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是如何对付疫情的?治理手段已经有了完整的流程体系

 夏目历史君 2020-09-02

眼下正值新型冠状病毒最难解决的阶段,全国人们众志成城,坚决战胜疫情的精神和决心,让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看到了希望。就几十年来看,疫情似乎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少了,从之前的非典、埃博拉等等,到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的远远不及古代频繁,这要归结于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能够有效控制住疫情的传播的同时,还能尽最大可能降低死亡率。

但相比现在而言,古代的医学水平远远不及当代,而疫情作为一直以来贯穿于人们生活中的问题,古代一旦疫情发生,其死亡率也要远远超过当代,而长久持续下去,产生的连带反应甚至会成为推动王朝覆灭的一个主要因素——比如汉末黄巾起义,又比如明末的鼠疫。所以历朝历代都特别重视对于疫情的处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治理疫情的手段也越来越完善,到了清代对付疫情从治理工作到善后工作已经有了一套系统化的完整流程。

那么清代到底是如何治理疫情的呢?

清朝是如何对付疫情的?治理手段已经有了完整的流程体系

一、注重卫生与消毒,削弱病毒的传播能力。

1、我们都清楚,历史上很多疫情之所以会蔓延开来,很多时候是在于一个“脏”字。中世纪的欧洲是如此,古代的中国亦是如此。古时候的中国有多脏呢?《燕京杂记》中有记载:“天晴时则沙深埋足,尘细扑面,阴雨则污泥满道,臭气蒸天,每当风起,尘氛埃影,冲天蔽日”。

从清朝首都北京的道路,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有多脏。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科技水平过于落后了。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清末的时候有了好转——当时因为八国联军攻占了天津后,城市中战后卫生状况恶化,当时的首要任务就是“施治病症,防检疫痢”,因此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主管防疫工作的卫生机构“天津卫生局”,在这之后各地区的卫生防疫部门相继建立,成为了抗击疫情史的一个里程碑。

言归正传,在晚晴之前,虽然无法完全改变脏乱的氛围,但加以改善还是可以的。每当疫情来临时,清廷也会派遣人手专门在进行日常的清理打扫,虽说是治标不治本,但这对于疫情也还是有一定的克制作用的。

清朝是如何对付疫情的?治理手段已经有了完整的流程体系

2、除了注意卫生,削弱病毒外。还有一种削弱病毒的途径,那就是“艾草治疗法”。早在明代,李时珍就在自己的传世之作《本草纲目》中提到:“艾以叶入药,性温、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总之其对于病毒相当具有杀伤力,所以发展到清代人们早就将它当作是防治疾病,削弱病毒的不二选择。当然了,之所以会选择它,也不单单因为它效果好,还在于它相当容易获取——因为艾草的适应性很强,在沙质土壤下也能存活。

而至于艾草的使用方式,一般两种,一种是我们熟知的艾水泡澡;还有一种就是烟熏。这里重点提下烟熏,烟熏即获取燃烧未完全变干的艾草,以其散发出来的浓烟达到消毒的效果。在有清一代,若发生疫情,老百姓们采用“燃烧艾草”的消毒方法非常普遍。

清朝是如何对付疫情的?治理手段已经有了完整的流程体系

二、朝廷有完善的防疫管理体系,边境设置“检疫站”。

1、自从这次疫情爆发之后,我国做出了一个坚决的决断,那就是“封城”,封城也对于预防病毒传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实,切断传染源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早在我国古代就被古人们发现了,在医学水平非常落后的古代,清代人们就之前发生的多次疫情总结出来的经验——每当有大的疫情爆发之时,朝廷的第一做法就是“切断传播源”,控制疫情爆发地的人口流动。

相比现代而言,古代的交通相当不便捷,想要达到像现在这样病毒在短时间内出现在全国各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及时封锁疫情严重的地区就能够基本上阻断病毒的传播。当然了,这种封城是带一些强制手段,如果谁要是想反抗的话,那么他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当然了,这是在疫情爆发的相当严重之后的措施。在疫情没有大范围爆发之时,清政府会采取一些比较轻微的“处理”措施,例如清代的律法中就曾经规定了:“只要发现天花患者,就必须将其隔离,令其在离城二十里处居住”。(ps:天花是清代最具有威胁的疫情,天花是这样处理,其他传染疫情也都是大同小异。)

清朝是如何对付疫情的?治理手段已经有了完整的流程体系

2、封建时期发展到清代时,朝廷对于疫情的控制已经相当成熟了。清代发生的最严重的疫情就是“天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痘疹”。当时为了对付这一疫情,清廷太医院还特意专门开了一个“痘疹科”。除此之外,清廷还设置了“查痘章京”这一职务,专门负责管理各地区的疫情防控。对于疫情如此的细致入微,从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其体系的完善。

而且每当疫情爆发之时,距离发病地区比较近的城镇会设置专门的临时“检疫站”,防止疫情向着其他地区蔓延。另外,边境地区也有长期的“检疫站”,主要负责对外来人员的身体检查,防止疫情蔓延开来。

三、具有完善的赈灾制度,有助于疫区民众身体与心理的恢复

1、我们都知道,在抗击疫情中能够起到关键无用的自古以来都是医生们,现代每当有疫情爆发时,医生们会第一个站出来,古代也同样是如此。当时清廷规定:每当一个地区疫情爆发之后,当地的医生们要第一时间投身到抗击疫情的战役之中,其次,附近地区的医生们也会接到朝廷的号召,加入赈灾,对疫情爆发地进行援助。

清朝是如何对付疫情的?治理手段已经有了完整的流程体系

要知道,清朝并不缺少名医,当时最为出名的是叶天士和吴瑭,其中吴瑭的抗疫成就最为突出,发明出了抗击瘟疫三大宝“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这三种药物即便是现在,也常被用在中医临床医疗之中。

2、受疫情折磨影响,很多疫区人们往往脾气会变得相当暴躁,而暴躁的心态如果蔓延开来,不仅不利于恢复,还特别容易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于是清朝统治者为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通常有两种手段,一种是蠲免,一种是缓征。蠲免即免除全部钱粮杂税,一般对受灾严重地区贯彻;缓征则是放缓收税,一般对于受灾轻微区使用。

在康熙帝时期,甚至下达过旨意:“各地种痘预防天花等抗疫情费用全部由朝廷负担。而且,每当有大的疫情爆发之后,朝廷也会减少各个地区的用药负担,基本上全部由政府统一收集药材资源,并且免费发放给疫区老百姓们。”

清朝是如何对付疫情的?治理手段已经有了完整的流程体系

而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治疗民众心理,清朝统治者还会营造出一种与民同在的氛围。乾隆时期,为抵御旱灾,他曾乘势写首诗:“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展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以此来表达对受灾民众的同情。旱灾如此,其实对付疫情也是同理。

这样的赈灾方式,治疗的不仅仅是灾区人们的身体,更是他们的心理。在那个年代,因为有了这些福利与恩宠,他们才有继续与病魔斗争的勇气与信心。如果没了这些,人心势必就死了,那么抗疫自然就成为了无稽之谈。

总结

或许是能够吸取前人经验的缘故,清朝在我个人看来是治疗疫情最为全面的王朝之一。每当疫情爆发后,它总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在完善防疫管理制度的同时,用各种手段鼓励灾区人们。在防治与治疗的双重作用下,取得最终抗疫的成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