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在铅山的朋友圈

 jxyslza 2020-09-02

1195年春,辛弃疾在铅山县期思渡附近建造的屋宇全部竣工。新屋落成不过一年光景,辛弃疾在上饶带湖旁的那一所住宅不幸失火,其中的主要房屋全被烧毁。辛弃疾的一家从此便迁徙到期思渡这所新建的房屋去住了。附带说一句,在邓广铭先生编纂的《辛弃疾传》和《辛弃疾年谱》中,都说期思渡是期思市,这没有错,古代江西有的地名都称“市”,这仅仅是集市的意思,不是现在意义的城市。我说是期思渡,只不过沿用现在还在使用的名称,它是一个渡口的名称。辛弃疾曾经写过一首《瑞鹧鸪·期思溪上日千回》 :

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

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

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

这首词看似一首七律,实际上是词,瑞鹧鸪:词牌名,又名“舞春风”“桃花落”等。期思溪,就是现在铅山一条发源于武夷山北麓的河,名为桐木江,期思过去没有桥,过河都是靠渡船,故名期思渡沿用至今。最后两句:言非我有意傲世,只因生来多病又无才,辛弃疾显然是因为郁郁不得志而自嘲。

辛弃疾在铅山的闲散生涯,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和一些士大夫游山逛水、饮酒赋诗中消磨掉的。因而在这一时期所写作的诗词,为数也很不少。就其词题中所涉及的,知道在这时和辛弃疾过从最密、唱和最多的有以下几个人:

傅为栋,字岩叟,江西铅山人,曾为鄂州州学讲师,与稼轩来往甚密,彼此唱和颇多。他是铅山县的一个富翁,每当灾荒年份,傅岩叟常常主动捐出一些金钱和粮食,赈济饥民,且倡导乡里富民也都这样做。他在科场中未能得志,因而没有进入仕宦之途,后来也就绝意于仕宦。因为他是富翁,所以他的家园中景物极好,他经常在家中接待宾客,饮酒赋诗。而辛弃疾便是常常被他接待的客人之一。辛弃疾曾经写过一首七绝《送剑与傅岩叟》,由此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注】1.镆邪:一作莫邪,古代宝剑名。相传春秋时吴人干将与妻莫邪善铸剑。尝铸二剑,分别以干将、莫邪名之,献给吴王,后以此作名剑代称。

2. 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傅介子奉命前往,计杀楼兰王,立功异域。后泛指侵扰西北地区之敌。此处借指北方的金国。

辛弃疾本是一员武将,“醉里挑灯看剑”,那是一种精神的激励和慰藉,而辛弃疾觉得自己现在无用武之地,把剑送给朋友,不是让朋友仗剑平戎,而是希望它挂在书房与琴作伴。这是多么令人伤感的无奈!

赵蕃(一作“藩”)(1143-121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客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他曾在外地做过几任小官,后来就闲住在家中。他的诗在当时很负盛名,朱熹、杨万里等人都很称赞他。他为人淡泊自守,因而他的诗也是恬淡而富有逸趣,被人称为有陶渊明的风格。《宋史》卷四百四十五, 列传第二百四十, 文苑七有他的本传。据史传记载,赵蕃为人谦恭,虚心好学,50岁了还向朱熹请教,为人宽厚,乐于助人,但性格耿直,“刚介不可夺”。还有一桩事被传为美谈,据《宋史》记载:赵蕃年轻时候拜刘清之为师,刘清之担任衡州太守时赵蕃去投靠他,谁知道刚到衡州,刘清之就被罢官,赵蕃于是去寺院乞讨盘缠,护送刘清之回到老家。其后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真德秀编辑《国史》,他说:“赵蕃对待老师和朋友都能这样讲义气,难道还会辜负国家吗?”宋理宗即位,以太社令与刘宰同召,赵蕃不接受;又改奉议郎、直秘阁,赵蕃又辞。后来改为奉祠,赵蕃才上任(宋代五品以上官员,年老不能任事或退休,多被任为宫观使等官,实无职事,只领俸禄,称为“奉祠”。辛弃疾晚年也曾经做过这样的官)。后来转承议郎,还是回到前任直秘阁(相当于中央政府的办公厅,类似清朝的军机处)。

徐文卿,字斯远,也是玉山县人。他和赵昌父的为人相似:“视荣利如土梗”,“有物外不移之好,负山林沉痼之疾”。陆游将徐文卿和赵藩比作“文中真二虎”。我查到辛弃疾写给徐文卿的诗,那是徐刚刚考进士落榜的时候,这个时候,一伙朋友自带酒水来到辛弃疾家,该怎么宽慰同行的徐文卿呢?

