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陆致腾作品 | 正月初一读诗书

 梅雨墨香 2020-09-02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每到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都会想起儿时正月初一零时兄弟姐妹起来朗读的情景。每年初一零时,我所居住的壮族地区,老人们都要求正在求学的孩子起来挑灯夜读,而且要求朗读,读出声音,就像在校时早读一般。

听老人们说,小孩子要读好书,读懂书,每年正月初一这一天零时就得起来朗读,谁起来读得早,读得多,读的声音大,以后就会更聪明,就会有出息。谁不起来朗读课文,以后只能扛着那个“7”(“锄头”之意)字修理地球,兄弟姐妹们都生怕自己吃亏,便自觉争先恐后地早起大声朗读。

依稀记得当时最早接触的是诗歌,不知道父亲从哪里捡来一本已没有封面的诗歌小本,一些诗句还是父亲教给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是当时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几句教诲诗,如今可谓记忆犹新。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然当时不知道诗句意思,也没有认真去考究其深刻涵义。由于父亲读书也少之又少,而且还是南腔北调地唱读,但当时就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用父亲的话来说“很好听”,所以就老实地去跟读,久而久之,就爱上朗读诗歌了。

后来,上学了,进校接受老师的正规教育,慢慢地学到了更多更好的诗词,如唐朝诗人韩愈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宋朝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些都是描写春天的诗词,而且描写得惟妙惟肖,让人过目不忘,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是我的最爱,他的一些代表作,如《绿》《荷塘月色》《匆匆》《背影》《春》等都是我最喜欢朗读的。如今虽然离开课堂已二十年有余了,但这些散文的优美句子还可以随口背颂起来,如《荷塘月色》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他的这些散文广为流传,选入中学课本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写作。有多少人在文学练习期,曾沉浸于朱氏散文的意境里,参照过他的句式,模仿过他的调子,甚至“剽窃”过他的措辞。原因是他的散文实在太美了,读起来有诗味有韵味,“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作为文学爱好者,我能不爱么?

因为爱好,所以多读;因为爱好,所以多写。近年来,工作之余,坚持笔耕不辍,先后在区内、外报刊发表散文、诗歌300余篇(首),也获得一些等级奖,其中诗歌《十七岁的思绪》入选《中国新时期二十年诗选》(分上、中、下卷)一书。现在想想起来,首先得益于父母的启蒙教育以及各个学习阶段恩师的不倦教诲,还有自己坚持不懈地多读多练的结果。正月初一挑灯夜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喜欢写作,乐此不疲。现在我已把工作之余抽时间读书写作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必须。

有道是,读书可以养性,可以陶冶情操,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当然是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们的豪迈与气概,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没有那么高的境界与水平了,但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会才思敏捷是不争的事实。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熟读深思,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诚然,爱好读书是好事。但愿我们及我们的孩子抽空多读有益的书籍,从书中吸取更多营养,尽可能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