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有意义的教科研 办有品质的新建园 ——以幼儿园运用教育戏剧的实践研究为例|云·看见幼儿园

 水晶苹果360 2020-09-02

编者按:北京市朝阳区奥园幼儿园成立于2010年,位于首都五环之外,周边区域尽管现在还相对荒凉,但属首都未来的“第三使馆区”核心。这些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类似奥园幼儿园这样一批远离中心城区的新建幼儿园,伴随城市周边的新建小区拔地而起。在低调而快速的发展中,它们不断办分园、扩规模,也同样面临着新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中层管理队伍不断被稀释等困难与挑战。如何通过有意义的教科研,持续促进幼儿园的稳定发展?奥园幼儿园的经验对不同类型的园所也同样具有意义与价值。


云·看见幼儿园


从一所小区配套的新建园发展为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从朝阳区区级示范园再到北京市市级示范园,奥园幼儿园经历了不长不短的九年。建园之初,面对园所新、教师新的情况,幼儿园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进行“十二五”市级规划课题“运用小音乐剧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的实践研究”,形成了11部涵盖各个年龄段的原创幼儿音乐剧,以及与之相应的“主题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园本课程,帮助青年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使其感受到研究带来的乐趣。在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时,我们发现了之前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发现了新的研究领域——教育戏剧。教育戏剧作为一种不以戏剧为目的、运用戏剧方式的教育策略,更接近幼儿天生爱想象,喜欢假装,喜欢角色扮演的天性,更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合其体验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对幼儿的学习活动具有独特的价值。


于是,我们将之前的研究与教育戏剧有机结合,尝试探索教育戏剧策略在幼儿园中的运用,申报了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课题“运用教育戏剧策略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实践研究”并成功立项。三年过去了,我们初步摸索出在幼儿园运用教育戏剧的一些做法,也获得了持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稳步提升办园质量的些许启示。

培养职初期教师的问题意识

由于园所对科研的长期重视和坚持开展,研究的种子深深地植根在教师的心中,促其形成了研究的兴趣与习惯。当面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时,职初期教师更多表现出好奇、兴奋和跃跃欲试,因为在他们心里,问题不再是现实工作推进的阻挠,而是意味着可能会打开工作的一扇新窗口。

比如,在音乐剧研究的末期,我们发现了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如音乐剧涵盖的内容领域偏窄,注重舞台表演与刻意排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皆不够;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缺少创新、幼儿兴趣不浓、幼儿的直接操作感知不够等。教育戏剧研究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问题意识,他们以问题为线索,认真梳理仍未解决的问题,归纳分析出教育教学策略单一匮乏、教学内容缺少有机联系等原因,力求通过教育戏剧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提高自身的教育反思能力和教学技能,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将教育戏剧策略运用于幼儿园在国内可借鉴的经验比较少,给我们开展研究带来了困难与挑战。我们就先从概念入手,帮助教师厘清什么是教育戏剧,都有哪些教育戏剧策略,为什么说教育戏剧策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同时,从青年教师最不擅长和缺少经验的策略运用切入,将教育戏剧策略引入一日生活、集体教育活动中,强调幼儿主动参与探索、体验、感知与创造,使幼儿能从活动中感受到戏剧和生活的意蕴。为此,我们先从教师的戏剧体验与感受入手,通过请专业的教育戏剧培训班对教师进行培训,体验各种策略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对教育戏剧的兴趣与研究的欲望。

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小班定位于在一日活动中运用戏剧游戏策略,中班和大班定位于运用教育戏剧策略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对戏剧游戏策略、教育戏剧策略与之前使用的传统教育策略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对改变的意义和价值达成共识。我们充分接纳和肯定教师的问题、反思,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提炼问题,充分利用集体智慧,将教育戏剧策略运用到一日生活中,收获了一个个惊喜。


中大班教师首先将教育戏剧策略运用到语言和社会领域。每次实践之前,管理者会提出相应的问题激发教师的思考,将教师的视角由单纯运用教育戏剧策略转到为什么要运用策略,引导教师关注幼儿的表现与收获,反思运用教育戏剧策略的真正价值。当有的教师提出,能不能在科学领域或其他领域运用教育戏剧策略,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更适合使用教育戏剧策略,我们大胆鼓励教师开始新的尝试。实践中不断有问题出现,解决后又产生新问题。循环往复,在这样的研究氛围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年轻教师的问题意识,推动了他们的专业发展。

丰富年轻教师的集体教学策略

教育戏剧是指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中,即将教育戏剧策略运用到教育活动中,将教育内容、形式、方法戏剧化,突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给幼儿提供探索、体验、感知与创造的更多机会,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经过多次教研活动,我们集体整理了适合幼儿园的常见教育戏剧策略,部分如下。

教师入戏:教师进入戏剧情境,扮演其中角色,以角色身份与幼儿共同塑造角色、发展情节,便于营造戏剧氛围、激发兴趣和参与欲望、引导戏剧情节发展、调动幼儿思考。

定 格:教师通过口令、音乐、手势即时叫停幼儿正在进行的动作,幼儿的动作、表情等由动到静,既展示关键动作,又发展了控制能力,同伴之间还能相互学习、修正。

神秘之物:通过一封信、一件礼物、一张地图、一把钥匙等,引发幼儿猜想,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增加戏剧张力和神秘感。

旁 白:教师叙述故事的同时,可以是幼儿进行表演也可以是老师进行表演,可以对话也可以完全用动作表现,类似哑剧。语言提示可以帮助幼儿更流畅地表演,更好地面对表演挑战。

遥控器:模拟运用遥控器的功能,如快进、慢放、暂停、后退、快退等,对幼儿动作加以特定控制,尤其在幼儿体验与表现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动作时。

