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写着作业,我在一旁读着一本《感恩亲人》的书,彼此都很用心,可我的心始终汹涌澎湃,被文中的每一个故事感染着,其实,与其是说感染,还不如说被自己的曾经感动,因为书本里的每个故事都像发生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而是因为自己的文笔捉襟见肘,不能像笔者那样生动的用语言记录下来。尽管如此,我还是抑制不住自己那份对大哥的思念,拿出手机,拨通了大哥的电话。 大哥已经习惯让我省下那两交钱的电话费,都是我打过去,他挂掉,再给我打回来,“妮儿,有事啊”,“没事,想你了吧”我回答,“那好说,周末回家吃饭,我给你做虾米炒油菜”“你在哪儿”“我在临沂,由于雾气太大,不能走,看来今晚得住下了”,我与跑长途车的大哥通着电话,完了,我便久久的陷入沉思,那记忆的长河犹如开了闸的洪水,奔涌而来,情不自禁拿起笔,记入我们生活的点滴。 说起大哥,母亲最爱唠叨“你哥命苦啊,五岁就开始给我点炭炉子,跟着我跑出七八里的路去田里捡柴,下地帮我拾棉花,平时还要照顾你姐弟三个,你们可不能忘了你们的大哥”,说完,母亲的眼睛总是湿润上一会儿。我们何尝不是,记忆最早的一次是我亲眼看着大哥被比他高出一头的男孩一巴掌打出鲜红的鼻血,然后没掉一滴眼泪的背着我,领着我姐离看了那是非之地,后来听妈妈说是因为姐姐贪玩,把那个男孩的妹妹的衣服拽破了,哥哥为了替姐姐赎罪。 十三岁时,大哥就离开了我们共同的学校,当时我家的田地与学校有一墙之隔,由于我们兄妹四个间隔很密,家境不仅窘迫,劳动力仅有爸妈两个,大哥看到别人家的棉柴都已运回家,只有我家的还直立的站在冰封的田地里,大哥一狠心,就做出弃学帮妈妈种田的决定,父母看到家里的窘样,还是忍痛割爱的应了,从此,我们家又多了一个劳动力,我们姐弟三个透过窗子看着大哥像牛一样更作在田地里,每到新学年,我们升入高一年级时,大哥既兴奋,又羡慕,最兴奋的一次是二哥升入初中的那年,大哥使劲的拍着手为二哥进入初中祝贺,就像自己进入大学一样的心情。大哥不仅陪妈妈下田,空闲时间他会横在车架上一种大筐,一边一个的那种,去村外收酒瓶子,当时一个好像挣二分钱,晚上,母亲在煤油灯下边刷那些油腻的酒瓶,边高兴地听着大哥一天的妙闻趣事,记得很深的一次是大哥给我们讲的笑话“今天,我刚进村,一条又大又凶的狗横在路中央,我有点怕,本来想吆喝收酒瓶子楼,可一紧张,来了个谁家的狗楼”,后来我们姐弟三个还时常重复他的话“谁家的狗楼”,大哥会朝我们开心地笑笑。 三年后,大哥已经变得有成年人的思想,在家不会挣大钱,于是又决定外出打工,当年时兴出去干建筑挣大钱,本来妈妈也不同意,可又总是呦不过大哥的决心,最后妈妈含着泪眼看着大哥用包袱包着自己的被褥与饭碗背井离乡去挣大钱,临走时,大哥还特意叮嘱我们“在家要听妈妈话,好好学习,回来我会给你们买好吃的,好玩的”,以后我就天天盼大哥的好吃的,忘记过了多久大哥回来了,小脸黑黑的,头发长长的,衣服上有一片一片的水泥点子,“发了工资光急着回家了,没来得及换衣服,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钱递给妈妈,听妈说好像是112元,然后拿出两根红头绳给我和姐姐,二哥是一支钢笔,还有一种食品叫粘果,就是花生用白糖包起来的那种,当时我们还没见过那种东西,吃起来的味道更是舍不得咽到肚里,那种心情不用说有多高兴,只有妈妈回过头去擦了两下眼睛。那年我上四年级,冬天时兴一种叫面包服的上衣,爱臭美的我拽着妈妈没完没了,大哥回来了,二话没说,吃了午饭就骑着车子走了,回来高兴地说“妮儿,你看,喜欢吗?”我当时的兴奋,自言自语地说“有个大哥真好”,后来听妈妈说我花的是大哥的生活费,现在每想起此事,我心里愧疚的很。 说起大哥,不仅是我们家里的大哥,还是庄里庄乡的大哥,后来家境好了很多,他自己买了一辆三轮车,跑出租,这是村里少有的,不管谁家妇女要生孩子了,老人孩子生病啦,只要有大哥在,他们就不用愁去不了城里,他是我们家的骄傲,也是我们整个村的骄傲。 岁月荏苒,挥挥手就告别了童年,回回头往事成为记忆,而唯一不变的,也不能不会改变的就是大哥的给予与关怀,不知觉我们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室,在经济上,穷的是他自己,富得是我们,刚起步的我要买房,买车,他掏出自己的积蓄,就像小银行一样随便让我们支取,我每每给父母点零花钱,他们总是一句话,“不要,你哥说了,你们生活条件还很差,不让我们要,前两天刚给了我”。可他上班十多年,就是那辆摩托车。思想上的视野,更是比天高,比海大,在他眼里,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自从那一年父亲生了一次病以后,他就给我们下了铁的命令,“以后有事时不能告诉爸妈,我是老大,先告诉我”。不知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哥,去年,家里出了点意外,未曾见过世面的我饭不香,茶不思,大哥跑里跑外给我们和平解决,后来还是放心不下我那胆小如鼠的心,特意约我出来吃饭,陪我逛公园。大姐第一次养鸡就折了本钱,大姐为此出现心情的波动,不知以后如何是好,大哥义无反顾地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要找出饲养的规律与科学知识,就不会不成功,听我的,继续上,大哥打着气,大姐从此搞上了今天的养殖专业,生意火着呢。 大哥一直很留恋家的温情,想尽一切办法牵住我们的手,每逢周末,看到家里人差不多能凑齐了,大哥便口馋了,我炖排骨,你去买几个小菜,你回家拿那只鸡来顿顿,吃伙饭,就这样,在我们家,半月一小聚,一月一大聚,吃着可口的饭菜,聊着幸福的话语,一帮孩子们欢天喜地的在院子里玩着游戏,最幸福的还是古稀之年的爸爸妈妈,一家人好不热闹啊,没有大哥的嘴馋,哪有这家的欢乐呀? 写着写着,儿子的作业完成了,要我帮他听写生字,我读着,可我还在担忧着大哥今晚在车里如何度过,他会冷吗,他一米八三的个子坐在车里又是怎样的休息呢?“我写完了,快读,在想啥呢”儿子又一句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是啊,我岂不是杞人忧天吗,大哥何止是今晚停在路上,三天五日的住在路上不时常有的事吗?谁让他把幸福都留给我们呢,我实在不知道能给大哥点什么,唯一的我天天为大哥祈祷:“但愿大哥一生平安,永远健康快乐”。 作者简介:朱秀琴,山东东营人,就职于广饶街道颜徐学校 有奖征文 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以文会友。由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办,东营微文化承办的首届“微”童年有奖征文活动---隆重开启。说出你的童年故事,跟我们一起来分享……重在参与,重温童年乐趣,一起“玩耍”起来吧! 有奖征文:2016年11月30日-2016年12月3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