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的秘诀——专注做好甜蜜点和能力圈内的事

 我是皓春夏秋冬 2020-09-02

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这也就决定了我们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然而,该如何学习,对每个人来说却是不同的。

我们从小到大听得最多、被教育最多的就是要学会“取长补短”,意思就是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著名的木桶理论也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木桶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

用在个人成长上就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不是看他的长处有多长,而是看他的短处有多短。

于是,很多人坚信个人的短处是制约自己成功的关键,便一头扎进了“取长补短”的努力中,却忘记了还有另外一种成功的方式叫“扬长避短”。当你还在如老黄牛般辛苦耕耘取长补短的时候,那些真正厉害的高手,早就进入了“扬长避短”的模式。

01你还在努力取长补短,真正的高手都在专注做扬长避短的事

泰德·威廉斯(Ted Williams),是“史上最佳击球手”,他在棒球界的地位,相当于巴菲特在金融圈的地位。更被美国《体育新闻》杂志评选为史上百位最佳运动员第八位。

他在其影响深远的教科书《击打的科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

高击打率的秘诀是不要每个球都打,只打“甜蜜区”的球。正确地击打甜蜜区的球,忽略其他区域的,就能保持最好成绩。

他把击打区域划分为77个,每个区域只有一个棒球大小。只有当球进入最理想区域时,才挥棒击打,这样他总能保持0.4的击打率。如果勉强去击打位于最边缘位置的球,他的击打率会降到0.3或0.2以下,所以,对于非核心区的球,他从不挥棒。

他说“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待一个好球。如果我总是去击打甜蜜区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入选棒球名人堂。”

《击打的科学》——泰德·威廉斯

这就是球类术语中著名的“甜蜜点”理论。打球的时候如果你挥杆很正,击球正中这个甜蜜点,你的球就会飞得又直又快;如果接触的区域离这个甜蜜点很远,越远,能量损失就越大,那么你击中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类比到人身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甜蜜点,离这个点越近,球就能打得越远,花费的力气就越小,效果就会更好。而离这个点最近的区域,就是我们的甜蜜圈。

巴菲特从泰德身上受到的启发是“专注于高价值区”,并由此提出了著名的“能力圈”概念。

他说:“若干年后你会开发出一种过滤器,我明白我所谓的能力圈,所以我就待在那个圈子里面,我不担心那个圈子以外的东西。明确你玩的是什么、你在哪里有优势非常重要。”

对巴菲特来说,这个能力圈子就是他的过滤器,他不会去理会这个圈子之外的事情,只专注做这个圈子之内的事情,自己定义自己的游戏规则、自己的优势。所以巴菲特和他的朋友查理·芒格就以不频繁交易作为自己的投资特色。

巴菲特在其2017年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中说:

“投资领域,我在一个永不停止的棒球场上,在这里你能选择最好的生意。我能看见1000多家公司,但是我没有必要每个都看,甚至看50个都没必要。我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想要打的球。

投资这件事的秘诀,就是坐在那儿看着一次又一次的球飞来,等待那个最佳的球出现在你的击球区。(很多时候)人们会喊——打啊!别理他们。”

查理·芒格甚至说:“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的确,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有优势和劣势,这也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分区,如果我们能找到自己能力圈里那些投入产出比高的机会,让这两个区域重合,我们的人生就会爆发出巨大的成功。

就拿当下比较热门的新媒体写作来说,如果一个人特别擅长写作,传统媒体行业显然不是当下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区域,但新媒体写作就是很好的机会。如果能将新媒体和写作进行重合,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甚至可以给你带来N倍的收入递增,从咪蒙到十点读书、年糕妈妈,这几年我们已经见到了太多依靠新媒体写作实现人生逆袭的例子。

棒球之神泰德的打球理念是:只击打进入“甜蜜区”的球,不求全垒打,但求结果最优。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只投资高价值、可迭代、有护城河的公司,其他的不看;不求短期获利,只看长期获利,尽量少动。

看上去他们采用的都是世界上最稳妥、最保守、动作最少的打法,但却都成为了全世界最强的进攻者——一个是棒球界年度击打率最高的选手,一个是投资界赚钱最多的投资人。

新木桶理论——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长板有多长

可见,真正的高手,都是专注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他们从不追求“以多取胜,多多益善”,而是持续去做“更少但是更好的事”;他们从不浪费时间在自己不擅长的短板上,而是专注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从而建立起别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以此立足。

02瓦拉赫效应:成功,不是一味“补短”,更要懂得“扬长”

曾有一个叫奥托·瓦拉赫的人,中学时,父母为他选了文学之路,可一学期下来,老师给他的评语竟是:“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无奈,他又改学油画,但这次得到的评语更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大多数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觉得他做事一丝不苟,是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

瓦拉赫于是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化学学科中,并最终成为了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这就是著名的“瓦拉赫效应”。

微软公司CEO比尔·盖茨的成功同样如此。盖茨的技术知识是微软所向披靡的成功秘诀中最重要的一条,他能很准确把握住未来的大趋势,这正是他的核心优势。他深知这一点,并始终专注保持着对这一领域的决定权。也因此,在很多时候,他比对手更能清楚地看到未来科技的走势。

