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周瑜,并没有心胸狭窄,辟谣

 十点历史君 2020-09-02

《三国演义》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传唱之甚远,人物刻画之细腻,都是现代小说难以企及的。但是再有名,它也并非是历史,而只是一部小说而已。而且,《三国演义》的主旋律,一直是在扬“刘”抑“曹”和“孙”,以至于过分提高了诸葛亮和刘备等人的形象。

有褒自然就有贬,提高了刘备这边的形象,曹操和孙权那边,就总是以“阴险狡诈”出场,让读者对他们的负面认识很大。这样的做法,就导致了与真正的历史相违背。而周瑜,就是一个被《三国演义》冤枉的好人。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太经典了,描述的是周瑜听到自己的计谋,全部被诸葛亮猜透后的一句愤慨,加上旧伤复犯,才年纪轻轻就被“气死”。虽为一代大将,却也因此蒙上了一层心胸狭窄,气度极小的形象。

但其实,“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记载。而且,历史上真正的周瑜,也绝非是个小心眼的人。关于诸葛亮和周瑜的对手戏,也完全都是杜撰的,因为这俩人根本就没见过面,诸葛亮劝完孙权之后,周瑜才马不停蹄从外地赶回来。所以周瑜是不可能被他气死的。而关于周瑜真正的死因,我们要从他的生平一点一点了解。

历史上的周瑜,并没有心胸狭窄,辟谣

一、出身名门,自幼便有长远眼光

周瑜,字公瑾,是庐江人。其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官拜太尉。在汉朝太尉是个什么等级的官职呢?在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是除了皇室众人,权利最大的官职。

而汉朝承“秦制”,太尉一职虽然权力更高,不仅掌控军事上的文职,到了汉朝,也可以掌控军队了,也就是真正拥有了实权,可见周瑜的祖上,是实打实的肱股之臣。就连周瑜的父亲,也是官拜了洛阳令,跟郡守差不多,掌管一个县的权力。陈寿的《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的:

“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历史上的周瑜,并没有心胸狭窄,辟谣

所以,周瑜一家,都系出名门,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周瑜自幼就得到了很好的教育。而且,周瑜少时,“长壮有姿貌”,不仅威武不凡,而且长相俊美,从小就是美男子,还精于曲艺。

“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年少就小有名气,身处国家动荡之际,他已经隐约看出汉朝日渐衰竭,想要早做打算。就这样,他与当时的一方诸侯孙坚之子孙策交好,因为甚是投缘,还成为了挚友,世人称之为“总角之好”,为他日后的军事报复,埋下了深厚的基础。第二年孙坚身死,孙策带领家眷离开了庐江,但是周瑜和孙策还建立着长期的联系,直到群雄四起,孙策和周瑜才有了第二次历史性的会面。

历史上的周瑜,并没有心胸狭窄,辟谣

二、年少有为,两次大战,奠定其功高地位

自从孙坚离世之后,孙策便带领家眷投奔了袁术,而他的旧部,自然也就尽归袁术。但他心里总是想报父仇,不甘屈于人下。终于在一次袁术的松懈下,孙策带领旧部打算收复江东山河,在路上,他不仅招募了几千兵马,更是重逢了挚友——周瑜。

“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周瑜得知孙策已经下决心要做一番大事,便觉得自己一身抱负,终于有所归属,便修书一封告诉了孙策。孙策甚喜,对他的评价也十分之高,他认为只要得到了周瑜的协助,大事必然可成。孙策没看错人,有了周瑜的帮助,军队果然所向披靡,先后击退了江乘、曲阿,一鼓作气平定了江东附近的大小郡,为江东版图立下不世之功。那时,他才21岁,彻底平定江东之后,周瑜被孙策拜为水师大都督,而这个职位在东吴历史上,也只有三个人担任过。分别是周瑜、鲁肃和陆逊。那时,他才24岁。

第一次统领军队,必安立下不世之功,得到了孙策的器重。孙策死前,曾把孙权托付给他,还嘱咐孙权:

历史上的周瑜,并没有心胸狭窄,辟谣

外事不决问周瑜。

可见其地位深重,而他真正开始意气风发,却是在另一场战争之中,就是历史上少数“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前夕,真正的历史比书本上描述的,要更加恐怖。孙权那时人力3万左右,刘备人力不到2万,而曹操有23万的大军,个个身经百战,尤其是收了刘琮的十万水军之后,更是如虎添翼,志得意满。这场战争的胜负,明眼人都能明白,即便是孙刘联盟,也完全不是曹操的对手。

