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中旧俗:金榜题名喝“状元酒”

 吴越尽说 2020-09-02


作者:乐军

      “状元”一词的历史,起码可以追到唐朝。依唐制,学子进京赶考需要呈递文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老百姓常讲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所谓“金榜题名”就是顺利通过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殿试。殿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等级的考试,通常由皇帝监考。在殿试中录取的学子分三甲,其中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一甲第二名、第一甲第三名,分别是榜眼和探花。

      获得状元、榜眼、探花功名的学子,是科举考试这个“金字塔”中最顶端的人物,尤其是状元,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在古人心中,状元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当得起“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巨大殊荣。参加科举的学子,一旦“高中状元”,便会“骑马游街三日”,从此步入仕途,走上人生巅峰。坊间流传,每次科举之后,皇上要召集文武百官举行庆典并赐御酒,赐的御酒命名为“状元酒”。

      苏州是著名的状元之乡。长期从事苏州历史文化研究的李嘉球先生所撰的《苏州状元》一书表明,按现在的辖区计算,历史上苏州曾出现过45位文状元、5位武状元,其中文状元数量占全国总量596位的7%,数量遥居全国各城市之首。最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期苏州一共出过26位状元,占全国114位状元的23%、江苏49位状元的53%,而同期苏州的人口只占全国的1%左右。苏州状元文化博物馆的文物展品记录了“苏州状元甲天下”这一文化现象。

      而同里历史上先后出过1位状元、42位进士、93位文武举人,而这吴江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状元便是南宋特奏名状元魏汝贤。魏汝贤天资聪颖,从小发奋读书,经童试进入松陵学宫就读,21岁中举,淳祐四年(1244)春,参加朝廷举办的会试,得中进士,并成为特奏名状元,吴江知县李椿在松陵镇学宫东侧和同里冷家浜立状元牌坊,以示表彰,明洪武三年(1370)吴江知县孔克中在学宫东重立状元坊,旧时同里镇富观桥向北至冷家浜修筑的大道,被命名为“状元街”。

      在同里,逛状元街、吃状元蹄、喝状元酒,除了是对这位历史名人的追思之外,也寓意了人们对学子“高中状元”“金榜题名”的美好期许。

      2020-09-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