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美|我的汤沟,我的“大河”

 文乡枞阳 2020-09-01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最近读到几位同乡关于汤沟的文章,也勾起了我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汤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的家乡风貌时常萦绕在我心中。我的家乡是一个很繁华的集镇,曾经还是一个水运昌盛的商埠。这里集聚了有名的“锦纶商店”、“方恒泰商店”、“中医诊所”、“布草店”、“民生饭店”等;手工业也很发达,有“汤沟鞋厂”、“汤沟机具厂”、“五金社”、“木器社”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汤沟鞋厂”和“汤沟机具厂”红极一时。汤沟鞋厂的绣花布鞋销售到北京;汤沟机具厂的“牛头刨”刨床销售到东北黑龙江,订单排队要货——这可是机具厂工人自己研制并生产的机械设备,当时受到了省二轻系统的表彰,如果放到现在,是完全可以申请“专利权”的。

汤沟丰富的物产、特色的小吃、风土人情及独特的建筑布局,我的同乡们已作了很详细的描述和记载。我这里想从人文的角度对汤沟作一点回忆。
从“汤沟”这个古镇名字就知道,她是一个水域丰富的地方。我首先回忆的是汤沟大河的点点滴滴。“汤沟大河”听起来有点俗,但作为汤沟的儿女听着感到非常亲切。这条河老汤沟人又称“双溪河”,听我父亲说“以前是有两条河流流经汤沟古镇,后来另一条支河干涸后变成陆地”。现在的汤沟大河严格意义上是双溪河的一部分。

这条大河随汤沟集镇的地势顺势而流,就像一位母亲把集镇环抱于怀中。汤沟镇原来有五个分别以街命名的居委会,主街道是一条长道,从西边到东边分别是更新街、新胜街、新华街、丰乐街,另一个居委会是造福街,她在汤沟大河的南边,又称河南小街。
不管是主街道还是河南小街,街面都是暗红色的麻石条铺成的。麻石条下面是用砖垒砌的排水涵道,两边居住的人家和商店的污水就是通过条石之间的缝隙流进排水涵道后进入汤沟大河的。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没有看到过大雨天或是污水泼倒后街面上方有积水,这说明当时的排水系统做得好。排水系统好的原因与当时的镇政府领导重视有关。记得隔几年镇政府就对条石下的涵道进行清理疏通,把每块条石撬起来对下面排水涵道里的淤泥进行清理。工程是比较大的,施工时百姓行走也不方便,但从来没有人抱怨。

汤沟街道不是很宽,却很整洁干净。记得那时政府对环境卫生很重视,居委会定期对居民家的卫生进行检查,根据清洁度分别在每户的门上贴上“最清洁”、“清洁”或“不清洁”的长方形标签,还以红色、水红色和黄色来区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居民们互相比较,都争做“最清洁”的人家。是的,谁原意自己家被贴上黄色的“不清洁”标签呢?

八十年代前,汤沟夜晚的治安很有特色——每晚都有更夫手提广播喇叭边走边喊“各家各户,小心火烛,火烛要当心,防止坏人,防止小偷”。更夫的音调拖得很长,很平和,听着就有一种安全感。如果哪天更夫声音出现晚了点,人就有一点焦虑,怎么了,今天没有打更呀?每晚只有听到更夫的声音,才安然地进入梦乡。不管是雨雪天气,还是数九寒冬,更夫的声音都是不会间断的。更夫每晚是从东边下街头喊到西边上街头,到我家门前时大概是晚上九点钟左右,可以说是晚上更夫的声音陪伴我长大的。

汤沟大河可以说是汤沟的母亲河,镇上居民的所有与水有关的事宜,都是大河给予了接纳。小时家里洗衣、洗菜、淘米、吃水都到大河里去,每家每天都要往河边跑个七八趟,就连吃饭后的锅碗都是用篮子提到大河里清洗。河水常年清澈见底,只是夏天发洪时水泛黄色。我们在水里清洗时,有时有许多小鱼来捡食,我们边洗边用碗捞小鱼玩。妇女在河边洗衣洗菜时会嬉笑调侃,家长里短的,谁家有什么事,一会儿街坊邻居都知道了。

