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文学发展史》日本文学之五:《万叶集》1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09-01

日本文学之五:《万叶集》1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在日本文学上的地位类似中国的《诗经》。它不但是日本文学宝库中光辉灿烂的名著之一,而且也是世界文坛上的一枝奇葩。对它的研究已形成一种" 万叶学"。所谓" 万叶" 有三种看法,一是" 万言叶" 之意,日文中的" 言叶" 意为" 语言" " 言辞" 》,万言叶即多言、多歌;二是认为" " " " 字通," 万叶" " 万世相传"之意;第三种看法认为" " 为草木之" " " 万叶" 乃是大量和歌的借喻。虽至今无一定论,但一般较倾向第二种观点,表示万世之意,意为生命力万古常新。《万叶集》收入诗歌4500余首,分为二十卷。其中最早的作品大约写于公元前4 世纪,最晚的作品则作于公元759 年。本书的编者与确切的编辑年代缺乏资料,从各卷不同的体例来分析,可以确定并非经由一人之手编定,多数人认为大伴家持参加了此书的编辑。  
《万叶集》的体例和分类很不一致,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相闻、挽歌、杂歌三类。相闻是相互闻问之意,表示男女相爱、长幼相亲、朋友相问的作品;挽歌为哀悼死者的作品;杂歌的内容较芜杂,述怀、叙景、羁旅、宴饮等都有,即凡不属于上述两类作品的都属于此类。从形式上看,分为短歌、长歌、旋头歌、佛足石歌四类,其中短歌占有压倒多数,约4200首,长歌约260 首。短歌为五句,各句分别为5 7 5 7 7 字,共31字,这种形式构成了后世和歌的基本体式。长歌句数不限,可以看作是许多短歌的复合,长歌后面一般附有反诗,用以概括长诗大意,或补充长诗未尽之意。旋头歌和佛足石歌与短歌相差不大,后世很少见。

《万叶集》的作者十分广泛,上自天皇、贵族、官吏、僧侣、专业歌人,下至奴隶、农民、渔民、手工业者、士兵、妓女、乞丐及行吟艺人,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其中姓名可考者有530 人,无名作品和民间歌谣占半数以上。  

虽然《万叶集》中的作品上下经过了400 余年,但其中多数产生于公元7 世纪中叶至8 世纪中叶的一百三十年间。这时,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已经建立,官贵充任各级官吏,全国划分为国、郡、里,经济上实行班田制,按年龄、性别分配土地、课以租、庸、调。这些政策在开始时对于生产发展起过推动作用,但随着皇室贵族日益腐败、不断迁都、大兴土木及连年战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万叶集》多方面地表现了这一时代面貌。

总的来说,《万叶集》反映了劳动者的生活和命运,他们不仅受租、庸、调的沉重负担,还被迫服兵役,使得夫妻分离,儿女离散;同时也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和悲欢离合的情感;歌咏自然,借景寄情也是一方面的内容,寄托了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的深厚感情。

《万叶集》的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不论是在有名有姓的作者笔下,还是出自民谣,都涌现了极有价值的作品。  有名作家的创作划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  

万叶初期是指公元7 世纪末以前的300 年间,为日本古代抒情诗时期。虽然保存下来的作品为数不多,但颇有一些内容充实、气魄雄大、感情明朗、风格典雅而朴素的佳作。作者以舒明天皇、额田皇、中大兄皇子等为代表。  日本第64代天皇舒明(公元593-641 年)的诗端庄稳重,常借景抒情,如:

登香具山望国歌

大和多峻岭,首推香具山,

天外来此岳,雄浑复庄严。  登临望八表,四周浮炊烟,

群鸥集海滨,翱翔自悠闲。  佳美洵吾土,流连未忍还。  

流露出作者面对国中平和宁静景象的喜悦之情,情景交融,且颇有气魄,是早期和歌中较完美的作品。当统治者处于创业的上升时期,往往能显示出一定的艺术创造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