“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日子。

我小时候是一个痴人。我就成长在这小城里的一个绿树成荫的大院子里。这里有我的观星台(就是单位大楼的楼顶),每年夏天大伙儿都爱搬竹席和竹床上去纳凉,我喜欢躺在竹榻上数着那数不清的星星。母亲则常常在那里给我们摇把大葵扇,教我们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里也有我的百草园,我在里面种着西瓜、黄瓜、冬瓜,和各种各样的草花儿。我喜欢看蜻蜓飞舞,也爱看它停在狗尾巴草的叶尖。我喜欢看蚂蚁打架,也爱听夏夜的蛙鸣或是秋日里的蝉鸣。
小伙伴们可以偷几条水产公司晾晒的咸鱼,跑到附近的小山上去吃烧烤。小伙伴们还可以偷几片药材公司晾晒的甘草(那时候缺糖),而我却像是那长鼻子的匹诺曹,一吃甘草就嘴巴乌黑,让人一看就知道干了坏事。
我们可以走一点路到附近的乡下,采来几口袋的野西瓜或是野香瓜,然后互相扔来扔去的闹着玩儿,最后只留下一片片的清香。我们还可以在清澈的河里或者是湖里游泳嬉戏,钓鱼摸虾。每年的农历九、十月,更是有大量的大闸蟹沿着长江爬到这里来,泥岸上满是各种水生动物的巢穴……

七十年代末,母亲的单位在小河的边上建起了一栋漂亮的三层楼房,熟悉的左邻右舍们大多是从那同一个绿树成荫的大院子,搬到了这同一栋楼。二楼都是离休的老干部的家,一楼和三楼是当时的科员们的房。小河在静静的流淌,时光是那么的缓慢……
可是转眼之间,那么多年竟然就过去了,我离开故乡竟然已是那么多年了。

几年前二楼上的王妈妈在看着端午节小河里的龙舟,她可知道这一年这一月的这一天,我在大洋彼岸的网上正看着她,虽然我也看不清王妈妈的容颜。

去年回家走过门前的防洪墙上,九十多岁的卢伯伯正扶着他家的阳台向我看,他说不出话,看着我的眼神和笑容在告诉我,“你是大头啊!”他知道是大院子里面的那个大头回家了。


人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在我的心里,我的故乡安徽枞阳是一个比苏杭还要美一些的地方。苏杭太高贵了,漂亮的地方和风景,与普通老百姓的家有一点距离。住在风景区附近的,一般都是比较富裕的或是有些地位的人们。
小县城就不一样了,有山有水,普通老百姓一般都能买得起山水附近的房子。稍微有点钱,就能买个山水别墅了。真山真水,比假山还是要耐看一些的。闲暇时光,想爬山就爬山,想玩水就玩水。少年的时光呀,匆匆太匆匆……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枞阳鱼米乡!
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费翔的歌在我少年的时候就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弦。 


回乡实拍——

晚上,公园里,年轻姑娘媳妇们在快乐地跳舞:

晚上,莲花湖畔,大爷大妈们在悠闲地下棋打牌:

清晨我去锻炼,在小河边买点鲜活的鱼虾。河边有洗衣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很多地方都看不到了。

摄影:朱秀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样的意境景致,现代城市也很难看到了。

摄影:朱秀丽

我的老乡先贤桐城派创始人之一姚鼐的一首诗,在我的老家小城大约还能体会到他的意境:轻帆挂与白云来,棹击中流天倒开。五月江声千里客,夜深同到射蛟台。


在农村和城郊。也还能看到这样的风景: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摄影:燕子

清晨,天还没亮,鲜花商店就开门营业了。老百姓确实勤劳。

随拍的家乡风景,普通百姓安居的山水小城 。

也有一点遗憾,我每年回去,都是或早或晚的,闻不着小城的桂花香。今年天气暖和、干旱,只是在九华山上,桂花开的早些,那金桂银桂的味道着实好闻,沁人心脾。我一回到美国,母亲就告诉我满城尽是桂花香了……

--END--

来源:文乡枞阳

编辑:疏雨清荷

未署名图片由作者原创拍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周东辉 网名日暮乡关客

安徽枞阳人
现在美国新泽西洲

往期回顾

枞阳浮山|雾中状元桥,风情别样娇!

游子情|安徽故乡行(1):家乡枞阳

游子情|安徽故乡行(2):九华山花台景区

游子情|安徽故乡行(3):九华街和天台景区

游子情|文化传统是我们共同的根,富强文明是我们共同的梦

游子情|烟花三月回故乡(归枞阳)

枞川寻梦|梦起蛟台

枞川寻梦|千年墨香

枞川寻梦|辅仁之光

枞川寻梦|北山诗史

枞川寻梦|枞川夜雨

老樵诵读|枞阳赋

枞阳人文地理 | 在幕旗山顶

家乡美|旗山公园●亭趣之一

家乡美|旗山公园●亭趣之二:吕蒙城下江河晏

家乡美|旗山公园●亭趣之三:水月清光之美

家乡美|旗山公园●亭趣之四:赛翮思远翥 猛志固常在

家乡美|旗山公园●亭趣之五:惜抱观古今

文乡记忆|从前这里挑大圩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汤沟篇(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