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里,那缕香甜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记忆里,那缕香甜甜……

 作者丨葛兰     摄影丨郭之雨        编辑丨娟娟

 冬季的夜风透着一股寒意,从手心凉到身体里,使人瑟瑟发抖。昏暗的路灯照在树上,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凛冽的寒风让下班回家的人们加快了脚步,头都缩在了厚厚的衣帽里,像鸵鸟一般匆匆前行。

 小区大门口的东侧,有个和妈妈年纪相仿的阿姨,在卖烤红薯。每每经过时,那缕香甜都会让我驻足停留。今晚,站在寒风中,阿姨瘦弱的身子,显得格外单薄。我想,若不是生活所迫有不得已的苦衷,像阿姨这般年纪是不会如此辛劳地讨生活了吧?想到此,心瞬间柔软,我迎着那缕香甜走向阿姨,阿姨热情地招呼着:“闺女,下班晚了吧,要一块吗?”炉边静静地躺着四块烤红薯。我说:“阿姨,就这几块了吧,都给我称上吧,这样您就不用在寒风中再等下去了。”阿姨看着我叹了口气,幽幽地说了一句:“真是好闺女啊,总是这样照顾我。”我虽说不知道阿姨的生活处境,但起码今晚,她不用再站在凛冽的寒风中了。

 每年的这个季节,烤红薯那特殊的香甜,那熟悉的气息都会唤起那曾经的记忆。70年代,我们那一方土地,似乎除了红薯,就不会再生长其他的什么,广袤的原野,到处是红薯的秧蔓。

 后来,才听老人们说,那个时候,小麦、玉米产量都很低,只有红薯,才可以养活这方土地上的生灵。红薯的生命力是极强的,细细的一条藤蔓,硬生生地被剪成几段,深深地掩埋进土里,只需浇上一点水,就可以生根发芽,旺盛成一片绿绿的秧蔓来。

 红薯收获的时候,汗水和着欢笑,一个个硕大的红薯,泛着紫红的成熟的颜色,从贫瘠的泥土里刨出来,常常伴随着一声声赞叹。之后的村子,到处悬挂着红薯片,那是晾干后作为一年的口粮要珍藏的。

 红薯收获的季节,孩子们更多的欢乐是烤了吃,那种烤法,极其的原始,在地上挖一个长条状的土坑,放进柴草,架上红薯,等到烤得飘出香味来,再将红薯放进红红的灰烬里,埋好,压上土覆盖严密,闷上十几分钟,然后,一窝蜂地冲上去,扒开,顾不得烫手,也顾不得脸上一道道灰痕,剥了黑黑的外皮,一边吹着气,一边开始品尝。那种诱人的香味,现在回味起来,仍是满口生津。

 欢喜是短暂的,接下来的日子,顿顿饭离不了红薯做伴,红薯的滋味不再香甜,更多时候,如果不是太饿,真是难以下咽。

 到了80年代中期,红薯逐渐退出人们的主食系列。再后来,只有在街头,烤红薯的炉具里才得以品尝。但那段遥远的记忆,那缕诱人的香甜,却让你怎么也忘不掉。

作者简介:葛兰,笔名,齐江燕。一个喜爱文字的普通人。感谢东微这个平台,更感谢默默付出的编辑朋友们,你们辛苦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