记得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有养猪的人家会在河边人行道处支一口旧铁锅,里面盛有水,让到河里淘米的人先在铁锅里淘米,然后再到大河里清淘,目的是为了给猪接些淘米水节约猪食增加营养。街坊邻居都自觉地先在铁锅里淘米,不会问这是谁家的铁锅。当时邻里相亲、和睦共处的好民风由此可见。
七十年代初,汤沟大河里还经常看到帆船行驶,有时还看到纤夫喊着“嗨,嗨哟哟,嗬嗨……”的号子弯腰在河岸吃力前行的景象。
河堤上栽着一排排的柳树。清明那天,街坊们早上都到河堤上折柳树枝,回家插在大门上,据说这样能辟邪。

大河承载了我很多美好的记忆,还有一件事印象也很深刻。大概也在七十年代初,汤沟镇政府组织单位和居委会人员在大河里举行过游泳比赛,据说是为了纪念毛主席横渡长江举行的比赛活动。河里游泳健将或仰泳,或蛙泳,变换各种姿势,奋力击水前行,争创第一。岸上围观的男女老少欢呼雀跃,跟随游泳队伍前行,有喊加油的,有指指点点评论某某游泳技术好的……游泳的亮点是有一位妇女,她是江苏人,嫁到汤沟镇,在那保守的年代,女性会游泳而且游泳技术很好,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那时的河水好清澈呀!滋润着善良的汤沟人,姑娘们个个肤色白里透红、脸颊葱嫩;小伙子们也个个爽朗、有朝气。大河滋润了汤沟儿女,儿女们也养护着母亲河。每隔几年的涸水时节,政府就组织人力把大河里的余水抽干,将河泥挖掘清理,河泥运到附近的农田作肥料,再将新水引入进来,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可是,随着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经济活跃,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有人在大河的岸边建造房屋,垃圾倒入河中,政府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致使美丽的母亲河渐渐地失去了以前的姿容,变脏变浑了,当然也越变越“瘦”了。每每回到家乡看到母亲河时,就有一种揪心的痛,心中常常呼唤着:我的母亲河,您能否再次焕发青春?

随着老百姓的呼声和政府环保意识的加强,汤沟大河于2011年前后得以整治,河床挖深并拓宽,全部用石块和水泥构筑护坡。现在大河水又清了。清晨,河边又听到那熟悉的棒槌声……
河水清了,大河美了。虽然古镇汤沟曾经因水域发达而兴盛过,也因水路运输停止而衰落过,但任何历史的车轮都是在迂回曲折中前行……

近几年,古镇汤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347国道、228省道之汤谋公路穿境而过,加上临近长江黄金水道,交通更加的便捷。城镇发展有了依托,也有了更清晰的定位。相信素来精明而勤劳的汤沟人一定会抓住发展机遇,改变发展观念,努力建设家园。一座崭新的、继续散发着人文芳香的新型集镇即将呈现于世人面前!

--END--
来源:文乡枞阳
图片:何武松 吴和贵 胡国友
欢迎转发转载,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 

许乃芹  网名钟情一帆。企业退休职工,喜欢文学,偶写随想。


推荐阅读


孙家畈|“陈方圆”的绘画情结
枞阳三中印记
枞阳三中:十年一剑心血磨,筚路蓝缕
月明春江|【方言配音】乡村图卷 · 六月
家乡美|吾乡曰易庄
亲情|我有老姐罩着我
从江洲到宝岛:台湾旅游记实
印象枞阳|夜深忽梦少年事
同学情|赴约,去南京,不虚此行!
枞阳印象|永恒的记忆之母亲的采莲船
配乐朗诵|如果择一城终老,我愿在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