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人的故事

 用字记录生活 2020-09-02
《悉达多》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1922年在德国出版的这本书,经常看到有人推荐,怀着好奇,我终于读了。
 
悉达多是一位古印度的贵族青年,英俊聪慧,人们热爱他,对他兴致勃勃,坚信他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然而他却无法让自己喜悦,作为一个婆罗门之子的他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阿特曼”还没有达到。为了找寻根源,求得心灵的安宁,他离开家乡,他的好友乔文达和他一起加入沙门,走上求道之旅。

这是一条艰辛的路。在聆听佛陀乔达摩宣讲教义后,乔文达追随他而去,而悉达多继续自己的探索。他在摆渡人的茅屋,过了许久以来他第一次在室内睡眠一晚,过渡去了城市。

在城郊遇见名妓迦摩罗,如此美丽,心生欢喜。他在长期的苦修中淬炼出一套思考、等待、斋戒的本领,用之结识了名妓,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了顶峰,期间又从商人那里学会了做生意,并沉湎于物质享乐之中。

然而,这样的世俗生活,终于让他感到厌倦、鄙弃。他来到了之前到达过渡口,想结束生命。

这时,婆罗门祷辞中起始与收束的古老之音,“唵”,自灵魂荒芜的一隅传来,他喃喃脱口而出,它常意味着“圆满”“完成”,长眠的魂魄猛然复苏,之前的历程,如此古怪,泥泞不堪,或许是个旋回?他感到胸中沸腾着喜悦,愚蠢多年后又能思想和行动,又能听见心中呜鸟的欢歌,又能跟随它。

河水不停息,永远是在变化之中,常新,然而它却总在这里,不变的。他“沉潜于倾听之中,彻底空无,完全吸纳。所有的声音、目标 、渴望、痛苦、欲念,所有善与恶合为一体,构成世界,构成事件之河,生命之音乐。”

永恒的自我始终如一,而说常新的,是由于个体自我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的生命是个体的自我和永恒自我的结合体。他的痛苦已然止息,他的脸上盛放喜悦,认知了完满。
 
《想我苦哈哈的一生》作者【美】詹姆斯.瑟伯


四十多岁就写自传的人不多,而你在这本书里找不到传统自传里的有关个人成长历程,也找不到“苦哈哈”的悲情文字,相反,读着读着,我竟然不时地笑出声。爷爷、爸爸、妈妈、兄弟,还有见人就咬的一条狗,状况百出,笑料不断。

“在这个不会突然变得美好的世界上,你总有办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勇气。”
 
《孤独梦想家》作者【英】戴维.巴尼特


较之前面的两本书,书页厚了不少,我在早上二时还没读完,只能睡下,白天继续。

生活不易,孤独也是常态。托马斯是英国宇航局送入火星的第一位航天员,谁能想到他愿意踏上这一趟没有回头路的太空之旅,缘自他想自杀。在太空,他想跟前妻作一告别,阴差阳错的电话打错了,接到电话的是患有老年痴呆的七十一岁的老妇,于是发生了一段让人动容的故事。

帮助他人的同时,有时也是救赎自己。即便深陷泥潭,总有人在眺望远方。面对回不去的过往,该如何记住、如何忘却?打开这本书,感受温暖、深沉省思,就不想停下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