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叔侄友缘 作者丨徐怡祥 摄影丨王高山 但凡不是用金钱和利益建立起来的关系往往能持久也可靠,我和正邦就是这种朋友关系。 我俩是同村同族,论辈分,我管他叫叔。我俩既是叔侄,又是挚友,历经四十多年,一直心心相印,相交甚笃,可谓叔侄有缘。 记得1978年是我俩第一次长时间分别。那时,我还在老家当大队干部,正邦叔就去青岛参加工作了。后来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滨州(当时叫北镇),两人聚少离多,相见恨远,由于通讯条件很有限,只能靠频繁的书信往来,互通情况。再以后,到了1986年,说来真是天随人愿,机缘巧合,正邦叔也举家迁调到滨州。打那我们算是挚友重聚,相处的机会就多了,反正很少有一个月不见面的情况。时光飞逝,如今都退休了,本想退休后自由支配的时间充裕了,相约一起聊聊天,喝喝茶,摄摄影,旅旅游,蹭蹭老年大学,再培养一下共同的兴趣雅好。但在四年之前,在北京定居的女儿生了三胞胎,我迫不得已背上行囊北上京都带薪打工去了。忙的时候连续13个月没有回过滨州,彼此惦念有加,只有通过电话或微信交流各自近况,以此聊慰思念之情。 2015年9月27日是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除了必须给远在东营的老母亲打个问候电话外,特意给挚友正邦叔打了个电话,自然言语之间流露出殷殷思念之情。当夜,我就收到了正邦叔发来的短信: 月饼飘香时, 传来问候声。 佳节望明月, 焉能不动情。 相知四十载, 友情贯一生。 何时共举杯, 畅饮两三盅。 收到短信,我捧读再三,不免有些动容,待情绪稍稍抚平,已经睡意全无,昔日其乐融融、共度愉悦时光的场景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竟然激活了我小小的诗兴,当即和到: 四十余载心相通, 亦叔亦友亦道同。 岛城北镇两相望, 一纸调函喜相逢。 咫尺京滨恨见少, 可怜天下隔辈情。 聚首何止三两盏, 千杯邀月醉秋风。 同年10月19日,一个天朗气清,秋高云淡的日子,正邦叔发来一则短信,说他在郊外放风筝。我猜想,彼时他肯定是面对雁阵徘徊,放眼四野寂空,回眸以往缘聚,触景顿时生情。果然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南飞雁鸣麦苗青, 北国香山叶正红。 常思与君结伴游, 中海岸边慢慢行。 相思相盼难相聚, 唯有短信寄深情。 但愿劳逸记心间, 岁近花甲需保重。 鞠躬尽瘁为儿孙, 幸福快乐在其中。 且喜三娇日日壮, 争先恐后喊外公。 京都风光无限好, 可知家乡月更明。 更有挚友盼君归, 细斟慢饮诉别情。 这意境,这情愫,怎一个感动了得!既流露出款款思念之情,又饱含着暖暖关怀之意。我立马放下手头所有的活计,几乎一气呵成并在第一时间回复到: 真情流露,才思飞扬,肺腑心声,文笔酣畅。感慨之余,顺口一溜,权当和之。 香山红叶纵多情, 不及中海月色明。 日间含饴逗三宝, 夜深思友难相逢。 互勉修得体康健, 老本老伴老友情。 期盼挚友早相聚, 细斟慢饮话别情。 人在忙碌的时候,在劳累的时候,偶尔也会情不自禁地忙里偷闲,翻阅思绪,整理心境。还是那年的12月5日,我俩已是一年多没见面了,我突然鬼使神差地回忆起当年去寿光羊头汽车站送别正邦叔去青岛的情景。思念所致,感慨系之,信口拈来: 三十八年弹指间, 送君东进羊头站。 定居岛城吃皇粮, 君非我农令人羡。 十余载后再聚首, 互帮互助亦互勉。 如今叔侄又两别, 无奈孙辈绕膝前。 且待京城返滨日, 结伴夕阳享晚年。 信息发出,收回思绪,心里暂时踏实了许多。不料不日之后,又收到了来自滨州的回复: 悠悠往事浮联翩, 百感交集泪潸然。 羊头村口依依别, 快马加鞭一溜烟。 道是春风得意人, 实为失群一孤雁。 由农变非一瞬间, 终身汗臭味不减。 常思与君欢聚乐, 云程阻隔难相见。 终是真情感上苍, 天助好友重团圆。 暂时分别为儿孙, 千辛万苦心也甘。 相约最美夕阳红, 乐游万水与千山。 其实,在早些年没有手机没有微信的时候,单靠信笺往来,鸿雁传书,偶尔发发小感慨,动动小矫情,类似真情倾诉的文字表露比这多得多。随着光阴的流逝,有些桥段逐渐模糊淡忘了,但大多还是记忆犹新的。 我常想,人生苦短,友情为上。珍惜身边的相识,感恩当下的遇见,即便到老了仍然不乏幸福甜蜜的回味,这些回味也将会成为一生宝贵的精神食粮。 相处以诚待人,交友将心比心,认识就成朋友,见面都是缘分。叔侄有缘,叔侄友缘。 作者简介:徐怡祥,广饶县大码头镇央一村人,滨州市教育局退休干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