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年代的农村,几乎人人都有“蛔虫病”,现在为啥说没就没了?

 十点历史君 2020-09-02

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国家还没发展得那么迅速。那一时代的人们,尤其是农村,生活水平真的不高。而且还有一个特别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80年代的农村,几乎人人都有“蛔虫病”,那么为啥现在说没就没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80年代的农村,几乎人人都有“蛔虫病”,现在为啥说没就没了?

80年代的农村,可能是很多人的美好回忆。因为那时候,家里的大人每天都要务农,没工夫管孩子。村里的小孩便成群结伴地玩耍,玩到天黑才回家。不是在水泡子蹚水,就是蹲地上玩玻璃球,这种环境下不感染病菌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时蛔虫病,多发在小孩身上。那个年代得了蛔虫病,都会去买宝塔糖,当时叫打虫药,效果立竿见影。

作者小时候因为贪玩,也得过蛔虫病,但是也不知道缘由,就是感觉肚子疼。后来大人给买了宝塔糖,没多久就好了。但是当时上厕所的那个场景,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很多人甚至亲眼见过活的虫子,从身体里排出来,啧啧啧,估计一辈子都忘不掉。大人们也多少得过蛔虫病,没办法,那个年代的物质匮乏,能吃饱就行了。尤其是农村,对于卫生就更不在意了。

80年代的农村,几乎人人都有“蛔虫病”,现在为啥说没就没了?

宝塔糖到90年中后期,其实就很少见了,这从侧面能感受到,现在得蛔虫病的其实很少见了。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农村生活好了。只有物质得到了满足,人们才会开始注重别的方面。想想那个年代,一个人的工资平均20块钱左右,还要养一家子人,谁会那么讲究卫生呢?都安慰自己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最明显的例子,作者小时候家里淘米,就简单淘那么一下就行了,就是怕淘多了把里面营养弄没了。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对于一丝营养也不愿意放过,显然这样不卫生,但是也没办法。现在农村淘个米,都恨不得淘个5、6次,吃饭前也要洗手,人们都爱干净,自然得蛔虫病的概率大大降低了。

80年代的农村,几乎人人都有“蛔虫病”,现在为啥说没就没了?

除了农村人的物质上去了,还有一点原因也很重要,就是医疗水平也得到了改进。80年代的时候,感觉百废待兴,在城市里的医生大多都有真才实学。但是人才有限怎么办呢?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所以在80年代的农村,经常能看到很多赤脚医生。他们所学甚少,一般的疑难杂症都看不了,也就能管个头痛脑热、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

但是在那个时期,即便是赤脚医生,也是很受人们尊重的。从90年代开始,祖国开始迅速发展,从城市到农村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村的卫生所也得到了改进,那些赤脚医生早就被时代翻了篇,如今农村的医生都是有两把刷子的。当年可能得了简单的蛔虫病,有的地方都看不出来,现在这种情况就几乎不会出现了。

80年代的农村,几乎人人都有“蛔虫病”,现在为啥说没就没了?

现在祖国日益强大,人们不用为粮食担忧,自然卫生水准也就上去了,00后的可能都没听过宝塔糖这个东西。那个年代人们虽然很苦,但是感觉很幸福,现代人的生活条件上去了,幸福感却很少,这其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今日话题:

你得过蛔虫病吗?

欢迎留言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