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二有条美丽的河

 jxyslza 2020-09-02
我是所谓的“老三届”高中生,这个词即将从生活的字典中抹去,因为“老三届”现在已经是古稀之年,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无足轻重。但是,“老三届”有一段人生的共同经历,却使得他们总是津津乐道,却又不堪回首,欲说还休。例如我今天发的11张照片,都是和我8年的下放农村插队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人生经历有关的。照片中的河是发源于武夷山脉,流经江西省铅山县4个乡镇,然后注入信江的一条河,通常称陈坊河。我下放在这条河的下游汪二镇,当时称汪二公社,插队的村庄离河大概一公里多点。
汪二公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这条河上修建了一条拦河坝,借以提高水位,形成落差,驱动水轮机为汪二大队桥西生产队的农田抽水灌溉。我是汪二大队另一个生产队的知青。有一年正是夏收夏种“双抢”季节,为了抢修被洪水冲垮的水坝,汪二大队从各个生产队抽调青壮劳动力去修坝,我们生产队派了我和几个男知青去修坝。盛夏季节,不用参加“双抢”,而是整天泡在清凉的河水里抬大石头筑坝,那简直是享受,我至今仍然为那一年捡到这个大便宜而庆幸。那时候我们筑坝的民工中只穿一条平腿短裤,光着晒得漆黑的脊梁的青年都是下放知青,当地农民是从不光脊梁干活的。

1973年,就在汪二河水坝那头的公社中心小学缺老师,临时把我从生产队抽调到小学去教四年级的小学生语文,每月工资26元。我住在那个由一座庙改建的学校,我的宿舍就是庙殿堂旁边的厢房,离水坝只有几十米,每天,哗哗的流水声伴随着我在灯下改作业,伴随着我读一些当时被禁的中外古今的“闲书”,也伴随着我进入梦乡。那时候做的什么梦?我都说不出来,好像没有什么梦,眼睛闭着就睡了,眼睛一睁一天就过去了。
197612月,我那时是汪二中学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我永远的告别了知青生涯,成为工矿企业的一名工人,晚上睡觉再也听不到汪二镇那哗哗的流水声了


前些日子,我来到汪二镇我妹妹家,惊讶地发现汪二镇的陈坊河面貌巨变,沿河新修了一条一公里多的人行道,宽阔而平整,取代了原来的一条沿河小径。傍晚,镇上的人三三两两来到河边散步、纳凉、垂钓,凉风习习,空气清新,风景怡人。一个小镇,能有这么一条供群众休闲和健身的地方,确实是一项值得称道的政绩,它大大提升了小镇的文化品味和景观效果,简朴而实用。
这条休闲步道连接了汪二镇和石壁村,两头都和铅山的一条县级公路相通。这条路靠近石壁村有一段路原来有一座低矮的红石山,以前的小径是翻山而过的,现在,小山被完全推平了。我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下放的汪二大队桥东生产队是先进典型,有一年上饶地区在这里召开“家庭革命化现场会”,上饶各县与会者足有上千人,当时在桥东生产队树立了一个先进典型: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农继承中国人传统的“修桥补路”的善举,将这条途径红石小山的石径拓宽了一小段,充其量也就二三十米,也不知道被谁“发现”了这个先进典型,于是上纲上线,说老人为了修好战备路,甘愿做义务工。为什么和战备挂钩呢?因为汪二镇通往武夷山下的陈坊镇有一条县级公路,陈坊镇又和福建毗邻,因此就和“要准备打仗”的大气候“顺理成章”挂钩了。顺便说说,这位目不识丁的老农被反复启发教诲后,在大会作“活学活用”报告,我虽然没有资格现场聆听,但后来我看了现场会发的学习材料,读后就想: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世上还真有敢想、敢写的书生!附带说说,这位修路老人鹤发童颜,银须盈尺,堪称“美髯公”,拍照很上像的。
这位善心老人早已作古,晚年被那个时代折腾了一下,现在看来就是笑话,那条“战备路”也早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眼下这条铺着水泥砖的平平整整的人行步道,再过若干年,等我这代人从地球上消失以后,就没有人再讲“战备路”的故事了。
最后,还是应该为汪二镇的这项政绩点赞,我不止一次在这条路上散步,心旷神怡!

【本期照片为手机拍摄】



第680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