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岛印象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孤岛印象

作者丨薄纯翠 

    摄影丨李金峰     

 沐浴在正午明媚的阳光中,有时会突然想起二十几年前那些阴沉昏暗的日子。那时侯我住在一个名为孤岛的小镇上,“孤岛”这两个字所渗透出来的那份冷漠和荒凉至今仍让我心生寒意。

 我想,一个人对某个城市或者乡村的感觉是和他的心情密切相关的。孤岛,在很多开发商看来,兴许是那么年轻而富有朝气,布满井架的土地下面,总让人联想到和钞票有关的很多东西。于是,小小的孤岛镇上除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油田职工之外,又增添了许许多多当地或外地的生意人。这些人彼此熟悉,又相互陌生,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语言拉大了他们的距离。这里有激情四射的叫卖和吆喝,却没有我熟悉的乡音。视野所及,到处都是有着一张漠然脸孔的精明的生意人,几乎再也触不到黄土地上扛锄头的人那漾着笑意的憨憨的眼神。在这片热闹又冷清的天空下,我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我像一棵没有根的蓬草踉跄在深秋萧条的大地上。那时的孤岛,在我的眼里,真真是一个极为荒芜的地方。

 在这种时候,我绝对不会去责怪父亲:为什么我们要丢掉土地,而要来这个鬼地方?我知道他也很无奈,因为光靠地里种出的那点粮食,完全应付不了三个孩子越来越高的学费。就这样,在一个靠近年关的冬日,一辆拖拉机拉走了我们那个有些拮据的家里的所有家当。随车同行的还有我们养大的一条狗和一只猫,那条狗叫二信,对人总是特别亲热,到孤岛后一直忠实地为我们看家护院。至于那只猫,在我们到的当天晚上就杳无去向,后来听同村的人有些伤感地说起,在我们搬走后的老屋旁边曾看见过那只猫。对此事我一直不敢相信,难道它和人一样也认得回家的路?那可是一百多里呀!

 猫回家了,我们却只能留下来。在那个租来的大院里,父亲开始了他有些艰难的创业之路。突然有一天,正在学校上课的我,被告知父亲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我知道他是累病的,这劳累完全是因为我们这些孩子。

 寒假里再回到孤岛的家,内心除了固有的寂寞之外又增添了许多悲凉甚至是莫名的恐惧。父亲是家中那个掌舵的人,他走了,我们还有没有未来?况且父亲是那么善良那么优秀的一个人,上苍怎会忍心让他经受如此沉重的折磨?我既心疼父亲,又为一家人将来的生计发愁。船就要沉了,船上的人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毫无办法。

 这个世界上,我最亲的人就要走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父亲累了。只是,在那个黑暗阴冷的世界里,没有温暖的被褥,他睡得可否安心?有了这层担忧,再看病中的父亲,心便时时地揪疼起来。

 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年冬天的一个深夜,父亲高烧不退,胡话连篇。六神无主的我趿拉着一双不合脚的皮鞋一路疯跑着去找医生,因为对此地不熟,在黑暗的街上跌跌撞撞地找了很久也辨不清哪一家是诊所。一不小心跌倒了,抬头一看,竟是一块画有“十”字的招牌,当时心里真是又悲又喜。那一刻我感谢脚上那双刚开始我恨不得扔掉的皮鞋,也许就是它在冥冥之中指引我去拯救我那苦难中的父亲。

 第二年的暑假,父亲的病更厉害了,他毫无食欲,整个人变得又黄又瘦。偶尔精神头好点了,便抱着一把二胡,拉一些听了让人落泪的曲子。我明白他是在感慨他坎坷的一生,但他的眼里从来没见过一滴眼泪,没说过一句泄气的话。在这一点上我似乎永远也不及父亲,他一个人默默地承担了所有的苦与痛,那份刚强令我敬畏。

 由于难以忍受家中无处不在的那种压抑(每日看着父亲郁郁地一个人挣扎,而父女之间又从来没有学会交流,我因为不能帮他减轻一丝一毫的苦痛而感到无比痛苦),我独自一人跑到无人的荒野中采茶棵子叶,下到两人多深的沟里去割柳条,一待就是一整天。黄昏时分,再用自行车带到收购站卖掉,挣点于事无补的小钱。每当收购站的人把4元或5元的纸币递到我手里的时候,我常常觉得羞愧难当,想想自己真没用,在父亲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作为孩子,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竟然是如此的吝啬。

 在孤岛热闹的大街上,每当面对人们阳光般的笑脸,常常会觉得诧异,他们的心里究竟藏着怎样的快乐呢?我心里的苦又有谁知道!每日与无数的人擦肩而过,感受到的却只有无边的荒凉和寂寞。

 在孤岛的生活随着父亲的离世而匆匆结束。搬家那天,望着空落落的大院,我的心里酸涩极了,不忍离开。毕竟这里曾经埋藏着父亲的一个梦,一个想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的梦,而今人去了,梦也碎了。

 我坐在装满杂物的卡车上,望着孤岛一点点离我远去。风划过我的脸,很冷也很硬。

 我心灵的漂泊从此便开始了,直到后来有了自己的家。

 然而孤岛,却再也不忍回眸。

 今天我写下这段文字后忽然发觉,一个人,富也好,穷也罢,他有一个家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他,家中一切安好,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编辑丨娟娟

作者简介:薄纯翠,河口区实验学校初中部语文老师,生于1976年。自幼爱好文学,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喜欢和孩子们共同欣赏汉语言文学的美好,又比较感性,曾被学生称之为“爱哭的文艺青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