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行 2019-4-23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厦门印象 文字/香袭书卷 旅行,是一种心情,仅此而已。至于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色,什么样的事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了一段属于自己的孤独时光。 我对于特别喜欢的地方,总是会过很长时间才写下关于它的文字。厦门之旅,应该算是浪漫唯美的旅行,因为原本厦门就带着它特有的海滨城市的气质,舒缓小资迷人。 2016年7月,我独自行走在离家乡一千多公里之外的海滨城市里。厦门大学,曾厝垵,沙尾坡,鼓浪屿,我用了上十天的时间走过了关于厦门的四个地方。 前些年总有着想去看看世界的欲望,一年中会去好几个地方。而真正停留时间较长的应该是那段厦门时光。当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拉着皮箱将要出门的一刻,回头看看,才明白一生中真正属于自己能够带上的东西并不多。属于自己的除了心灵,身体,和简单的物品,实在不多。 关于旅行 这篇散文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不去记录沿途的风光,而是写下当时的内心感悟。从自己的一个皮箱,想象到生命的来去,来时一无所有,去时穿着几件衣物,走过生命的旅程,也只是路过了人间。 2019年4月,我在图书馆借了王臣的一本书,这本书用具有美感的文字和图片记录了作者在鼓浪屿的所见所闻。开篇他引用了北岛的几句诗:“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读着作者笔下的鼓浪屿,我有了写下自己那段厦门之旅的欲望。找出装着很多旅行照片的硬盘,把厦门之旅的照片从头到尾翻看了一遍,才提笔开始写下这篇文章。 厦门大学 第一站:厦门大学 勉强也算得上是个读书人吧,对于有着浓厚书香的学校,就有了一种亲近感,一般的去一个城市,会寻一所心仪的学校去走走。一是想多沾点书香味,二是这些大学确实很美丽。厦门大学因为是民国早期的建筑风格,早就在内心里无数次向往过。 我对民国时期的书,有种特别的喜爱。有时候笔下的文字也会受到那个时期的大师们的影响,对于散文,读得最多的就是民国时期的文章了。那一天,我刻意换上了一条长裙,外搭一件披肩,想着能够感受民国时期上学的女子的心情。 厦门大学 红砖砌成的校舍,和我想象中的区别不大,老牌大学里的植物都是与学校的历程一起成长,因此很多树都是繁茂而高大。迎面的现代大学生们少了以往的含蓄,更多的是适应时代的风格释放着自己,各种皮肤的留学生们也没有拘谨,所有学生都带着时代的气息,热情中有着读书人的沉静。 浅行慢走,仿佛看见了穿着中山装的男生和穿着旗袍的女生,怀抱着一堆书本,与我擦肩而过。古色古香,传统式的民国建筑,配上成荫的榕树,整个校园充满了南方的韵味和文艺气息。 厦门大学 校园很大,能够走到的地方有限。我沿着几条主路,观看了学校的景色。中午时分,随着学生们一起,在出名的芙蓉楼里,吃了一顿校餐。丰富的食品,加上古老的建筑,冲击着视觉和味觉,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来过。 距离厦门大学的不远处,就是南普陀寺,我想厦门大学人才辈出,是不是也托了观世音菩萨的福。这也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南普陀寺的荷花,让人难忘,一念清幽,一门书香。 厦门大学 第二站:曾厝垵 一般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首先会买一张城市地图。我拿着地图,打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很善谈,介绍了来厦门必须去的几个地方,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回来后发现,真的应该感谢这样的司机,不枉这趟旅行。 “师傅,那我们就去曾厝垵吧。”出租车师傅一路上介绍着曾厝垵,我把眼光放在窗外,沿海城市的风光真的和别的城市不一样,连空气都多了几分湿度。窗外有海,有南方植物,有软软的厦门话。 曾厝垵 来到曾厝垵时,天空下起了雨,买了雨衣穿在身上,换上人字拖,七月的温度,就算是全身湿透,也不觉得冷。