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古代铅山的读书人是多么爱家乡!

 jxyslza 2020-09-02

明朝嘉靖年间进士费尧年之子费元禄,铅山河口人。其诗云:阳石九点镇鸿蒙,屏障河关一邑雄。积雪莲花消隠窟,晴天雷爷臂神功。人来取石云根断,客至寻源地脉穷。稍喜词臣开府檄,能留砥柱大江中。”首联写的是铅山县河口古镇信江北岸的九狮山是河口城邑的屏障,颔联大概是继续赞美九狮山一年四季、阴晴雨雪都气象万千。颈联突然转折,批评当时有人在九狮山开采石头,导致地脉中断,外地人如果来河口都找不到龙脉了。尾联赞美当地官员都是饱学之士,及时下令禁止开山取石,所以能够使得九狮山称为中流砥柱。

 在费元禄这首诗之后大约200来年,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有一位铅山人蒋士铨(字心余、苕生)考上进士,任职翰林院编修。蒋士铨少与汪轫、杨垕(音“后”)、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又工古文辞,雅正有法;其词笔墨恣肆,自是奇才;戏曲亦为清代大家。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铅山现存蒋士铨的墓。

丙子年(1756),蒋士铨从信江上游钓岩乘舟来铅山至河口,作《钓岩放舟至河口感所见》 ,这首五言古体诗共46句,230字,有感于当时河口镇九狮山开山取石的乱象,“作诗代石言”,在轻松戏谑的外表之下,蒋士铨严厉批评了当地官员放任环境破坏不作为,“坐令铲屏障,毋乃愧簪组”的失职行为。我不揣浅陋,试着给全诗补充了注释,并试着译成现代散文。如有错误之处,敬请批评。

钓岩放舟至河口感所见

 · 蒋士铨

岩壑各殊境,一山如我窭

然瘦骨立,倚托无尺土。

波涛有时齧③,恶木不敢侮。

轮困扼江险,隐若孤羆拄。

【注释】窭,,贫穷。  ②,光秃。niè , 同“啮”。啃、咬。轮困,车轮陷落不能行走。罴,熊的一种。俗称人熊或马熊。

【译文】山岩沟壑各自都有不同的环境,河口的山就像我一样穷,光秃秃的山瘦骨嶙峋的站立,没有一尺土壤的依托。信江的波涛有时候还要啃吃山石,不好的树木也不会去欺侮,像车轮陷入泥沼不能自拔,只能扼守险要的江流,隐约间像是一只熊孤独地卧着不动。

中坚具文理,外禿乏媚妩。

自然抱磊砢,未肯随仰俯。

皇天卑强力,用以镇矶浒。

甘让窈窕蜂,云雨相翼辅。

【注释】磊砢,很多石头聚在一起。矶浒,矶,岸边石头;浒,水边。

【译文】山石里面很坚硬,还有一些纹理,但外表光秃秃缺乏美感,很多石头自然相抱在一起,不肯随随便便的高低。上天希望我谦恭对待自己强大的力量,用来做镇守岸边的岩石,甘心情愿充当美丽山峰的辅佐山峰耕云播雨。

前山列九狮,伴尔阅今古。

信州实剧郡,以狮作门户。

奈何十年来,凿削伤四五。

区区相门后,煮石供二黼。

【注释】⑧黼,,古代官员礼服上绣的黑白相间的花纹。

【译文】离江岸最近的地方排列着九狮山,相伴着人们度过古往今来。信州实在是一个大地方,要用狮子来守卫门户。无奈这最近十几年来,人们在九狮山上开凿取石,破坏了十分之四、五。那些前朝相门之后,也采石作祭台供奉自己当官的祖先。

知桑梓恩,不畏风雷阻。

居然卖岩,日付巧匠斧。

是物关保障,私产敢窃抚。

彼哉守与令,日过若无睹。

【注释】意为“包罗万象”,引申为“一切情况”、“任何情况”。⑩巉chán,山势高峻,山峰峻峭。

【译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体会家乡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的恩情,守卫家园不害怕风雨雷电的阻挡。现在不肖子孙居然出卖山石,每天把山让石匠的斧锤来摧残。这些山是关系到家乡环境的保障,现在居然把它作为私家财产来私下开采。那些各级官员每天都会看见也熟视无睹。

可怜河口山,不及垭下坞。

我与山盛衰,彼此复何补。

坐令铲屏障,毋乃愧簪组

我如钓岩孤,不与哙等伍。

待借秦人鞭移之使离去。

随地足偃蹇焉用人官府。

作诗代石言,守令或无怒。

【注释】⑪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比喻做官。⑫哙等,谓刘邦手下樊哙之流。喻平庸之辈。⑬秦人鞭,指传说中神助秦始皇在东海上架设石桥。常用以咏桥或咏造桥。⑭偃蹇,yǎn jiǎn,意思是骄横;傲慢;盛气凌人。

【译文】可怜河口的九狮山,还不如峡山野坞,我山石与九狮山休戚与共,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法子互相补救。就算你们铲除了城镇的屏障,不是也有愧你们的乌纱帽吗?我就像一块孤独突出的山岩,我不会和平庸之人为伍。我希望真的有秦人鞭,把我移出河口这个地方,我不在了随便你们怎么骄横,我也不再需要你们这些官衙门的人。

以上是我代替九狮山石说的话,请各级官员不要生气发怒。


     第一首诗的作者费元禄是相门之后。到了清朝,相门之家却受到蒋士铨的批评。费家多少有点冤枉,因为开山取石未必是费家人。费元禄把家乡的一山一石,看作是家乡的地脉,眼见地脉被破坏而痛心疾首,但当地官员及时制止后,他也不吝赞美之词。蒋士铨看见河口的九狮山惨遭破坏,又见官员熟视无睹,放任不作为,非常愤怒,只好假借石山之口,痛陈祸害,意图振聋发聩,督促当地官员守护好家乡的山山水水。两位文人的爱乡之心,溢于言表。后人读到他们的诗作,如果不能举一反三,那就愧对先人了!

                            第662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