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一专刊 | 老兵讲故事(11):我和战斗英雄的近距离接触

 文乡枞阳 2020-09-01

我和战斗英雄的近距离接触

作者:孙勇

“海空雄鹰团”,是海军航空兵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他的前身是空军第十七师。早在抗美援朝期间,这支部队就发扬我军敢打敢拼敢于空中刺刀见红的精神,取得了击落敌机13架击伤3架的好成绩。
1954年5月,这支部队转归海军建制后,继续继承发扬了老部队的光荣传统,在国土防空中,继续谱写新的篇章,取得了击落包括美国及蒋帮的超音速歼击机、侦察机和有人或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等多型号、多批次到我上空进行侦察、骚扰的敌机十余架的优异成绩,涌现了一大批战斗英雄。如:时任大队长的王昆,从高度2000米追到距海平面70米后,果断开炮,将敌机击落大海,首创零高度击落敌机。时任副团长的王鸿喜,一举击落被吹嘘“高炮够不着,导弹瞄不准,飞机追不上”的美国RF—101高空高速侦察机。时任大队长的高翔,敢于空中刺刀见红,追击敌机至291米处才开炮,一直打到39米,打得美机凌空爆炸,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击落F—104C的英雄。时任副大队长的舒积成,被称为“同温层英雄”,相继击落美无人驾驶侦察机三架。副师长马铭贤,击伤敌机一架,(敌机负伤后逃回台湾途中坠海)。
英雄举不胜举,战绩辉煌的全团有140人荣立战功。这支英雄部队在抗美援朝以及后来的国土防空中,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11种型号31架的辉煌战绩,毛泽东主席先后25次接见该团代表,周恩来总理79次接见该团的作战有功人员。1965年12月,这支曾被毛主席三次点将出征并打出威风的英雄部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为“海空雄鹰团”。
海空雄鹰团与我们十二团是航四师的一对兄弟。我当兵的时候,这兄弟俩分别驻扎在路桥和宁波两个机场。在那个崇尚英雄的年代里,作为十二团的一名普通战士的我,常常期盼着有一天能见到这些英雄,听听他们讲述战斗故事,那该多好哇!
万未料到,这一天到来的特快。那天,我获得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英雄舒积成要来飞我维护的93号飞机,这就是说,我要与英雄同一个战壕并肩作战,这比听他讲战斗故事更让我开心。
记得那是1971年初夏的一天,路桥机场天气格外好。天刚蒙蒙亮,我们机组就把飞机拉到了起飞线。繁忙的起飞线上,牵引车、加油车、充冷车、充氧车来回穿梭,加油、充冷、充氧、检查,大家都在认真做着飞行前的最后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就一直站在飞机机翼的前缘,期盼我心中的英雄到来。当时我在想,战斗英雄舒积成,一定是个高大魁梧英俊的汉子。不一会儿,我看到有一个飞行员向我们飞机走来,他个子不高,身材清瘦,但步伐坚定有力。机械师告诉我,他就是舒积成。啊?他就是舒积成?这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他长得又矮又瘦,似乎不是我想象中的战斗英雄。
正想着,舒副师长来到了飞机前。黄宝和机械师迎上前去,立正敬礼,并汇报了飞机的准备情况。舒副师长听完汇报后,和蔼地与大家打着招呼,一点架子都没有。只见他认真地做着飞行前检查接收工作,从飞机机头开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十分认真。然后进入座舱,通电检查电气、仪表和通讯设备。我们教练机是分前后舱的,马上就要起飞了,舒副师长上进了前舱。当时,我还是个刚刚独立工作的新兵,各方面都还稚嫩,又赶上我心目中的战斗英雄、师首长来飞,我的心里紧张极了,生怕操作上出纰漏。我自己都感觉到,我在帮着舒副师长穿救生伞和系安全带时,手都有些哆嗦。
舒副师长好像看出我此刻的心情,就微笑着鼓励我说:“别急,啊?来,帮助开车。”看着他坦然的神色,我及时稳住了情绪,想着开车的动作要领。我打开有关电门——检查有关仪表情况——后压启动按钮——下压停车开关,先快后慢,启动一次性成功。做完最后的检查,我关上座舱盖,隔窗看着舒副师长上锁密封后,我才下了飞机,站在了飞机一侧,目视着座舱里的舒副师长。
飞机方向舵左右摇晃了几下,这是舒副师长做的准备滑出的信号,我立即向他做出可以滑出的手势。舒副师长沉稳地驾驶着我的93号飞机,迅速滑出。不一会儿,舒副师长驾机像利剑一样直插蓝天。我的心啊,充满了难以言状的自豪感。
1973年,我又有幸见到了战斗英雄——高翔。说来也巧,十团进行新科目训练,为了抢进度,解决教练机不够用的困难,经师领导批准,从我们团抽调一架教练机帮助十团训练。我所在的93号机奉命执行这次任务。飞机上午起飞,我们机组也空转同天到达。
高翔,时任十团副团长,魁梧的身材,中等个子。都传他打起仗来不要命,追着敌机从高空打到低空、距离从几百米到几十米(大大超出安全距离)。击落敌机后,自己的飞机拉起来时,飞机喷口的燃气把海水喷出个大洞。从他坐进飞机座舱、穿伞、开车的麻利劲,从他与塔台联络时那洪亮的声音,我就感觉到英雄高翔浑身透着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
之后,战斗英雄、师副参谋长王鸿喜、副师长马铭贤也陆续飞过我们93号飞机。我也从一名普通的机务战士成长为机械师,担负起了更重大的责任。
英雄激励着我,我爱我的英雄部队,我为我曾经与英雄同一战壕完成战训任务而骄傲。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孙勇  原海军航空兵某团地勤中队机械员,河北省枣强市人。1970年从枣强市应征入伍,1986年复转北京,现已退休。

往期回顾

文乡传真 | 兵哥哥的“皮带快板”,你听着可过瘾?
文乡传真|防洪墙下,他们曾为我们扛来沙包,现在又为我们移除!
和贵图说|扛来扛去为了谁?
文乡专访 | 带您走进驻地,了解不一样的兵哥哥
文乡见证:“孤岛”救援,一线报道
安徽枞阳:泪别亲人解放军,群众冒雨来相送!
安徽枞阳:抗洪兵哥舞姿帅爆,新华社客户端报道后……
文乡播报 | 【防汛】枞阳:军民鱼水情
文乡播报 | 【防汛】枞阳:用影像记录你,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文乡播报 | 【防汛】枞阳:抗洪间隙,武警官兵与群众分享感人故事
八一专刊 |老兵讲故事(1):从军记
八一专刊 |老兵讲故事(2):奖章;海南轮战
八一专刊 |老兵讲故事(3):遭遇蜂蜇
八一专刊 |老兵讲故事(4):第一台彩电
八一专刊 |老兵讲故事(5):难以忘怀的聚会
八一专刊 |老兵讲故事(6):那天,我们打气球
八一专刊 |老兵讲故事(7):紧急关头看老兵
八一专刊 |老兵讲故事(8):“ 烤验 ”
八一专刊 | 老兵讲故事(9):练就铁翼待战机(外一篇)
八一专刊 | 老兵讲故事(10):我的从军理念
八一专刊|枞阳籍军乐手:好想为抗洪官兵奏一曲赞歌!
八一特刊|【小说】小猫战友
难忘“5.7”,怀念战友
我和我的祖国|那盏马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