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7月出生的人,最难成为CEO?

 昵称44943940 2020-09-02



今天,全国的学生又开学了!

说到读书,不得不感慨,现在的小孩,真的太忙了!

整个竞争环境,将父母、孩子和学校,都推向一个追求“更快、更多、更贵”的教育氛围之中。

去年还在摇摆要不要鸡娃、讨论鸡娃的危害,

转眼今年大家已经适应鸡娃这件事了。

这些家长和老师都在信奉一个理念:

一定要积累优势,积累得越早,就越容易成功。

但有一个叫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人,却用一代人的例子告诉我们:

慢人一步的人,反而更可能有大作为。

 


01 

7月出生的孩子最难成为CEO

 
 
马尔科姆是加拿大的畅销书作家,最出名的可能就是他的“10000小时理论”——天才的背后都是10000个小时的不懈锻炼。
 
他在《异类》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逻辑:
 
很多厉害的人,都是比别人晚一步开始出发的
 
他在研究加拿大的冰球运动时发现,大多数的巨星的出生日期集中在1-3月;其中老虎队就有将近70%的队员是1-3月生日的。
 
这是一个巧合吗?
 
这既不是巧合,也不是星座玄学,而是一个设置问题:加拿大冰球的选手分组,是按照年龄分组,同年的孩子,1月1号出生的跟12月31号出生的分在同一组。
 
这样的结果就是,同一批队员里面,1月出生的孩子可能比12月的孩子大了1年。
 
这一年的差异,明显地体现在孩子们之间生理机能上,包括体力、协调能力、理解能力等等。
 
成熟的孩子拥有更多的优势,得到教练更多的支持,有更多上场机会。
 
最终形成一种「马太效应」——
 
一个人如果开始比别人强,就会越来越强,跟别人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这种马太效应,也让7月出生的孩子最难成为大公司CEO。
 
在上海交通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三方联合发起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员统计了最能代表美国股市的500个企业(S&P500)的CEO的出生月份,发现10月、11月、1月出生的CEO占比远高于6、7月出生的。
 
7月生的CEO占群体的比例只有5.87%;
 
11月生的CEO却占到了10.67%,将近2倍的差距。
 
按照马尔科姆的逻辑,小学开学时间是每年9月1日,所以在10月、11月出生的孩子,需要推迟一年才能入学。
 
这就意味着,他们会比同年级中7月生的孩子大接近一岁。
 
Ken Hopkins 和 Glenn Bracht两位教授的10年研究发现,孩子在1-3年级之间的智力测试得分有很显著的上升,4年级以后才趋于稳定。
 
迟一年入学,也就是用二年级的智商读一年级的课程,反而能吃到“智商红利”。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多所大学联合研究了1004名成人的生活状态,从中发现:
 
小时候推迟一年入学的人,长大了往往会更有韧性、竞争意识、信任感以及自信心。
 
智力是学术成就的基础;
 
而自信心、韧性等软性品质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就的必备条件。
 
虽然对于家长来说,提早入学能让孩子在年龄上有竞争力;
 
但晚一年入学,才能让孩子在教育等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更容易获得成功。

 
 

02 

“神童文化”与“大器晚成”

 
 
从年少有为的90后CEO,到天才少年入职华为获201万年薪……

媒体越来越追求反差最大化的报道,以此挑逗大众的神经。

 
「神童文化」的兴起,更是让人既嫉妒又焦虑,巴不得孩子刚会说话就成为人生赢家。

 
而这种年少有为的文化,正是《大器晚成》一书所坚决抵制的。
 
本书作者里奇·卡尔加德,是《福布斯》杂志的发行人,他与众多富豪和企业家打交道,了解他们的成长之路;而他本人也是中年苦尽甘来的典范。
 
里奇认为,30岁、40岁还默默无名,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失败者:
 
高考成绩不好,找了一份守夜的工作,那年他25岁。
 
小有所成的同辈和贫困潦倒的他形成巨大的差距,刺激他立志翻身,找了一份写作的工作。那年他26岁。
 
直到38岁,他的经历才让他跟《福布斯》结缘,并让他在49岁成为一名畅销书作者。
 
他不推崇社会将成功人士“神童化”,并且谴责流行的成功焦虑,他认为:
 
一个人需要大脑和身体都做好准备,才更可能触碰成功。
 

他从神经学、脑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研究为什么大器晚成才是合理的:

  • 20岁时,虽然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达到巅峰,但因为神经网络过分发达,枝叶密密麻麻交织,反而没有办法分清主干和枝丫。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面,大脑会进入一个修剪的过程——减少神经总量,同时开始能分清主次。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中年人看上去没那么机灵了,但对于事情的认知愈发清晰。

 
  • 45岁,与人处事和沟通的社会理解能力,才开始到达峰值;
 
  • 65岁以后,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能力,才到巅峰。
 
所谓成功,不仅是IQ和记忆力的作用,更加多时候整体能力、经历和经验的「积淀」和「再激活」。
 
人体的正常发展方式很客观地为我们揭露一个现实——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年到达自己的巅峰才是最正常。
 
 

03

不用急,慢慢来

 
 
沃顿商学院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在美国业绩最好的公司里面,公司成立时,创始人平均年龄在45岁。

在50岁时,一个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是30岁创业者的1.8倍。
 
你可能会发现,无论是追求学习、成才、成名,慢一点并不是不思进取,而是顺应事情发展的自然趋势,找到舒服的区间,在最适合的时候做最适合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有一个20岁创建苹果的乔布斯,挺厉害的;
 
但不要忘记有更多人是像雷军那样40岁才创立小米,一样能朝气蓬勃。
 
所以,无论是焦虑的25岁年轻人,还是不甘的45岁中年人,属于你的成就可能未曾错过。END

??一个互动:
今年的你比过去,
在哪些方面更加成熟了呢?
留言区等你噢~

作者:黎响 / 编辑:陈沉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