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了印度客人

 用字记录生活 2020-09-02

几年前曾经看过一本书,大概是第一次从文字上比较接近印度,只是现在竟然叫不出书名。

前不久,有邀约,下半年一起去印度?

这个想,但真的难,我回答。

儿子听后,说,妈妈,去那可真有点儿不安全。

那年,儿子将升入大学,我们来到了新加坡。在美丽的校园里,黑瘦的印度人在劳作着,印象特别的深刻。

在新加坡,公民主要是四大族群,华人,马来族、印度裔等。有一个区域叫小印度,是新加坡的印度族群的聚集地,一个印度的缩影。大凡来到新加坡的旅人,会到此一游,感受鲜明的印度风情。

暂且不会去印度,可不曾想到,会在家里近距离的接触到印度人。

周六,有四大一小来家吃晚饭。一家三口是印度人,黑瘦、精干,他们不吃红肉,另一对是新加坡人和来自辽宁的夫妻,平时吃得素些。两个女子是儿媳的大学同学,儿媳定了一个方向,吃海鲜吧。

鲳鱼、墨鱼、虾、青蟹、蚶子,各种蔬菜。老公欢天喜地的在厨房里,一桌子的菜,没什么难度。印度男子对葱油鲳鱼可谓情有独钟,操着不熟练的中文说:好吃,谢谢。对调料还特好奇。

我们从宁波带去的糯米粉和猪油馅,手工加工成汤圆,几乎是每次招待客人的特色甜点,很受欢迎。作为甜点,我们为每人只准备几个而已,怕多吃会厌。

印度人妻问如何制作,又问是否还有现成的,很想再品尝。老公特别的自豪家乡的美食,把余下的未煮的汤圆在他们两家离去时给带走。

事后,听儿媳说起,这样的菜单,他们说是大餐了。饱餐一顿,惬意。

印度人妻目前休息在家专带女儿,她更为羡慕的是有长辈帮忙给带孩子、操劳家务。在新加坡,许多年轻的家庭自己带孩子,请菲佣,祖辈通常是不带孙辈的。

我们和他们碍于语言,交流自然困难些。印度人妻的祖父、叔叔,在北京生活许多年,他们能说流利的中文,所以,简单的话,我们说得慢些,她还能琢磨着听懂一二,但说,也只会几个简单的单词。尽管如此,在年轻人的谈笑风生中,我们感受到快乐,阳光。

印度是一个古老文明之国,很向往用双脚去丈量、用心去体验。理想可以有,万一实现了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