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赵能”其人 作者丨张玉华 摄影丨曹新庆 “赵能”是何须人也?相信很多人知道,本山大叔乡村爱情剧里的那个说话磕巴的刘能吧。今天要说的这位“赵能”,不是剧中人物,而是我的同事——小琴。 第一次见小琴,是十三年前,在参加新单位招考的面试考场。那时,尚不知她的名字,角落里的她,一件肥大的衣服套在臃肿的身上,松松垮垮,头发随意地盘起,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细打量,哦,原来是一位准妈妈呀!那时,她已快临盆,拖着笨重的身子,略显吃力,但是脸上更多的却是淡定、从容和自信。 后来,跟小琴有幸成为同事,并分在同一办公室,慢慢地跟她熟络起来。小琴大我一岁,也算同龄人,但她做事的干练、沉稳,我却望尘莫及。而且她天性豁达,为人热情开朗,跟谁都相谈甚欢。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她似乎很少跟人生气。 其实,小琴这样的性格跟她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小琴的父母身体不好,长姐如母,所以很小她就挑起了家里的重担。照顾体弱的父母,年幼的弟妹。十几岁,地里的农活她就样样精通:播种、除草、喷药、插秧、割稻……家里烧火做饭,也是一把好手。尤其是佩服她烧的一手好菜,而且那娴熟的手法,锅碗瓢盆,鸡鸭鱼肉在她手里犹如变戏法似的,不一会儿功夫,色香味俱全的饭菜便端上了桌。 以前,我因住单位宿舍,加之天性懒,总不把吃饭当回事,所以有幸经常受她邀约,成为她家的常客。最喜她对象不在家,因为那时我可随心所欲,想躺便躺,想坐便做,毫无拘束。最喜欢吃她做的菜,她知道我喜好咸汤,所以,每次去她家,紫菜汤,西红柿汤、鱼汤、萝卜汤……她都会变着法的做。我喜欢静静地看着她做菜,并不是我不想帮忙,反倒是她嫌我碍手碍脚。我静立于她背后,谈笑间,看她把一盘盘饭菜做熟出锅。特别惊诧于她做饭的速度,而她总说自己做菜是天赋异禀。每次,我都插一句:“天赋异禀加熟能生巧,就如你的名字,勤快人,不能比呀!”看,她做的紫菜汤,墨绿的紫菜在汤中荡漾,松软泛白的蛋花,翠绿娇嫩的香菜加以点缀,香气缭绕,让人垂涎欲滴。 小琴最拿手的当属包饺子,那才叫一绝,无论和面,调陷、擀皮、包饺子,那速度,那技法,比起饭店大厨,也不差毫厘。瞧,她伸手快速抓过一张面皮,用竹片儿抹上肉馅,刮在面皮上,然后,手指灵巧地用力一合,再一攥,往边上一扔,便出现了—个圆鼓鼓的像猫耳朵似的饺子,翘着两个尖尖的翅儿,不一会儿功夫,两大盖帘的饺子便呈现在面前。 小琴无论对谁都是一副热心肠。记得有一段时间,她迷恋上了早餐做肉夹馍。这下可好了,她的邻居,以及办公室的兄弟姐妹有口福了!每天早上,一起床,她家的对门、楼上楼下,就能吃上她亲手做的免费的香喷喷的肉夹馍,大家都说,能摊上这样的好邻居,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还有办公室的同事亦是如此,那段时间,谁也不担心饿着肚子上早自习了。 那日,照例去她家做客,看到了两个高个子的男孩。聊天后得知,其中一个是她的表弟,另一个是是她表弟的同学,因学校住宿问题,暂时借宿她家一段时间。表弟还好说,可是面对表弟同学的请求,她完全可以拒绝,可是她却欣然答应,感动得男孩的母亲湿润了眼睛。她却笑笑说:“放心吧,你们也不容易。”本就不大的房子,暂且不说,两个半大小伙子住进去有多么不方便,就是每天的饮食起居,其中的麻烦,也可想而知。并且这一暂住可好,一住就是几个月,不得不佩服她的仁厚善心、她的热情宽容。 小琴的对象在家里排行老三,家中最小,自然老人的宠溺也就多了些。时间一长,妯娌之间的矛盾就像勺子碰锅沿,在所难免了。那年春天,因一件事,妯娌之间闹起了矛盾,让她一度心焦。为了缓和矛盾,每次见面,小琴总是心平气和、笑脸相迎。到聚餐之时,电话提前打去,一大家人的饭菜包圆,洗碗涮筷,端茶送水。每次聚餐后,她累得腰酸背痛。可是,她说,只要一家人和和美美,这点累不算啥!后来,也许是大家想通了,一家人何必闹成这般,话说开了,也就一笑了之了! 工作上的她也是雷厉风行,尽职尽责。国家二胎政府放开以后,前年学校里急缺老师,怎么安排课?领导也犯了难。这时候,小琴主动请缨,跨年级带了两个班的语文课,外加一个班的班主任。不为人师的您可能不知道,小学两个班的语文课工作量是何其大?每天光作业就需要批改100多份,小学阶段的语文课,课时又多,再加上写教案,组织各种活动,还有班主任日常一堆琐碎的活,想来就让人头疼。我不免替她担忧:“你行不行呀?别逞能呀!”“没问题的,坚持一下一年就下来了。”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到了她眼神里的坚定,我了解她的脾气秉性,所以也不好再说什么。那段时间,看到她每天楼上楼下地跑,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闹钟,那工作效率,令大家瞠目结舌。而且在期末总评中,无论是两个班级的成绩,还是各项活动,都走在了同年级的前列,令人不得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能人也! 对待班上的学生,她更是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她班上有一个男孩,父母离异,可怜的孩子跟随不靠谱的父亲生活,男孩父亲酗酒成性。别说学习了,就是有时孩子的吃饭都成问题。身为班主任的她,经常是放学后,不见男孩父亲的踪影时,她便牵起那双孤寂的小手,朝着自己家的方向走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放学回家的那条林荫路上,树荫拉长了一大一小两个身影。 现在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她,每天更是忙得似陀螺,再加上婆婆生病住院,陪床的也总是她。但是见我却总不忘那句,没事的时候,去我家玩,给你做好吃的。每到这时,我总是调侃,快回家看孩儿去吧。她也总是笑笑,不耽误!真诚的笑容依然挂满脸庞。 那天听她说,趁着假期,她要陪母亲去济南看病。 我劝她说:“弟弟妹妹大了,让他们帮你分担一些。”她莞尔一笑:“她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不错了。再说,有我在,娘也安心。”是呀,她就是这样,里里外外总是闲不住,也许忙活惯了的人,闲下来反倒不自在吧。 有时候,我在想:她自己的小家、娘家、婆家,还有单位,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她却总能应对自如,她咋这么能呢?于是,大家送她的这一雅号“赵能”,也算实至名归了! 作者简介:张玉华,就职于东营区一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