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I视域下的教学与教研(一) ——海淀进校第十届暑期全员研修

 水晶苹果360 2020-09-02

会议背景


2020年8月24-26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召开第十届暑期全员研修。海淀进校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本次研修活动。本次研修聚焦“AI视域下的教学与教研”这一主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进修人超前行动,边学习边研究,通过专家讲座、主题报告、工作坊、案例交流、团队展示等形式,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的路径和策略,为新学年工作做更充分的准备。

8月24日,海淀进校第十届暑期全员研修正式拉开帷幕。海淀进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罗滨首先总结了过去一年海淀进校在教学与教研方面取得的成果,海淀区中高考成绩持续攀升,海淀进校多年的教研积累帮助海淀区教师和学校稳住节奏,抓住关键完成学习和复习,从而经受住新冠疫情对课堂教学的考验。

五点期待

罗滨校长对本届暑期全员研修提出了五点期待:

研修设计


期待全员研修课程具有理论前瞻性、实践应用性、与未来工作内容的一致契合性;

组织要强


副校长和主任要组织好本部门的老师,深度参与到暑期研修中,并有更多更好的输出;

研讨要深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聚焦、回应并深度研讨教学教研中的具体问题;

交互要广


工作坊研讨中,研讨成员要在高频次的深度交互中完成进阶式教研内容的总结、提炼和萃取;

成果要实


将全员研修提炼、总结的教学教研成果固化,形成一套能用、好用、易用的研修资料。





图1 会议现场


图2 申军红副校长主持



主题报告

罗滨校长以“AI视域下的教学与教研”为题做主题报告,围绕本届暑期研修的主题,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开展教学与教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要实现AI视域下师生的深度学习。

罗滨校长



图3 罗滨校长做主题报告


AI视域下的教学与教研





一、“AI 视域下的教学与教研”的背景

在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与感召之下、教育现代化建设中课堂教学变革的驱动、海淀育人创新模式的激发、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态教研教学需求等,推动“AI+教学与教研”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攻克的重要课题、艰深难题。人工智能时代对学校教学和教研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教学的挑战:

人才培养目标逐渐从“双基”培养转向“素养”。然而,现阶段学校教育难以有效帮助学生达成核心素养,表现为普遍缺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与交互的教师教学能力、资源建设能力、环境和情境创设能力,以及支持个性化学习的教学与辅导能力。


对教研的挑战:
要求教研工作从模仿和简单迁移优秀教师教学经验,转向真正实现以教研为教师赋能,在教研工作中引领并激发教师转化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实践与改进,共同解决复杂问题,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和路径。
二、AI 带来了什么?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教学与教研,便捷与挑战并存。如何利用好AI 技术,打造“教学+AI” “教研+AI”的创新模式?
在宏观视野下,立足于时间、空间和性质三个维度:

时间


要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空间


具备全球化视野,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全球化、更是人文环境的全球化;不仅要向世界水平看齐,更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研模式。

性质


要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为中国培养中国心的高水平人才;坚守育人本质、回顾教育本源的中国模式。

微观视野下,需要重点关注物理空间、学习方式、管理空间和信息化基础四个模块的再设计。

物理空间


既要关注班级化的集体空间建设,更要关注AI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建设;

学习方式


与具体的场景相融合,支持学生开展灵活多元的学习;

管理空间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

信息化基础


开展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以信息技术支持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AI 视域下师生的深度学习
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作为教研人要深入地思考如何做好“教研+AI”,实现AI视域下师生的深度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和教师有意义的学习。

立足现在 前瞻未来


关键在于培养未来教师,未来教师要具有智能时代的知识结构超越知识的教师素养。教师素养即两个关键能力:

  • 教师的育德能力:帮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方面的价值引领能力;成就学生的能力

  • 教师的创新能力:育人方式的转型升级;成为学生重要学习资源的能力

立足学生 研究学习:


要立足学生对深度学习进行再思考,深度学习是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关注学习的真实发生,让学生有实际收获,能够面对不确定性;学生的收获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深度学习”实践模型2.0版,以目标、主题、任务、评价、反思为五大核心要素,这样的“深度学习”中要尤为凸显技术的作用。以“深度学习”实践模型2.0版为抓手展开研究实践,让经验更有价值。  

立足教师 研究教研


促进教师与人工智能互相增智,实现人工智能真正赋能于教师的教学教研。教师的职后学习是拓展性、参与式、研究型的学习,因此,我们要重新定位研修和教师的角色,重新构建课程和学习流程。

未来AI视域下的教研,要逐步构建“教-学-评-改”一体化教学研究模式,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的教研,形成一个闭环帮助教师成长。这是不断螺旋式提升的过程,也是未来教研机构和全体教研人努力的方向。

专家讲座

任友群

教育人工智能:教师培训变革的加速器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做题为“教育人工智能:教师培训变革的加速器”的讲座。



