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多读古书开眼界

 香袭书卷 2020-09-02

多读古书开眼界

文字/香袭书卷

自从进入孟子国学堂执教以来,每天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里,汲取古老的智慧,受益匪浅。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成长如春天的绿芽,日日拔节新出。

古书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处事做人的经验与智慧,古书是几千年来古老智慧的凝结。读古书的过程就是与古人相交的过程。我们常说:读书可以使人平静。那时因为在书中,能读到世界上千奇百怪的事情,怎么会为现实中的一点琐事再烦恼呢?

读古书开眼界,古书都是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精华。很多次我都会和同学们还有我的朋友们说:“如果不知道读什么样的书,那就从经典读起。”所谓的经典,都是提炼出来的最精髓的东西。这样会让我们在省时省力的同时,少走许多弯路。

就比如购物,相同的物品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最贵的那个。任何东西,贵在品质。我们做人也是同等道理,每个人都喜欢与那些浑身带着正能量的人交往,因为这种人品质好,让身边的人会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浮躁的社会中,古书如同世外桃源,能让人的节奏慢下来。在学堂的师资简介一栏,要求每个老师写一句自己的座右铭,我写下:“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出自《大学 中庸》,翻译出来就是“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这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今天,孔子这句话还有很强的时代意义,一语道尽当今许多学习的人身心俱疲的根源。为自家功名读书,为美女香车读书,为父母期待读书,或者为祖国富强而读书,都有点令人担忧,都会使读书变成一件悲壮的事情。应该为读书而读书,不迎合不功利,读书是为了自我提升,建筑心灵自由长堤。

如果每个人都为了提升自己而去读书,那么我们所提倡的美好生活,是不是就在眼前?自身修养提高了,整个社会谦和有礼,用知识武装自己,少了许多愚昧和无知,人们所向往的美好的生活,也就是如此吧。

“教之道,贵以专。”古书中的一个“专”,就够我们运用一辈子。专一,专业,专心,专注,一个专字指导了人们在工作学习情感所需要的态度和方法。“人不学,不知义。”古书中一个“义”,指导了人们做人的道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仅仅一句话,概括了人们在处事,交友,学习中应该秉承的中心思想。

这些经过时间提炼出来的古人智慧,能成为经典的,就是一直能运用的东西。我在孟子国学堂既是老师,也是学生。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学无止境。每个人,都应该终生学习。读古书,一是读,二是思考。只有把所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生活点点滴滴的实践中,这才是读书而明理,真正的做到了“学而时习之。”

读古书,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多读古书开眼界,这个眼界不仅是见识,更是内心的一种修养。

个人微信号:52370479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