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评|《小城之春》:中国伦理的情怀与个人感情的纠葛

 文乡枞阳 2020-09-01



影片小档案

为庆祝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由香港电影金像奖组委会举办的“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佳片”评选中,费穆导演的影片《小城之春》获得最高票数,成最具影响力影片。《小城之春》是1948年的影片,虽然历时久远,但在电影人心中的地位却没有丝毫变化。香港资深影评人石琪认为,《小城之春》是文艺片中的经典,拥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中国伦理的情怀与个人感情的纠葛

——评电影《小城之春》
作者:何捍
当决定把传达一种诗意的情绪作为贯穿一部影片的总体要素的时候,导演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对于市场的考虑可以暂时放在其次,而不得不考虑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导演是否有这种功力。但费穆导演却义无反顾的这样做了,并且创造出了一部经典——《小城之春》。
该影片以极具诗意化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个小城女人在丈夫病重时重逢往昔恋人的故事。影片将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电影手法相结合,既表达出战后知识分子和市民的苦闷心情,又贯穿了儒家思想。同时也探讨了人性,肯定了人生活与生存的意义,追求道德和人格的自我完善,达到人物的真情实感与道德风貌的统一。在影片里,人伦没有被一味地批判丑化,人欲也没有被西方笔法描绘得轰轰烈烈、一发不可收拾,而是切合国情、众所周知地曲折隐晦。影片似乎在人伦与人欲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人伦与人欲没有相互剿杀吞噬,两种声音都有理有节地表达了自己,影片显出一种平衡周正的美感。
 


镜头使用的巧妙与经典。《小城之春》一直追求一种诗意化,再加上影片台词对白的精巧,人物内心情感的复杂,这就对镜头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角度、运动和长短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好好把握。该影片的镜头语言很好的契合了影片本身的节奏,舒缓而压抑。巧妙在于城墙这一镜头重复多次出现。站在城墙之上,可以眺望远方,它既是周玉纹唯一的精神寄托,也是隔开新思想和封建传统的一堵墙。同时城墙也是一座城市力量的象征,它的破败不仅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也隐喻了城里人们的心情也如破败的城墙一样压抑,毫无生气。同时城墙这一镜头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相呼应,既使影片在结构上有了稳定性和完整性,又深化了电影的内涵。
经典之处在于长镜头的运用。例如在章志忱来访的当天,戴秀在唱歌,周玉纹在为戴礼言调药,章志忱坐在戴秀旁边,戴礼言坐在床上。镜头在四人之间来回摇晃,观众不难看出戴秀对章志忱的好感以及周玉纹对章志忱的旧情未了。同时也反映出戴礼言的欲言又止,似乎看出了什么,也为后面故事礼言示意玉纹为戴秀和章志忱做媒和点破玉纹对章志忱的感情做了铺垫。利用长镜头对情节的推动、增强画面的连续性以及带入感强的这一特点来拍摄这段画面,如果用其他方式来呈现这一段,不仅会失去画面的连续性,也会失去其隐晦的讽刺意味。
长镜头与重复镜头的运用让电影的讲述变得深沉而意味深长,画面的写意感也使影片变得极具中国古典美。重复镜头使影片的内涵从实物中隐晦的体现出来,展现了费穆导演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反思,也映射出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与人们内心的反应。长镜头的运用使费穆导演的导演构思更加巧妙,节奏舒缓,清新淡雅,使民族的特性、人性的真实与艺术的美感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使中国传统的美学与电影语言完美统一。
 


构图的严谨与隐晦。影片整体画面的构图严谨大方,加上黑白的色调,有一种端庄的肃穆之感。《小城之春》画面的构图与导演所需传达给我们的内容的感情紧紧相融。例如在一个长镜头中,戴礼言在后院垒砖,周玉纹从砖后出现,在不远处的小山坡上。从构图上看,弯下腰的戴礼言头刚好贴上了周玉纹的脚。两个人的力量对比通过这个极富象征性的构图隐晦的表达出来。另外在周玉纹与章志忱在城墙头上约会的时候,两个人顶天立地,没有任何的前景,后景是广袤的天空,一种“完完全全的二人世界”的感觉得以传达。在整部影片中,除了城墙的镜头多次出现以外,废弃了的大宅院中开了大洞的颓墙也多次出现。废弃的大院代表了封建文化的破裂。而且画面多通过洞去看人,这种封闭式的构图,表现出影片中人物生活的压抑和无聊,同时也展现了影片的主题:封建思想下被禁锢的人性。废园不仅是一个现实的场所,也是当时国民精神征候的表征,一种历史、记忆和命运的暗示。