贺新郎

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

      逸气轩眉宇。似王良、轻车熟路,骅骝欲舞。我觉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龙云雨。时与命、犹须天付。兰佩芳菲无人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空壹郁,共谁语。

儿曹不料扬雄赋。怪当年、甘泉误说,青葱玉树。风引船回沧溟阔,目断三山伊阻。但笑指、吾庐何许。门外苍官千百辈,尽堂堂、八尺须髯古。谁载酒,带湖去。

把这首词认真读一遍,就知道辛弃疾绝对不是无原则的说恭维话,没有虚假,只有自信;没有沮丧,只有激昂。把这首词翻译成白话:

徐斯远眉宇间的气度风采超逸轩昂。我想您赴试就应该像王良驾驭马车一样轻车熟路,怎能不一试而中。我认为友人本来就不是池中之物,应该像蛟龙得云雨一样能够大展宏图。但是时机和命运的好坏还需要看天意如何。想那屈原的才华与人品就如同兰芷一样,却同样感慨时运不济,何况是我们这样的人呢。

主考官就像是当年左思误评扬雄之《甘泉赋》一样,不识徐斯远文章之妙,以致使其落第。友人徐斯远落第,其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就像是乘船去寻找传说中的仙山,因其虚无缥缈,所以总是难以到达。我只是笑着指着我的茅庐问道:看看如何?住所外长有千百株挺拔苍健的松柏,他们也都隐居山林,尚未得志。劝解友人暂时载酒带湖、乐而忘忧。

果然宋宁宗嘉定四年(1121)徐文卿这位“骅骝”、“蛟龙”就考中了进士。

       吴绍古,字子似,是陆九渊的学生。当辛弃疾客居铅山的时候,他正做铅山县尉(相当于县武装部长)。他有史才,也有文オ。在他离任前一年(1199)主持编纂了《永平志》,永平是旧时铅山县治,可惜这套书已经失传。永平镇离期思渡近在咫尺,吴绍古在铅山任上时经常和辛弃疾唱和,即使离开铅山之后,仍然不断地和辛弃疾互相寄送一些诗词。1200年,吴绍古将升迁离任,辛弃疾和他依依惜别,彼此作词相赠。辛弃疾赠送的其中一首和词如下:

雨中花慢

子似见和,再用韵为别

马上三年,醉帽吟鞭,锦囊诗卷长留。

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

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

笑千篇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

停云老子,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

浑未办、倾身一饱,淅米矛头。

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

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

吴绍古升迁“授承直郎,荆湖南路提举茶盐使干办公事”,这个职位虽然不高,但是一个肥缺。这个承直郎,宋徽宗崇宁初置,以换留守、节度使、观察使的判官,就是通常说的通判官,正六品。茶盐提举是从五品官员。那吴子似的“干办公事”也是官名。就类似现代的省厅级政府的秘书长。可以为提举选拔推荐官员。若要卖官也十分方便,所以辛弃疾似乎开玩笑似的提醒吴子似,“五斗凉州”的事不可以做的。

 辛弃疾的词喜欢用典,用典的好处是言简意赅,缺点是有“掉书袋”之嫌,读起来比较深奥。不过,辛弃疾写这首词赠别挚友,真的还只能说得婉转一些。据《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记载,魏国孟他(佗)为了得官,竟不惜倾家荡产打通权贵张让的门户,门户即张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先以家里的钱财买通监奴。监奴是高级官员身边的工作人员。因此得以见到高官张让本人。然后送钱送礼,上下打点。并把珍奇宝物及葡萄酒一斛赂赠张让,以获得张让的欢心,最后飞黄腾达,竟然做到了凉州刺史的高位。后人因以“一斛凉州”(一斛原为十斗,后改为五斗)作为以贿赂而得官的典故,在朋友升迁离任之际,只有诤友才会如此推心置腹地以这种亦庄亦谐的方式提醒朋友清廉奉公。

赵茂中、赵晋臣两人都曾考进士及第。他们虽是皇家宗室,却并不仗势凌人,所以和当地的居民处得很好。赵茂中还出款创置了一个“兼济仓”,谷贱时收籴,谷贵时减价出粜。这应该是踏踏实实的“扶贫工程”。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辛弃疾的铅山瓢泉新居,真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辛弃疾在选择朋友的时候,看中的是人品和学识上的优势,志同道合,正因为如此,尽管一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但他的精神世界永远都是充实的,即使是垂暮之年,也对客居铅山的田园生活甘之如饴:

添字浣溪沙

三山戏作

记得瓢泉快活时,

长年耽酒更吟诗。

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

绕屋人扶行不得,

闲窗学得鹧鸪啼

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

【参考文献】

《宋史》、邓广铭《辛弃疾传·辛弃疾年谱》、白寿彝《中国通史》

【“寻她千百度,原来在铅山”回顾】

◆辛弃疾和他的“铁哥们”朱熹

辛弃疾和他的“铁哥们”陈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