任友群司长

图4 任友群司长报告

任友群司长从教育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内涵出发,从时、势、人、物、事关系的角度,阐释了教育人工智能发生、发展的背景,以及对教育各领域、各要素的影响,并从教育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和教育人工智能如何推动培训变革两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一、“人工智能+教育”8大潜在应用场景

智能辅导:

从智能客服到教育中的智能答疑,通过专家、导师、同伴等线上角色,AI智能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反馈与辅导。
微格教学:

采用图像识别、语音分析,以及眼动仪、模式识别等技术方式,对教师微格教学进行行为与言语分析、判断,并提供相关建议,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自适应学习: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系统,基于知识图谱、学习者画像,为学习者学习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学习材料与学习路径。

沉浸学习:

基于沉浸虚拟学习环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给予全面纪录,模拟大量学习场景,并进行无感知测评,进而进行个性化学习空间的反馈。

自动评分:

通过专家打分建立细化的评分规则与机器学习模型,进而实现人工智能对一些复杂情境的主观综合题目进行批改与评分。

课堂评价:

通过多模态数据采集与分析进行模式识别,进而为探索课堂中师生交互、学生学习规律、课堂评价与改进等教育教学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数据决策:

通过教育大数据的全面采集,包括学校层面、区域层面的教育数据,实现精准分析、有效预测、个性干预,有助于制定教育行政决策。

智能治理:

联通“城市大脑”数据,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实现教育领域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协同,实现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生态化。

二、教育人工智能如何推动教师培训变革

聚焦教师素养:

面向教育现代化,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与深厚的教育情怀、扎实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与能力、先进的教育科学理念与素养、精湛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明确重点内容:

落实国家重要部署,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将师德师风、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家庭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统编“三科”教材等作为重点实施内容。

创新培训方式:

不断优化在线培训模式,适应教师在不同教学场景、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需求;

探索标准化、制度化、体系化的在线教师培训管理机制,使在线培训成为提高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方式;

建设专业的在线培训专家团队和培训管理者队伍,科学开展在线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提高培训效能:

利用平台技术优势,精准、智能实施培训,探索集成建设教师智能研修平台,打造教师移动学习终端;充分利用网络,进行需求调研、数据分析、内容推送、过程监控,全面提升在线培训质量和成效。

任司长最后指出,任何新的趋势或研究成果到教学应用都有个过程,要正视新的事物在教育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辩证看待各方诉求,做好顶层机制设计,小规模多尝试,在这方面,海淀要做探索者,担负起领跑的责任。

杨晓哲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主任杨晓哲以“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为题在线上做专家讲座,并通过云端与在场教研员互动交流。支瑶副校长主持本场讲座。



支瑶副校长

图5 支瑶副校长主持



杨晓哲副教授

图6 杨晓哲副教授在线讲座

一、融合教学的时代背景

1.信息化时代:带来信息爆炸、个性化、智能化的新环境;

2.全球化世界:带来分工与合作的新方式;

3.学习型社会:带来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不断学习的新场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技术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旨在培养下一代学生具备数字化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融合教学的深入思考

1.如何立德树人、学科育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品质?

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探索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最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式。

2.如何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在数字化时代下,进一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线上线下融合赋能。

3.如何构建智能教育的生态?

解决教育中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提升教育的丰富度、选择性、个性化程度。


三、融合教学的共识与经验

1.教师合作
广泛、多元、分工合作的教师,借助共享视频、直播互动等手段思考新的教学方式。
2.师生互动
充分利用共享文档等技术手段进行练习与反馈,发挥同伴激励作用,让学生进一步参与课堂。

四、融合教学的技术应用

1.学校管理与教师使用:软件即服务
作为多维度的情境构建,促进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与教师共同使用:学习即创造
作为互动性的探究工具,探索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让学生选择适恰的信息技术工具参与协作、互动、挑战性任务。
3.数据驱动下的智能生态:教育即研究
作为个性化的测试跟踪,面向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评。运用技术将评价贯穿课堂始终,关注学习过程,促进深度学习。

面对即将迎来的线上线下同时开学,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不失去线上的优势,也避免仅有线上的局限,走向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现大规模、个性化教育和数字化终身学习


新入职教师介绍

会议伊始,罗滨校长向全体参会人员介绍了今年新入职和新调入的教师,并代表海淀进校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8位新入职和新调入教师纷纷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加入进修这个大家庭,感恩学校的高平台,以及领导同事们的关心和支持,会尽快调整角色,希望为进修学校和海淀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也在这一过程中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图7 新入职教师

AI视域下的教学与教研是基础教育在新形势下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研修第一天干货满满,专家高屋建瓴、旁征博引的学术讲座,持续拓宽着老师们的视野和思路,教研员们全情投入,专注思考。对于“教育+AI”这一话题的深入研讨和交流持续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