就在小雨中,走进了这个出名的渔村。 渔村不大,半天时间不到就会转完,但是小渔村里却是热闹繁华。各种小吃,各种海鲜,各种叫卖声,很多的游客,把一个小小的渔村竟然装扮成得如此热闹。我沿着曾厝垵的小道行走,对于厦门的民宿是早有耳闻,来之前也看了不少资料。 曾厝垵 就想走进小渔村的民宿中,去看看这些狭小的地方,怎么把一间间房子布置得那么动人。果不其然,每一处民宿都有着自己的装修风格,但是主流还是一致的,就是配合着小渔村的轻松和惬意来设计。 南方人爱养花草,因为这里的气候适合各种花草的生长。七月里的曾厝垵,每间房子里都会冒出一些盛开的花卉。倘若进了院落,更是满眼都是花草,民宿,被花草包裹着,怎么会不美丽呢?我想象不出一个光秃秃的地方,能够有多么美丽的民宿。 曾厝垵 历史上的曾厝埯一直是作为农村而存在的。那里的人们以打渔和出租房子为生。曾厝埯的村民"男渔女耕,男人出去打渔,女人留在家里耕田带孩子。曾厝埯,坐落在环岛路旁的一个小渔村,名气远没有鼓浪屿大,但是也正因此才得以保留那份最原始的美好。在这里,坐落着十年时间里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生的一百多家客栈,各有风格,各有情调,价格却比鼓浪屿便宜的多。 来曾厝垵不住民宿,才是浪费。一般爱好文艺的人,就会穿梭在曾厝垵的各种巷弄里,这里的店铺都设计得文艺范十足。我在这样的小渔村里,发现了一间陶艺店。于是,坐下来做了两件陶艺品,揉泥,拉胚,写字,选釉,留下地址,店家会帮你邮递回去,可以免除旅途的携带不便。至今,这两件陶艺品,还摆放在家里,被我珍藏。毕竟是亲手制作,在那个去过的地方,就有了纪念意义。 这样的小渔村,繁华中还不失文艺,不同的调子融在一起,有了属于它自己的特色。 曾厝垵 第三站:沙尾坡 听当地人介绍,爱读书的人来厦门一定要去沙尾坡坐坐,我也把自己划分在爱读书这类人了,于是我来到了沙尾坡。那个当地人说:“去沙尾坡最好是下午,可以赶上傍晚的落日,拍一些船只停泊在岸口的图片。” 这正是想要寻找的意境,码头文化是厦门的主题。能拍到落日下的船只,该是一场美丽的相遇吧。于是我等到下午三四点的光景,赶到了沙尾坡。 ![]() 沙尾坡 沙尾坡不如曾厝垵那样的人来人往,它更有格调。来的人大多是一些真正意义上爱好旅行和读书的人。他们懂得在哪里寻到与之心灵相契合的地方,沙尾坡就是比较走心的地方。 有咖啡馆,有旧书店,有花店,有旧物展示馆,有时尚的读书吧,有落日,有船只,有一群同样深爱文艺的经营者。 ![]() 沙尾坡 我在沙尾坡的旧书店里,静静地寻找了很长时间,找到了一本关于厦门的白描书,甚是喜欢。每次出门除了带一些当地特色的礼品,最重要的是带回一本关于去过的这个地方的书籍。 拿着淘来的旧书,来到了一家装帧讲究的咖啡馆,里面已经有悠闲的人们惬意地喝着咖啡,低语说话。我选了临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杯最常见的拿铁,等待着日落。 ![]() 沙尾坡 这里的称呼叫着沙尾坡艺术区,能与懂得艺术的人们坐在一起,也是有所熏陶吧。沙坡尾是厦门港的源起之地,从清代起就作为避风港。其名来源是因为这是一大段沙滩的最末端,而且各处的沙子都会流到这里来,早期的厦门港是一处弧形的海湾,这一带海湾呈月牙型,金色的沙滩连成一片。 我在落日里拍下了很多照片,远景,近景,沙滩,落日,船只。好的景色无需构图出来就是一幅大片,我在沙尾坡的落日里,找到了这种拍大片的感觉。 ![]() 鼓浪屿 第四站:鼓浪屿 为什么要把鼓浪屿放在最后一站呢,因为想留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鼓浪屿的情怀。如果说曾厝垵和沙尾坡是前奏的话,那么鼓浪屿就是主要的篇章。 此次旅行就是奔着鼓浪屿来的,多留些时日,来观察它的与众不同。鼓浪屿素有浪漫之岛,钢琴之乡的称呼。我不知道独自一人,会不会有浪漫之感。 ![]() 鼓浪屿 踏上鼓浪屿的时候,是傍晚时分。在网上定了一间客栈,不是很好的客栈在7月份就要五百元。幸好,这家客栈服务还比较好,下船时,就安排了人来接站。 住进房间才知道,五百元一晚的房间竟然是不带窗户的,老板对我说,有窗户的房间最低要卖到七八百至一千元。想着一个人住,伍佰元的房间就觉得有点浪费,别提再贵一些的了。因为是海岛,房间有些潮湿。整个空气都是湿漉漉的,我想自己一定不适合在这样的岛屿居住,习惯了阳光穿透的地方,有晴朗明亮之感。而鼓浪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温润。 ![]() 鼓浪屿 行走鼓浪屿的唯美与浪漫中,感受着南方岛屿的风情。在这样的带着情调的岛屿上行走,不自觉地也会勾起浪漫情怀。各种店铺,装修和定位准确,有着引导潮流的气势,也有着坚持本土特色的内涵。我是喜欢这样有情怀有姿态的店铺,一间店挨着一家店逛着。 岛屿不是特别的大,一般都选择步行。环岛而游,海水的波涛声,旅游的人们带来的喧嚣声,把鼓浪屿的时光,浸泡出浓浓的奶茶香。就是那种不忍离去,有所品尝的感觉。 ![]() 鼓浪屿 街道都是通的,走到了一家摄影工作室处,门口竖着一个牌子:“旅途十里,不如有你。”过于煽情的招牌,把我的脚步拉了进去。独自旅行,这么美丽的地方,也想留下点美片。进了店铺,与一位摄影师沟通好了,她帮我拍照,价格不是很高,顺便做一本影集。 摄影师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子,短发,戴着眼镜,干练中透出温和。女孩子带着我去了几个有着显著特点的地方拍照。估计这些地方也是她经常带客人来拍照的地方,轻车熟路。有可以观看全景的地方,有突出岛屿特色的走道,有街拍,有随拍。后来,真的带回来了很多的美片。有时候,浪漫也是自己创造的。 ![]() 鼓浪屿 夏日的海滨城市,夜晚最是迷人,不能错过。沿着海边,有好几家室外音乐酒吧。兴步走进一家,想着坐在这样的夜晚,听一下南方的音乐,把疲劳清洗。 酒吧都有一个特色,就是灯光。朦胧的灯光中,歌手忘情地唱着一些熟悉的歌谣。顿时,距离感消失在音乐里。再加上服务生友好而周到的服务,更是让人留恋。我坐在一处摇椅上,年轻的服务生过来问道:“请问您是一个人来旅游吗?”我说:“是的。”服务生温和地说:“那我帮你拍几张照片,留个纪念吧。”感动于这种贴心的周到,服务生为我留下了那年那月那一天的夜晚。 ![]() 鼓浪屿 不能说旅行是一个人的事,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见很多人。这些人从陌生到熟悉,再从熟悉到陌生。临走时,服务生送别:“如果您明天不走的话,希望还能见到您。期待您的再次光临。”我含笑以对,然后离去。一些地方留下好印象,不仅是景色,还有那个地方的人。 曾在书上看过一句表白:“带你去海角八号,陪你到地老天荒。”这句话在很多年前就打动过我,我在想如果有一天去鼓浪屿,一定去看看海角八号这家旅馆。一个多么动人的名字,一间发生着故事的旅馆。 ![]() 鼓浪屿 鼓浪屿的建筑以欧洲古典建筑为主,欧洲的各种建筑形式,诸如古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等。罗马柱随处可见,花窗每每皆是,哥特式尖顶的漂亮钟塔,伊斯兰教清真寺园顶建筑,以及教堂、民屋的彩色玻璃,巴洛克式的“不规则的”、“奇异的”奢华,罗可可式的贝雕、海藻和涡卷,双翼的太阳和葵花的窗饰,罗马式的壁柱,北欧的壁炉,搏击的雄鹰,飞翔的天使,梅花的标帜,罗马竞技场式的连拱廊,以及澳大利亚的阳台,铁栏杆等等建筑艺术。 走在这些建筑群中,就有了复古的心境。站在海角八号前拍了一张照片,只是过了地老天荒的年龄。 ![]() 鼓浪屿 钢琴之乡,确实不是徒有虚名,在这里的日子流淌着钢琴曲的优雅,钢琴博物馆里摆放着多种钢琴,音乐无国界,音乐是有灵魂的,音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在鼓浪屿的日子,日日都觉得住在钢琴曲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肖邦的《,钢琴协奏曲》,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梦中婚礼》,以及《秋日私语》《蓝色多瑙河》《天空之城》《绿袖子》《雨的印记》《致爱丽丝》,这些耳熟能详的旋律,在循坏不去。 我不急着赶路,就在这个岛上住了几天,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慢慢地感受。那一段时光,活得舒缓而安静。鼓浪屿没有车辆的声音,全靠步行,远离了城市里的车马声,在这里安静地修筑内心的篱笆,希望未来的日子,墙内墙外都是花香。 ![]() 鼓浪屿 关于旅行 每一段旅行,都与自己有关。看过的风景,遇到的人,放在心上就好。岁月不过是相聚又别离,且以欢喜的方式过一生。写作最大的好处是没有孤独感,时刻有文字相伴,再远的路也不远,一个人也可以流浪天边。 你若在路上,兴许我们可以相遇。 ![]() 关于旅行 原创作者:香袭书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