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搬 迁 记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搬  迁  记

图文丨马红霞   编辑丨文姐

 从2018年4月9日搬迁工作组进驻十六村,开始测量、评估、定价、签字完成了一套手续, 5月15日,爸爸给我打电话说,工作组通知搬迁了,一周之内必须搬完,三天搬完的按正常价款给,超过三天一天扣五千元。哥哥决定17号也就是第三天开始搬家。

 15、16号两天滂沱大雨,16号早上六点我去收拾东西,爸爸说工作组通知因为下雨可以延长两天,但主意已定,早两天晚两天没有什么意义了,17号早上六点,我到家时爸妈已经在收拾,天阴沉沉的,一会儿哥哥侄子还有侄子的几个朋友都来了,胡同里车已经开不进来,因为整个村子为了搬迁家家户户盖房子路都堵了,现在着急的,只能用三轮车运到大公路上

 新式家具只有一个挂衣橱,可是爸爸宁可要他的木头箱子也不要挂衣橱,因为租了个两室一厅,本身房子里还有部分家具,所以就放不了多少东西,家里有好多木头箱子都是他从东北钉好运回来的,平时用着的四个箱子,下面两个对开门上面两个向上开口,他说:“我什么都可以不要,但是这个箱子一定要带着。”大件,哥哥和小伙子们一会儿都运到车上,麻烦的事是零零碎碎的小件,从老辈留下的东西多的数不过来。

七点多,天又下起了蒙蒙小雨,妈妈还没有绝决要搬走的意思,所以好多东西没有打起包来,没收拾利索,爸爸嘴上一直说着不要了,不要了,但是看看哪一样东西都那么的好,那么的有意义,妈妈说:“人家来和我说了,大娘,甭着急,慢慢搬就行。”所以她看到大家七手八脚把东西都运走,很是着急:“这些零碎的我慢慢用三轮车往那带就行。”

到中午爸妈需要的基本上都给搬走了,院子里人来人往,有相似的有不相识的,有来剜婆婆丁的,有来拔艾草的、薄荷的,有来收破烂的,有的是捡破烂的。

下午三点等我回家,妈妈的床还是原封不动,她还是不让搬,”我晚上还要睡在这儿,我自己用三轮车慢慢往那带就行,人家说叫我甭着急。”她很明白非搬不可,但还是迟迟不肯离开,村里已停水停电,脚底下到处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晚上是不可能再住到这里了,所以我强行把她的被子给包了起来,趁天没黑连他俩一起拉到了租住的地方。

  18号早上六点我赶到租住的房子,虽然是72平米,但是两室一厅,所以看着也非常宽绰,满屋里堆的大包小包的,我把厨房里的东西各就各位,电磁炉微波炉电饭锅电饼称还有各种铝锅不下七八个,这还是送人的送人,没拿的没拿。饭后爸妈返回十六村。

下午三点在单位忙完赶到家的时候屋上的窗户门都没有了,被收铝合金的买走了,像老人没了牙齿、眼睛,苍凉之感顿生,已不忍目睹,到处狼藉。侄子在拆空调、太阳能,等搬到新楼房它们还能继续它们的使命吧。

妈妈床上昨天留下的被子、浴盆已经在中午被侄媳妇给送到了租住的地方。

高强度的两天,我已身心疲惫,80多岁的老爸老妈比我还要操心,能干,但他们却没有说一个累字。

女儿的宝贝小狗包子被人领养走了,院子里只剩下三个大坑,果树被挖走了。随便一个屋里随处翻翻不一定能翻出点什么来,到处是木箱子木板子桌子椅子,妈妈睡的那张实木床竟然没有人要,也实在没有地方放,看着总有些心疼,我着实心疼的是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果树草药。

  19号上午到家的时候院子已面目全非,村东面响起了隆隆的挖掘机的声音,工作组开始拆房子了。我把院子里的韭菜都割了,找了几个花盆,把妈妈的丝瓜苗给移到里面,铲了点韭菜根到两个花盆里,还有一盆花含苞待放,竟没人要,我整理了枯叶搬回家,过两天开得竟是艳丽、热烈。  

       需要铲土时才发现几张铁锨、小锄、好几个小铲、镰刀之类的东西一个也找不到了,只好去前邻借了一把铁掀完成。两个铁桶一直用来装水,我千嘱咐万叮咛,让爸爸一定带着,然而也不见踪影。

     中午12点侄媳妇给我打电话说:“我爷爷订出去的大铁门还不来拆吗?挖掘机已经拆到咱东胡同了。”我抓紧给老爸打电话,爸爸说:“我和人家订的是下午五点去拆门,那看来等不到五点了,我抓紧时间去和他说一声,别给人家耽误事。”那个人还没有电话,老爸连饭也没吃,就到13村去找他去了。    

    下午当我想起来想把几件“老古董”没人要的东西留张照片的时候急急赶回家,大铁门拆走了,大约三点钟,东边那条胡同已经房倒屋塌,我们这条胡同正在拆着北头西边第一家,姐姐也过来了,还有哥哥和侄子、侄媳妇,我和淘宝一样找出来的老物件好多都不见踪影了。侄媳妇既能干又有力气,还会过日子,爬梯子上帮我和姐姐掰了香椿芽,以前香椿芽只吃头茬,也吃得极少,今年妈妈剁的香椿芽我吃着特别的香,看着鲜嫩茂密的香椿叶被废弃实在心疼。  

      在我和姐姐的说服下,侄媳妇答应把床带走,这张床全部是用实木钉起来的,非常重,都是爸爸从长春托运回来的木头,也是爸爸的心血。胡同北头的第一家已经拆完,胡同里砖头瓦块没法走,南头也开始拆了,好像是与时间赛跑,晚一会儿房子就会拆到我家,三四个人抬着床,从砖头瓦砾上面走到大公路。  

     快四点的时候,周围的挖掘机还在轰隆隆地响,我们胡同的挖掘机偃旗息鼓没了声音,一会侄子来和我说,在挖北头东户的时候墙倒了,把卖火烧的**给砸在了底下,只好暂停了。

  21号早上我跑步回家,站着的房子已不过半,这是老家的最后一张照片了,晚上听妈妈说下午我们的已经拆了,22号早上绵绵细雨,没去成,一天在班上心神不宁,牵肠挂肚。

23号早上当我到达16村的时候,眼前一片废墟,家里的枣树只留下树冠,树干不知被谁锯走了,至少他最后的生命没有被埋于瓦砾之中,而是有伯乐相识了。废墟里一位拾荒老人在费力地翻找着。那台伤人的挖掘机还静静地呆在原地。

  走在村里的路上(两户签字晚的还没有搬完,通往村外的一条路还是畅通的),有几只小燕子,一直徘徊在地面,他们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没搬的这家门窗没有了,主人正在往外搬东西说:“燕子想在我这里安家了,可惜这也保不住了。”何处是家,吾将何安?


一根扁担,我也曾用它挑过水。

翻出的小画书《封神榜》,1984年版,小时候爱不释手的读物。

看看哥哥的装束像不像铁道游击队员

妈妈用来盛面的瓮,被埋在废墟之中了。

作者简介:

马红霞,东营广饶,金融系统工作,喜欢运动、旅游,喜欢大山深处的静谧,更喜欢窗前捧书沉思,向往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生活。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老家的小院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文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