这正是“瓦拉赫效应”的典型体现。

正如松下幸之助说的:“人生成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个性长处,经营长处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则,必将使自己的人生贬值。”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被鼓励,你还年轻,年轻就要多尝试、多看看,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优秀,你要向人家学习,弥补你的不足。

于是,很多人就盲目陷入“补短”的模式中去了,而忽略了深挖经营自己的长处,但恰恰经营好自己的长处才是我们最该做的最重要的事。

因为人的精力跟时间都是有限的,能把有限的时间跟精力专注于经营好自己的长处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能够合理地避免短板带来的制约和束缚,离成功才更近。

对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影响最大的一个词:专注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意识地寻找和搭建自己的能力圈,这个圈子可以是你的个人能力、兴趣爱好或者一个行业等等,你必须找到自己的那个甜蜜点和能力圈,并持续深挖经营好,对这个圈内的东西,要非常了解、擅长、精通,这个圈子越大,你的世界就越大;把甜蜜点发挥得越好,你就会越成功。

03别再说你没有优点,每个都人有96%的能力尚未发挥

李小龙说:“要改变我们现在的状况,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扬长,首先我们得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可能你会说,扬长避短,道理我也知道,可是问题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啊,我好像没什么突出的优点。

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痛点,不知道自己真正擅长什么,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和甜蜜点在哪儿?我们好像也都是在这样的迷茫中长大,学习了很多年,学英语、学数学、学物理,然后别人问你擅长什么——“对不起,我好像什么都不会。”

法国文豪大仲马在成名前穷困潦倒,也曾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然而,有一次,他去请父亲的朋友为他介绍工作时,朋友却发现了他的一个看起来并不算优点的优点——把名字写得很好。

也许你会说,这算什么优点!然而,就是这么个看起来不起眼的优点,支撑大仲马撬开了文学界的大门,并最终成为一代大文豪。

上帝最公平的地方就在于,他对谁都不公平,每个人都有特长,也有短处,而且它们总不同时出现。

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不会“一无是处”,哪怕你看起来资质平庸,一无所长,也一定有连自己也未曾发觉的优点。比如大仲马也从未意识自己的名字写得不错。人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你看似平淡无奇的生命中等着你去发掘。

但如果你总是在羡慕别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那你注定是挖掘不到自身的金矿的,因为如果连你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行,谁又能觉得你行呢?

著名的心理学家奥托说过:“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

即每个人都还有96%的能力尚未发挥出来。只有你持续不断地发现并发挥你的长处,终有一天,它会变成你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助你成功。这也印证了中国那句古话“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因此,与其一味羡慕别人的成功和天分,不如将羡慕别人的眼光收回来,努力寻找自身的优势,很多时候,不是你没有优势,而是你不愿去深入挖掘自己的优势。

特别是当下,各种新技术、风口、机会每几年就有一波,各种媒体宣传、牛人大咖都在告诉你可以跨界、做斜杠青年,一个人能同时在好几个领域有很多机会,外界的各种声音不断诱惑撩拨着你的心弦,引导你去走向不同的路。

这时,你更需要能静下来,坐冷板凳,专注经营好自己的优势,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强者跨界比你跨得更远,专注者会比你前进得更快。

等你还在一味向牛人大咖取经补短,那些牛人大咖早就占领了领域的头部资源,将你的机会压缩得所剩无几。而你也会因为盲目补短,丢掉自己本来的优势,陷入“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窘境。如果总是不专注,盲目干干这个,干干那个,最后你会发现什么都没干成,没有在任何一点上有所成就和发展。这其实是人为地把你的成长线,从上升调成了上下浮动的模式,把自己未来的道路变得既阻且长。

04不知道自己真正擅长什么?这5大途径帮你快速解决

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真正擅长什么,有什么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寻找:

1.记下自己的成就感瞬间

那些你能很轻松干成的事情,可能就是你擅长的事情。通过记录自己人生中的成就感瞬间,我们可能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圈,记录得越详细、越多,你就会更清楚。因为你的记录痕迹,会清清楚楚地告诉你,你的优势在哪里。

2.记录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

我们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有时候,我们自认为自己某一个方面特别好、有优势,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有时候,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有的一些优点,或不觉得是优点的优点,结果被别人发现了。

所以我们需要记录下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以此来分析判断自己有什么优点。注意要客观记录,好的和不好的都要记录下来。

3.深挖现有熟悉的领域

如果你一时还没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擅长的,也没关系,你可以基于现在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相对熟练的领域,继续去深挖、去研究,刻意地发展出一个能力圈,并且努力地扩大它。

4.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寻找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那些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我们就会花很多时间去琢磨研究,琢磨研究得越多,我们可能就越能做成,也越有可能在这个琢磨研究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甜蜜点。

5.排除法放弃那些不能干的事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还可以用排除法,去排除那些你内心抵触的、不能做的、怎么做都做不好的事情,这样可以大大缩减自己确定优势的范围。从而在有限的范围内再去进一步探索,确定自己的能力圈。

总结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今天是一个机会更多,但概率更小的世界。处处有机会,就是处处有竞争,就等于处处没有机会。越是开放的市场,我们越是需要专注于修炼核心竞争力。

这是一个高手辈出的时代——越是开放,越要聚焦。与其盲目“补短”,不如专注“扬长”,你必须专注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才能更快也更直接接近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