 
人物的“符号化”与矛盾。整部影片虽然只有五人,但这五人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的五类人。戴礼言典型的封建社会大家长的代表。虽然他是文化没落的象征,但他却有着传统男子的隐忍和宽容,即使牺牲自己也要去成全周玉纹和章志忱。“我这身体怕跟这房子一样,坏的不能收拾了”,他生病的身体形象完全可以理解为社会权力的记号,并且他结婚八年没有子嗣,也象征着封建意向最后的存在。章志忱从上海回来,代表了新世界和新思想。他的到来给死气沉沉的戴家带来了生机,但也带来了无尽的纠葛与挣扎。他作为医生的身份为戴礼言用西式的方式看病,他是一个健康而热情的被外来文化熏陶的具有新思维的青年,但是他对周玉纹的感情也是立于中国传统道德之上的,可见他的精神内核还是传统制造的。老黄作为戴家的老仆,他忠诚,本分,使用旧制的称呼和礼节,从弯着腰走路和谦恭的语气可以看出,他是封建传统的维护者,真诚的维护着逝去的秩序,在这场爱的剧情中散发着阶级的音响。周玉纹她是整部电影的生命所在,由她的独白贯穿整部影片,以她的女性视角和内心意识构成叙述的情节与结果。她克己节制、矜持端庄、有责任心。她是西方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结合体,也是永恒美的精神象征。玉纹是被男权话语体系制造出来的具备符合男性要求的女性气质浓郁的女人。同时玉纹的声音也是传统女性缺乏自我的被规训之后的性格。醉酒后的玉纹表现出她对幸福的追求和对道德的守护,而且在故事中她只在醉酒后绽放过一次,但这一次几乎耗尽了她一生的期望。在她经历了多次的希望又失望之后,她看穿了生活的根本——无论你如何挣扎,所有希望都要归于死灭,最终回归宿命。戴秀她纯真而且宽容,即使她从来没有被选择过。她也是周玉纹年轻时候的影子,灵动有生命力,敢爱敢恨,具有一定的新思想却又不能挣脱传统封建的思想的牢笼。
《小城之春》中的五个人通过不同的关系,叙述了情与礼的冲突,也是生命中无法逃避的情感困惑与灵魂的挣扎。
 


影片看似讲述了一个俗套的婚外情的故事,但却借简单的三角关系充分表现中国人最为传统的情感表达方式。影片中所体现的新与旧,道德与情欲,死气沉沉与生命活力之间的对抗更为那个特定的时代做下了意味深长的注脚。传统文化与新思想的碰撞,通过费穆导演诗意化的表达得到完美的呈现。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具有特定的民族性格,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民族性格深深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创作,一个国家的电影作品作为特定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也通常被认为是反映该国家民族性格特点的重要途径。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通过中国文化神似写意的表现手法,呈现出其影片独特的视听效果以及美学,同样也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小城之春》讲述着中国最传统的故事,中国女人最传统的家常,反射着中国最普通也最特殊的现实,所以,它是民族的《小城之春》。而且费穆先生用视听语言将中国韵味和表达与西方科技和思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向世界传达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宣传了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人的形象,所以《小城之春》不仅是中国的,同时它也是世界的《小城之春》。
 


爱而不得,是世界上最无奈的感情,不是不想得,而是不能亦不敢得。感情与伦理的纠葛,渴望与压抑的对抗,但最终选择了放手。《小城之春》便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最终章志忱的离开,给玉纹留下了一生的相思,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传统伦理与个人情感的较量,最终都选择了前者。即使封建文化已经摇摇欲坠,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只有前者也仅有前者可以选择,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影片里面蕴含着我们中国传统的意蕴美,他们的情感不是赤裸裸的,依靠着各种东西隐藏在看似平静的假象之中,彼此都心照不宣罢了。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何捍 网名不是山谷
安徽省枞阳县人
就读于武汉传媒学院18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推荐阅读



文乡情怀|与爱女妍书
“疫”中杂记|疏叔
影评|山高人为峰
文苑新苗|童话:四叶草
@安徽(枞阳)人,2020年薪传奖传统工艺大展邀您来参加!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一)
枞阳文史|【黄雷生】枞阳老城的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