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依然是那个放牛的孩子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我依然是那个放牛的孩子

作者丨 李剑峰    图片丨旅途     编辑丨娟娟

 自我六岁开始,一直到十三岁家中买了拖拉机,那头黑牛在周末及寒暑假的时间里都是由我喂养。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不去学校,就有一群孩子或牵或骑着自家的牛出去吃草,这其中必定有我。

 大人有太多的农活要干,放牛都是由孩子们来做,但是这也不是轻松的工作。平原地区不像草原,有广阔的草场,农村生产单干以后,能开垦的荒地都让勤劳的庄户人家利用起来了,留给我们的只有田间地头、沟底渠帮那样的角落,在那种地方只有牵着它们吃草,否则极易啃食了地里的庄稼。

 在放牛的孩子们当中,我应是比较负责的。牛一天吃两次草,所以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自己或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牵着牛寻找好一点儿的草场,为的是让牛早一点儿吃饱,下午也是早早地出去,太阳落山以后才回家。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牛肚子吃得鼓鼓的,我心里就很踏实,如果哪一天牛没有吃饱,我就心神不宁,倒不是惧怕父母责罚,只是觉得父母把牛交给了我,我应该照顾好它,让牛吃饱是每一个放牛娃的基本责任。夏天放牛时各种各样的牛虻不计其数,附在牛身的各个部位,牛自己根本摆脱不掉,于是在牛吃草的时间里我会一直不停地围着牛转,看到牛虻就立即拍死它。半天下来会转得头昏眼胀,但是也有成绩,一下午怎么也得拍死二三百只,两只手掌经常布满了牛毛及黑色的牛血。

 在学习上大家都一样,没有哪一个特别认真努力,家长也不太重视。但是我成绩不错,在我们村同龄的孩子中,我是唯一一个没有留级而读到初中的。到了初中,课外时间仍然是放牛,虽然能从17寸的黑白电视机中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但是我知道那个世界不属于我,我的生活是在黄河最末端的滩区,在我心爱的牛身上,在自家的责任田中,到了年龄成家立业,娶一个本村或是外村的姑娘,然后生一个放牛的孩子,这是我们那一代农村孩子的一般想法。

 在学校里学习不用功,自然地就将精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夏天中午到堤坝下面的水库里游泳啦,晚自习以后打扑克啦,到别的班级里顺一本儿明星贴画啦,或是拿人家几本武侠小说啦,这些也都干过。最愿意干的是跟着大一点的同学打架斗殴,当然我只是跟着看,不参与,而且也没有人欺负我,倒不是因为我有多厉害,或许是由于我年龄最小、长得最弱,欺负我没有成就感吧!两年一直这样下来,到初二期末考得一塌糊涂,基本上都是二三十分,英语更是一鸣惊人,我和同桌一共得了十五分,其中我七分,全级倒数第一,我同桌八分,倒数第二。

 暑假的时间我依旧放牛,但是父亲与我的几次谈话对我产生了不小的触动。父亲说他小时候成绩一直很好,可是当时正值推荐上学,当时没有人推荐他。父亲说我们家的人都不笨,努力学习考个中专是有可能的。没有读高中,是父亲心中永远的痛,父亲不希望他的人生遗憾再发生在我的身上。当时我家一个亲戚在我们中学校长最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于是父亲托他找到校长,将一个复课的名额留给了我。

