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公大意失荆州:后世对关羽的美化,难以掩盖他为人处世上的失误

 司马长史 2020-09-02

关羽是众人熟知的著名三国人物,在经历了一千七百余年的发展与传播后,他的形象已经超出了凡人的范畴,成了大众顶礼膜拜的一个超级大咖。但是,无论关羽在后世中怎样被传颂,“大意失荆州”的过失,永远都是他人生当中的痛点,同时,也是后世中争论的一个焦点。结合史料记载,对关羽失荆州事件,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关公大意失荆州:后世对关羽的美化,难以掩盖他为人处世上的失误

关羽围攻襄阳、樊城的意义;

东汉末年的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刘、孙三方势力在赤壁经历了一场大战之后,荆州地区自此成了一处犬牙交错、势力复杂、力量集中的军事重地。而在荆州地区占据主要地位的襄、樊二城,牢牢地掌控在曹操的手中,这对于孙、刘两方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关于襄、樊的重要战略地位,在清康熙年间的《读史方舆纪要》中,有一句精妙的评价。该书称,襄阳重镇是天下的“腰膂”(意为:腰背或形容战略要冲)所在,东南的势力占据之后,可以以此为基进图西北,而中原的势力占据之后,也可以以此为基顺利归并东南。此外,在后面还有一句特别补充,占据荆州难以遏制襄阳,但是,占据襄阳的特殊位置,则不耽误兼并江陵。

关公大意失荆州:后世对关羽的美化,难以掩盖他为人处世上的失误

此处的“江陵”,就是赤壁之战后,周瑜率领东吴诸将与刘备、关羽等人合力与曹仁征战了一年多才打下来的南郡重镇。周瑜、孙瑜、鲁肃、程普、关羽等当时的三国名将,都曾在此地重兵驻守。另据《南齐书》载,江陵与襄阳互为唇齿,如果没有了襄阳城,江陵城受敌入侵时也就没有了保障。

通过以上记载可以得知,“襄阳”与“江陵”都是荆州北部极其重要的军事重镇,而“襄阳”的战略地位又要高于“江陵”。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整个汉末三国时期,魏、蜀、吴三方围绕这两处重镇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征伐。

关公大意失荆州:后世对关羽的美化,难以掩盖他为人处世上的失误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吴、蜀之间因为荆州问题爆发了一次冲突,吴将吕蒙趁势收复了荆州三郡。此时,荆州的局势对关羽非常不利,江陵后方空虚,从两面临敌变成了三面受敌的情况。所以,曹操在汉中战败之后,关羽于此时举兵围攻襄、樊,夺取荆州北部的门户,结束三面临敌的局面,这一战略意图是非常正确和有必要的。不过,关羽的决策虽然正确,但却忽略了他在镇戍荆州期间,人为造成最终败比的必然因素。

关羽失荆州的必然因素;

关羽镇戍荆州的主要任务只有两个:一、镇戍现有的辖境;二、维护和巩固孙、刘联盟。这两个任务在当时特殊的情况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是,关羽好大喜功、骄傲自负,不仅没有维护好本就脆弱的孙、刘联盟,反而使双方的裂痕不断增多和加深。除此之外,关羽在镇戍荆州与围攻襄樊期间也犯了许多忌讳,最终战败身亡,丢掉了荆州。这其中有几个非常典型的要素:

首先,据《三国志·关羽传》载,关羽在荆州时,孙权曾提出要与关羽结成儿女亲家,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无论孙权当时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和策略,关羽的做法都有些过于武断和不妥,不仅没有同意,还斥责了使节,这对于整个东吴来说,无疑是一种无视和挑衅。结果,本来可以委婉解决的外交事务,被处理成了双方之间的一个心结,加深了孙、刘联盟之间的裂痕。

关公大意失荆州:后世对关羽的美化,难以掩盖他为人处世上的失误

其次,关羽在围攻襄樊期间,犯了轻敌的兵家大忌。据《三国志·吕蒙传》载,关羽起初进兵襄樊的时候,对于东吴还是有很大戒心的,留下重兵屯守公安与江陵。吕蒙等人为了蒙蔽关羽,采用了陆逊的计策,假借生病为由回京师看病。对于这样的情况,由于关羽历来轻视东吴众将,没有丝毫戒备之心,听到吕蒙回京看病的消息,竟然把留守的兵马全都调往了前线。这是一种典型的轻敌冒进的行为,历来为兵家大忌。

最后,据《资治通鉴》载,关羽水淹七军,俘获于禁及其兵马后,江陵城中的粮食已经无法供给众人食用。关羽未做任何沟通,擅自派人抢了吴军营中的军粮,这给了孙权出兵的借口。另外,曹操接到孙权请命出兵的信息后,采纳了谋臣的建议,命曹仁等人只守不攻,给孙权争取了“白衣渡江”的时机。而关羽得知吴军偷袭的消息后,又舍不得眼前即将到手的襄、樊二城,犹豫不决延误了回兵的时机。这些都是造成关羽丢失荆州的必然因素。

关公大意失荆州:后世对关羽的美化,难以掩盖他为人处世上的失误

关羽失荆州的人为因素;

据《三国志》与裴松之注引《吴录》载,关羽在荆州镇戍期间,对帐下的部将和士卒还不错,但是,对于同僚却持有完全相反的态度,傲视、打压、排挤,与他们之间的关系闹得非常僵。刘备进入益州时特意留下了几个心腹协助治理和镇戍荆州,其中有三位非常知名:

一、潘浚本就是荆州旧部,在刘表帐下时就是一位勤政的干吏,不仅在荆州地区有名望,也非常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对于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官员,刘备和诸葛亮都对他非常器重,但在关羽面前却始终抬不起头来,被打压和排挤。潘浚投降东吴之后,一直晋升到太常,足见此人的才干非同一般。

二、麋芳是刘备的小舅子,这只是一层亲情关系。麋芳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份,出身于扬州地区的首富家族“麋氏”。据《三国志》载,麋氏一族世代经商,到了麋芳这一代的时候,仅家中供养的门客就达到上万人,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刘备数次落难,都是麋氏一族出钱出人帮助他东山再起。刘备留下麋芳在荆州还有一层用意,目的就是要借助麋氏的影响,使得荆州地区更加安稳。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也被关羽打压得抬不起头来。

关公大意失荆州:后世对关羽的美化,难以掩盖他为人处世上的失误

三、刘封是刘备在荆州期间收养的义子,也是当时刘备帐下的一员猛将。虽然刘封当时没有驻守荆州,史料中也没有明确记载,刘封与关羽之间有什么不和睦的地方。但是,关羽在围攻襄樊期间,曾数次派人联络刘封等人出兵相助,这说明刘封当时的防区离关羽不远,还有就是刘封数次拒绝出兵。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关羽与刘封二人之间肯定也有一些非常激烈的矛盾夹杂其中,否则,在关羽性命攸关之际,同为蜀汉的将领,不可能坐视不管。

综上所述,“大意失荆州”只不过是后人为了维护关羽的形象而进行的美化,关羽自身的性格缺陷、处事失当,才其兵败身亡,丢失荆州的根本原因。

参考书籍:《三国志》、《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南齐书·州郡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