照镜子:两两一组,一人作照镜子的人,一人作镜中影像,后者模仿前者的动作及其动态变化过程,便于幼儿学习他人的动作经验。

坐针毡:幼儿或者教师以自己或角色身份,质询戏剧中的某一角色,以便探索戏剧角色的想法、激发思考戏剧冲突的解决办法。

打电话:通过打电话,创作一段对话,以显示所处情境或传达某种信息等,有利于塑造角色,推动情节发展,激发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

良心巷:全体分成两列,中间的距离容许一个角色通过,就如穿过一条“巷子”,其他幼儿以某角色或自己的身份对这一角色提出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容许幼儿在表演中小声、放松地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雕塑家:一人作为雕塑家,通过摆弄他人肢体,将他人“塑造”成某一雕像,以反映自己对特定主题的想法。

为了进一步验证、补充、细化教育戏剧策略在幼儿园的使用,我们充分信任年轻教师,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推选只有两年工作经验的教师承担研究课的任务。例如,大班老师尝试运用教育戏剧策略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道具,将欣赏的曲目故事化戏剧化,通过教师入戏、故事引入、角色表演等策略,帮助幼儿初步了解音乐结构及音乐风格,通过形象的体态、语言、声音变化等帮助幼儿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景,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情神态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对比鲜明的音乐形象。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是主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表现,教师更多在引导与支持,进一步收获了研究的乐趣和自信。

又如,中班老师组织了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变废为宝”。其中,幼儿最感兴趣的环节就是用肢体动作创编各种垃圾变废为宝的造型,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组合出各种造型后,还能够坚持造型,等待同伴的欣赏,体现了专注、坚持的积极学习品质。甚至平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孩子也能清晰地说出别人该怎么做、我自己做得好在哪里等,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教育戏剧策略的运用带给年轻教师的不仅是教学策略的丰富,更使他们从关注“教”转向“学”,更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学习方式,不断确立科学的儿童观。

打开年轻教师生活化、游戏化开展保教工作的思路

如何落实幼儿生活化、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我们在教研中经常涉及,但一线教师往往是会说不会做,或做得不够。教育戏剧的研究与实践使教师们打开了游戏化、生活化地组织与实施半日活动的思路。

例如,中班教师在过渡环节时带孩子玩“摇元宵”戏剧游戏,教师边带领幼儿说儿歌边将儿歌中的元素变成肢体动作,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感受元宵的制作过程,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也让等待充满了乐趣,使教师的要求转变为师幼之间亲密和谐的互动。又如,小班教师将戏剧游戏引入科学探究活动“毛毛虫变蝴蝶”中,让孩子亲身体验破茧成蝶的痛苦与挣扎,在充满游戏情景与乐趣的环境中获得有益的科学经验。

变教师主导的音乐剧排练为幼儿自主的戏剧建构

说到“剧”,大多数老师可能会以为是“演出”,要排练等,其实不然。我们认为,戏剧的主人一定是孩子,内容、形式都来源于孩子,以幼儿为主体。戏剧构建的过程就是教学开展和主题脉络发展的过程。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亲身体验,提出问题,通过搜集信息再加工与反思来解决问题,构建完整的戏剧内容脉络、人物冲突、角色感受,将教育内容戏剧化,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孩子眼中的“剧”,可能是围绕某一个话题,三五个孩子5至10分钟,借助简单的道具随时随地演出来,内容多以幼儿身边的故事为主或和近期探讨、开展的主题活动相关。幼儿作为“戏剧”的建构者、导演者、策划者、表演者、观看者,充分发挥主动性。老师作为支持者、观察者、合作者,鼓励、激发幼儿。整个活动体现的是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最大价值地发挥着教育的作用。

比如,大班开展了主题活动“有趣的汉字”。在探讨汉字起源时,幼儿知道了《仓颉造字》的故事,认识了许多象形字。老师考虑到,大班孩子即将步入小学,通过日常活动的开展激发其对识字的兴趣很重要,就运用“定格”这一教育戏剧策略,让孩子用肢体动作拼摆出字,亲身体验和感知字的结构,让识字变得有趣。有的孩子用象形字将山、水、树木、云朵表现了出来,还有的自己创造了图案符号,并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

当孩子们意外引发了古代村落是什么样的这一话题,老师又组织了一次集体的艺术创意活动。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古人在村庄里可以捕鱼、农耕、采药、还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随后,教师运用“轮廓图”策略,请孩子自己将想到的图案剪下来,共同构建了一幅由孩子衍生出来的村落图,为接下来进行故事创编与大胆表现提供支持,也成为之后舞台表演时的布景雏形。

之后,教师沿着“村庄会发生什么事情”“这里的人会做什么”“这里的人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怎么解决”的问题路径,运用了角色扮演、定格、教师入戏、坐针毡、神秘之物、雕塑家、照镜子等策略,引导幼儿展开了一系列的联想与创作,逐渐形成一幕幕完整的故事。最终,孩子们创设出了5个戏剧场景、6个固定角色、40余个可变换的人物、80余句台词;形成了一部结构完整的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原创舞台剧《穿越时空找到你》。


反    思

我们之所以能稳步持久地提升年轻教师的专业热情和保教水平,关键还是靠有效的教科研。全员参与教科研,整体构架、统筹安排、互相支撑,形成专业成长共同体。长期共同研究的经历使教师们习惯于用集体智慧解决现实问题,一个个创新点经过科研、教研不断落地。每一项研究的完成又是后一项研究的开始,就像滚雪球一样,使得园所的发展与质量提升不断地走向一个又一个高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者为原北京市朝阳区奥园幼儿园园长)

本文发表在《学前教育》2019年第1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