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舍是一种幸福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施舍是一种幸福

作者丨郭卫东     摄影丨旅途

      今年夏天的一天,晚饭后,和朋友出去散步,晃到了夜市上。两边的市面上,霓虹闪烁,音响震天,嘈杂的人声伴着大排档锅碗瓢盆的交响,显示着这个不大的县城的繁华和喧嚣。我们要了两个菜,一人一瓶啤酒,浅酌起来。

       这时候,过来一个沿街乞讨的老者,佝偻着背,胸前挂一个黄色的破帆布包,机械地重复着几句相同的可怜的话语,企望能够获得更多一些人的同情和怜悯,以便人们舍得拿出更多的零钱给他。但是,他得到的回报显然远远低于他的期望值,得到的白眼远比得到的同情多出许多倍。等他走近了,我仔细地端详他:六十多岁,面色苍黑,写满了悲苦。脸上的皱纹如木刻一般,斑白的乱发又长又脏,好像有十多年没有洗过。胡须长而凌乱且卷曲,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他那沧桑的身世。这身装扮,夹杂在黄发纹身、丰乳肥臀的红男绿女之间,显得如此不协调。

       我想,他从哪里来?有没有亲人?有的话为什么不管他?民政部门怎么看不见?有没有救助的机制?一天能要多少钱?能吃饱吗?有地方住吗……一边想,一边找身上的零钱。朋友说,这样的人,不值得同情。有很多人都是装出来的,瞎编自己的苦难经历,用来博得人们廉价的同情。我说,就他那模样,还能说瞎话?朋友说这世道,人心隔肚皮,谁敢保证啊?我说不就是几块钱的零钱吗?骗了就骗了吧!找遍身上所有的衣兜,找了四块多零钱,放在餐桌上准备给他。可是,不知怎么,快到我们这里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我们的一身穷气还是面相不够和善,那位老者居然没有到我们的餐桌这里来,又拖着疲惫而沉重的步子挪到我们对面去了。我对朋友说,我把零钱给他拿过去。他说你等着就行,他不会放过我们的,一会儿定准过来。我们就继续喝啤酒聊天。过了一会,我说,那个要钱的人怎么不来了?朋友说,你就等着吧,他还会来的。可是,一直到我们喝完酒,他再也没有回来管我们要。看着那四块多零钱,我怅然若失。

      诚然,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里司空见惯。乞丐并不鲜见,人们的冷漠和麻木更是屡见不鲜。不可否认,有些乞讨者受他人利用,也有极个别的编造谎言骗取人们的同情。我想,不管怎样,真的也好,假的也罢,这些人毕竟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有几个人靠乞讨变成百万富翁?如果真的靠人们的施舍造就几个百万富翁,对社会来说也不算什么坏事,他一定不会忘记自己的经历,进而产生帮助穷人的意识,何尝不是好事呢?我相信,穷未必一定会生出奸计,由穷变富定会长出良心。我们还是要拿出足够的爱心和同情心,给他们以足够的温暖。古人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也许,很多不肯施舍的人,并非都是没有爱心和同情心。他们也许是和我的朋友一样,是出于对他们的不信任,不理解。怕他们是骗子,玷污了人们的同情心。其实,我们的同情心,远没有圣洁到不染纤尘的地步。难道因为极个别的例子,人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受到一点玷污,就能够成为我们冷漠麻木的理由吗?多做善事,承受一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我们这个社会,人们的同情心并非是被这些乞丐玷污掉的,人心的冷漠,道德的滑坡,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反而,这些乞丐倒是成了检验我们这个社会道德滑坡的一根标尺。

       拿出我们的同情心吧!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里鲍西亚的一句话:“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上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性,执法的人尚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每个人心中都有上帝。让我们去享受施舍的幸福吧!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对生命的尊重。

人的爱心和善心应该是与生俱来的。这些美德应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它渗透到每个人的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

                                        编辑丨张旋

作者简介

郭卫东,生于1966年11月,单位:利津县凤凰城实验学校。言为心声,工作之余,喜欢用笔记录生活和情感的点点滴滴。旅行者的梦永远在路上。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王霞   文姐

外联:郭杰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