而孙刘联军能够侥幸取得胜利,是真正占尽了天时地利和人和。而且,很多人认为这场大战的最大功臣是诸葛亮,但其实,周瑜才是一直主张攻打曹操的人,在这一点上,周瑜的反应要比诸葛亮更加强烈。

当时曹操率军前来,东吴旧部,尤其是以几个文人为代表,不是主张投降就是避而远之,只有周瑜主张负隅反抗,和刘备联手,共击曹军,这句话算是说到了孙权的心窝子里。有了周瑜的支持,才有了后来的孙刘联盟。而这场战争真正获胜的契机,其实是周瑜打黄盖,一场自编自导的苦肉计。曹操生性多疑,这次居然信以为真,这是人和。铁索连烧漫天,曹操已经失了先机,加上孙刘联军的一鼓作气,才侥幸取得了这场胜利,论军功,周瑜应该在诸葛亮之上。

历史上的周瑜,并没有心胸狭窄,辟谣

三、任职期间,气度恢弘,和老将程普交好

在东吴军队之中,周瑜虽然与孙策交好,但是始终是后来之人,想要树立威信,就免不得与孙坚的旧部有磨合。而在孙坚旧部之中,就有一个老将和周瑜不对付,这个老将就是人称“程公”的程普将军。

程普在军中人缘极好,很有威信,又是孙坚的旧部,按辈分来讲,孙策和孙权都要叫声叔父,孙策能够从袁术大军中离开,并迅速收复旧部势力,是程普立下了汗马功劳,算是从龙之功。

即便孙策过世,孙权仍然十分敬重这位老将军,并不断提拔他,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是右都督,而程普就是左都督,可见此人智谋也是有的。但在《江表传中》记载:

程普颇以己年长之故,数次侮辱周瑜。周瑜折节容下,始终不与程普计较。程普后来敬服周瑜而愈加亲重,更向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他却因为自己是从龙之臣,年岁又长,便瞧不起周瑜,甚至一度辱骂他,每次都是周瑜主动示好,才缓解了二人的关系。最后也是周瑜感动了程普,二人才罢手言和,成为了莫逆之交,一致对敌,也留下了“气度恢弘”的好名声。因此,历史上的周瑜,真的不是胸怀狭窄之人。

历史上的周瑜,并没有心胸狭窄,辟谣

四、周瑜的真正死因,是旧患重犯

赤壁之战大破曹军之后,周瑜率领东吴水军一鼓作气,又向南郡进攻。当时南郡是曹仁所守,曹仁是曹操的堂弟,有勇有谋,胆识过人,是一代名将。因此这一仗,打得并不容易。

周瑜和鲁肃共同商量计谋,最后决定以大部分兵力攻其最弱的地方,一举拿下了夷陵等地,打开了获胜的缺口。曹仁负隅反抗,在下一次作战中,以弓箭射伤了周瑜,为周瑜之死埋下了隐患。

又经过了一年多的持续作战,东吴水军终于打败了曹仁,取得了南郡等城池的所有权。其功在春秋,是周瑜强忍着旧伤复发,仍然强行上阵,才让东吴士兵群情激昂,得到了这场拉锯战的胜利。后来他被孙权封为南郡太守,但是想想,若没有强行上阵,好好养伤的话,周瑜也许不会英年早逝。

第二年的时候,周瑜就因为旧伤复犯而死,享年才36岁。关于周瑜的死,从表面上看是因为箭伤复发,但是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十分像破伤风,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感染的细菌而死。只能说那个年代的军人,以战争胜利为目标,自己的生死是真正的置之度外。

历史上的周瑜,并没有心胸狭窄,辟谣

而周瑜之死,无疑是对东吴的元气大伤,孙权得知噩耗之后,也曾说过:“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言语之中,尽是惋惜之情。对孙权来说,他能成功当上东吴之主,是周瑜不顾众议,强行推上去的,这份恩情,其实孙权嘴上不说,但是心里时刻铭记。

这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而《三国演义》中,他嫉妒诸葛亮,最后直接被气死的故事,完全是虚假的,我只想说戏太多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