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坚《苦笋赋》:但得宜宾苦笋趣,何惧劝者语"发物"

 元元的天下 2020-09-02

在课文《核舟记》文中有:"苏黄共执一手卷"这么一句,二人意气相投看一样的好书,想来好书与美食一样不可辜负。

黄庭坚《苦笋赋》:但得宜宾苦笋趣,何惧劝者语"发物"

宜宾江水中的黄庭坚和苏东坡雕像

当苏东坡在咏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时,黄庭坚在巴蜀的戎州,也吃到了绿荔枝外的苦笋烧肉,高兴地写下了书法名篇《苦笋赋》大呼:苦笋太好吃了,管他发物不发物!

黄庭坚《苦笋赋》:但得宜宾苦笋趣,何惧劝者语"发物"

由于黄庭坚嗜笋至天天上桌,所以先后有十多个人对他说:苦笋虽好,可不要太贪吃,毕竟是"发物"哟!。他对苦笋可谓赞不绝口,大爱有加,说僰道(今宜宾)的苦笋是两川最好的,味甘甜而脆爽,有些许的苦味很棒。

他说人们认为苦笋是"发物",四川人都懂得啥意思,就是容易引发体内的陈疾,让人精神萎靡不振。也许身体够结实,黄山谷没有体验到它怎么"发"病,反正苦笋是美食,令他很开心。

黄庭坚《苦笋赋》:但得宜宾苦笋趣,何惧劝者语"发物"

它集山川之灵气,才能得雨露滋养而不受风霜侵蚀,成为品尝美食之前作开胃菜,真正的老饕餮见之定会流口水。如果用金桂与香玫共盘,食后会好梦悠长。但是美好的食物总是适时节而生,怎样才能有机会得到呢?

笋有苦味如忠言逆耳,转而又感慨说上士不言而喻,下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时明白过了就犯糊涂,下士则道听途说不肯亲见。

黄庭坚《苦笋赋》:但得宜宾苦笋趣,何惧劝者语"发物"

由笋及人,一篇小文亦见其哲人心态,末了一句以酒中仙李太白说了——只管得了醉中之趣,何必说得清醒的人听呢(不喝酒怎知其乐),以释不食苦笋,怎得美味之趣呢?又显出东坡一般的幽默与豁达来了。

《本草纲目》谓:“苦笋,味苦甘,寒,无毒。四川叙州、宜宾、长宁所产苦笋,彼人重之。”

黄庭坚《苦笋赋》:但得宜宾苦笋趣,何惧劝者语"发物"

中国是食笋最早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苦笋为宜宾特产,医食俱佳的山珍,有甜笋和苦笋之分。甜苦笋一般较甜水份充足鲜食脆爽。

黄庭坚还曾诗曰:“韭黄照春盘,菰白媚秋菜。唯此苍竹苗,市上三时卖。”雨后或是清晨的苦笋质地脆嫩,吃起来会更有其独特的苦味和清香。古代因为甜苦笋无法制成干笋不可久存,上市时间短愈显珍贵。

黄庭坚《苦笋赋》:但得宜宾苦笋趣,何惧劝者语"发物"

黄庭坚雕像

苏东坡曾赞苦笋:“待得余甘回齿颊,已输岩蜜十发甜”;大诗人陆游还亲自烹制苦笋,有诗曰:“薏实炊明珠,苦笋馔白玉……山深少盐酪,淡薄至味足。”

黄庭坚《苦笋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作为一篇有趣的小品文,文字清通而富于深意,前人谓之“文字简严,微有讥讽”。

黄庭坚《苦笋赋》:但得宜宾苦笋趣,何惧劝者语"发物"

另一位大书法家怀素,也在绢本上写过书家视为墨宝之《苦笋帖》。其内容仅两行十四个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白。”帖子的意思是告诉友人,(我这儿)苦笋非常好吃茶亦香,快点来分享吧!看来喜爱苦笋的吃货,远不止苏黄陆啊。

黄庭坚被贬戎州期间,根据王羲之《兰亭集序》“流觞曲水”之意境,在催科山下泄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开凿了流杯池留下不少石刻书法作品,《苦笋赋》便是其中之一,是当时文人书法独特的体现。

黄庭坚《苦笋赋》:但得宜宾苦笋趣,何惧劝者语"发物"

黄庭坚真迹"无量寿人佛"

加上有历代文人,如南宋陆游等都不断于此留下了亲笔真迹,在流杯池开刻为石刻书法精品,成为具有珍贵文化价值的历史遗景。至今在流杯池公园的石壁上,仍有保存完好的有"无量寿人佛",几个斗大巨字气势非凡,据考证为黄庭坚真迹。

只是在"曲水流觞"处的岩壁上好几处黄庭坚亲自书写的《苦笋赋》《荔枝绿颂》《安乐泉颂》,以及陆游等书法作品遗迹,虽得到宜宾人的多番精心维护,由于刻制时间久远,字体较小,大多已风化不可识,不免令人遗憾了。

黄庭坚《苦笋赋》:但得宜宾苦笋趣,何惧劝者语"发物"

黄庭坚曲水流觞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