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十六)

 文乡枞阳 2020-09-01

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十六)

作者:王乐群

本篇为你介绍“古庭禅师衣钵塔”、“张公岩龙井”、“渡仙亭”。

古庭禅师衣钵塔,位于浮山风景名胜区金谷岩内。塔依岩而建,单层结构,通高3.3米,底部直径2.56米。塔旁崖壁上有题于清雍正元年(1723)石刻1块,文为:“古庭禅师衣钵塔。”

渡仙亭,位于浮山风景名胜区张公岩北面约40米处的张公岩、观音岩之间的断崖(渡仙桥)之上。

渡仙亭,全石结构,占地面积5.7平方米,残高2.6米,宽2.4米。以四根长条方形石条为亭柱,均高1.85米;每个亭柱各刻亭联一幅:“借来响屧成三咲,且喜流泉迈九夷。”“洞里有天藏日月,心中如水渡春秋。”“重楼空谷里,高阁太虚间。” “钵按春江朝泛水,琴横秋月夜谈天。” 前3幅为“汪卧云撰”,后1幅为“陈理之撰”,皆行书双钩。亭柱之上3根纵梁架起,中间1根纵梁下方楷书阴刻“嘉庆拾陆年岁在壬申三月初五日立”等字。纵梁之上架5根方形横梁。走向石亭抬头仰视,可见亭额之上楷书双钩“渡仙亭”3字,两边安排明清时期瓷器装饰上常见的长方形委角图案1对。走出亭子回望,可见亭额之上楷书阴刻:“慧莲自题云:空亭一色足希夷,天水云瓶世未知。清福人间乐自永,是谁解带觉来迟。”亭的顶部残缺不存。

张公岩龙井,在浮山风景名胜区西北张公岩内后壁。圆形直壁竖穴,深1.02米,井水终年不涸。井栏高出地面0.31米,内直径0.78米,整块麻石凿造,缸口厚唇向外翻。栏外建造有排水浅沟和排水孔。

调查者说

古庭禅师衣钵塔,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是目前枞阳县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佛塔,为浮山第九代主持云南高僧善坚禅师(生平业绩见2019年3月23日“文乡枞阳”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二)藏衣钵之所。

古庭禅师衣钵塔,圆形塔身直接出自于地,用形似璜器的浅红色条石叠砌而成,塔身无雕饰,外观素净淡雅,雄浑朴实;七重相轮式塔刹,犹如盛开的一朵刚劲挺拔的“剑花”,充满了佛性意味。

渡仙亭,建于清嘉庆16年(1811年),是目前枞阳县发现的现存最早(唯一)的石亭。

渡仙亭,用材较大,四方开敞凉亭式,坚固、质朴、稳重。从整体造型以及现存石条的痕迹看,缺失的亭顶应为方形单檐攒尖顶,飞檐高翘亭角,显得生动活泼,如飞鸟般轻盈舒展,为古亭增添了灵气。

古亭是一种有顶无墙、无门无窗、内外通透、空间开敞的建筑形式,李渔《闲情偶寄》中有“空故纳万境”之句。在浮山峡谷流泉之上、青峰危岩之间设亭一所,山峦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江山无限景,全聚一亭中”,令人游目骋怀,心旷神怡,向无限生成,从而产生情感性、哲理性的遐想和想象的空间。

关于张公岩,有志书、文章中写道:“因张同之辞官学道于此,相传辟谷仙去,故名‘张公岩’。”如此说法,当是抄录于1994年出版的《浮山志》→转引于明吴道新纂辑、清陈焯修订的《浮山志》→来源于《历阳典录》。随着张同之墓于1971年3月29日在南京江浦黄悦岭的发现,澄清了张同之的身世,考证出了张同之秘密来浮山探母的史实,纠正了《历阳典录》《浮山志》关于“张同之辞官学道于此(浮山),相传辟谷仙去,故名‘张公岩’”的错误解读

张公岩龙井,初步推断,始建于明,井栏为清代修造。是老桐城八景之一“浮山夕照”所在地。

龙井泉水不溢不竭,长年恒温,清澈见底,清冽甘美。民间人称,每当夕阳西下,斜阳射入岩洞,赤光辉煌,精彩时刻,短暂时分,只见一轮红日倒映在井水中,熠熠生辉,美如梦幻,称之为“浮山夕照”。明人许浩和清人张骅曾作诗赞颂。

调查者:枞阳县文物管理所 枞阳县博物馆

摄影吴得华 吴光浩 胡硕平 唐全新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王乐群 文博研究员

就职于枞阳县博物馆

推荐阅读: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一)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二)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三)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四)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五)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六)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七)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八)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九)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十)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十一)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十二)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十三)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十四)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十五)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七)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六)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五)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四)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三)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二)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一)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九)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八)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七)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六)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五)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四)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三)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二)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一)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凤仪、长沙、铁铜篇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老 洲 篇(一)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老 洲 篇(二)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陈瑶湖篇(一)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陈瑶湖篇(二)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金社篇(一)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金社篇(二)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金社篇(三)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汤沟篇(一)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汤沟篇(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