 复课以后我慢慢地感受到了压力,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复课生虽不是最好的,但应该比新生要强一些,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我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复课生。各科基础都很差,只能从头学起,最要命的是碰上的英语老师和原来的是一拨,都是民办老师突击培训两个月后匆匆上任的,说这话真没有歧视民办老师的意思,那一代老师的整体水平差是不争的事实,英语更差。一直到现在我都认为那时是我最努力、最出成绩也最充实的阶段之一,每天晚自习后,不少同学仍然要在教室里再学一会儿,我都是最后离开教室的那几个学生之一,早晨也是早早地起床,点起蜡烛默默地看书。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当时的状态为什么那么好,整个人像上了发条一样,每天都是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学习起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曾经有一次语文老师让提前预习《醉翁亭记》,第二天临下课时老师让我读一下,我没有预习自然读不通顺,念得磕磕巴巴。大家知道语文老师文字功底扎实,别看平时斯斯文文的,批评起人来真是尖酸刻薄。老师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于被批评者或是坐立不安,可是于旁观者而言也不失为一种享受,所以那时很希望语文老师批评学生,只要不是批评自己。临走老师留下一句话:明天上课继续提问你。白天上课,没有自己的时间,到了晚自习以后,开始读《醉翁亭记》,等到别的同学都回宿舍了,我还在背。第二天早晨上语文课,老师如约提问到我,让我再读一遍,于是我将课本一合,一字不差地背诵了全文。老师看了我一会儿,用手推了一下眼镜,笑了。

 就这样学了一年,初二结束时,大部分学科成绩已经赶上了,只是英语差一些,那时所有的课文都背得通熟,不会什么语法,考试的时候看着哪个顺眼就选哪一个,就这样也能得六七十分。到了初三,终于换了一位东营师范毕业的英语老师,从那时起,才开始懂了一些语法,英语成绩也在慢慢地提高。到初三下学期,总成绩基本能到前三了,最后一次预选考试,考得不是很好,但应该是我县北部几个乡镇前100名,因为那一年县教育局做了一次改革尝试,县里两所高中各自截流100名最好的学生,不再允许他们考中专,也不再经考试而直接升入高中,我是其中一名。

 那年五月份的一天,我骑着自行车,带着被褥到利津二中报到,走在二中的校园,看到同年级的学生还在为中考拼搏,感受到老师们赞赏的目光、学生们艳羡的神情,心里也是沾沾自喜,我知道这是我努力的结果。不管别人命运如何,我是那次招生改革的受益者,高中三年是我人生最努力的两个时期之一,也是知识增长最快的时期。在这时期受到了很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帮助与教诲,也结识了很多的兄弟姐妹,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顺利地升入大学。

 实事求是地说,自大学毕业以后,虽然不是特别出色,但工作一直很顺利,工作做得不是最好的,但是也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没有什么压力,也缺少动力,所以慢慢地有些懈怠甚至是放纵。孔子说“四十不惑”,可是我觉得自己的疑惑越来越多,悔悟也越来越多。试想自工作起就专注于任一方面的学习或研究,到现在都能称得上专家了,正如现在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无论你是否有天赋,只要你在某方面花费一万个小时的话,你就能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可是我却浪费了十余年的时间,而且是人生中最为珍贵的十余年。

 前几天读《雍正传》读到鄂尔泰“揽镜人将老,出门草未生”之句,突然发觉自己也有些白发了,正应了王国维的那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总以为自己仍是青春年纪,岂不知已是人到中年,老之将至。以前年轻时,有很多人对我讲要努力,要不然肯定后悔,当时不以为然,现在才知道那是他们最深切的感悟!其实不只是他们,以前读过的劝学的诗句如“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青春需早为,岂能长少年”等等,我想可能都是作者人到中年之后的感悟吧!

 这两年感触也多,有时候也想表达一下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可是下笔之后,每次都发现自己的词汇真得是匮乏,无论如何也描述不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直到这时才发现,我真的是读书太少了。每次回家,看到六十多岁的父母仍然在劳作,总是想把庄稼侍弄得最好,回到自己的小家,看到儿子在学习上也是不甘居人后,总想超越他前面的几名同学,自己不免有愧色。中年的角色,本应是父母的骄傲,是孩子的榜样,纵然做不到伟大,但也应努力地向前进取,像当年放牛时一样,像当年复课时一样,像当年的高中时期一样,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才是本应该有的态度。

作者简介:李剑峰,1978年生,原利津付窝乡人,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现工作居住于山东滨州市。偶有想法,诉诸笔端,有作品发表于东营微文化、苍山夜语等网上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