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劫 道 儿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劫 道 儿

作者丨牛朋

摄影丨曹新庆

 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们说,晚上别出门,有“劫道儿”的。劫道儿,有时候也叫“短道儿”,反正就被人在路上拦下你,然后通过恐吓、强迫等手段,劫取你的财物,让你很不舒服,而对方却不劳而获。

 那个时候,劫道儿的很多,可以说挺普遍的现象,到了晚上,不管城市还是农村,总有那些“夜游神”们,他们或是三三两两,或是成群结队,出没在那种一般大队伍不会出现的黑灯瞎火的小路上,等待着可能据为己有的“收成”。

 因为这种卑劣的行为带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甚至可能会导致后果升级,无限放大,所以也会成为大人吓唬孩子的“有力武器”。

 我就遇到过两次劫道儿,一次是跟高同学遇到的,另一次是我自己遇到的。

 14岁的时候正好上初中二年级,也就是1988年吧,在寒假前的一个周末,我跟高同学骑自行车去西城老商业街玩。就在街心公园门口附近的路口等红灯的时候,遇到了两个年轻人,一个带着鸭舌帽,一个穿着军大衣,现在回想他们的装束应该是技校生的样子。

 “住下!”鸭舌帽男子一把抓住了高同学的自行车把,压低声音但是很有力度地说道。

 “有啥事?”高同学把自行车停下,但是腿还跨在自行车的大梁上。

 “走,去个人少的地方说说!”鸭舌帽男子还是压低声音说。军大衣男子紧跟在鸭舌帽男子身后。

 “我又不认识你,凭啥跟你走!”高同学气势上丝毫不服气。

 这个时候,军大衣男子的身子往前靠了靠,披着的大衣被风一吹,我看到了他藏在大衣的左手里攥着一把明晃晃的匕首。

 “妈呀!”我的心一下子就跳到了嗓子眼。

 “你走不走!”鸭舌帽男子有些不耐烦了,不停地问着高同学。但是,高同学就是不走。而这时,绿灯亮了,高同学说:“走啦。”叫着我就过马路去了。

 而我回头看了看,两个男子仍然在路口站着,贼眉鼠眼地四处乱瞅,可能在寻找新的并且胆子比高同学要小的“猎物”。

 另一次遇到的劫道儿,就是我17岁的时候了,是我自己遇到的。

 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外面黑咕隆咚的,大路上没有路灯,两侧都是露天的水沟。我在西城的黄河路上走着的时候,穿着一件风衣,脚蹬一双拖鞋,隐隐约约看到有两个黑影在路上晃悠。“可能是醉汉”,我也没多想,因为那个时候路上醉汉很多,车少,也没有酒驾之说。

 而这个时候,两个黑影向我靠近,然后一前一后把我夹在中间,很有封我后路的意思,其实我紧张极了。

 “哥,有烟吗?”前面的黑影得有一米八,很高大但是挺瘦。

 跟我说话呢。“没有,不抽烟!”我没忘了淡定一下。

 “呃,那没有烟,就给点钱花花吧!”黑影说话声音不大,但是我已经感觉到了压力。并且我回头看了一下,身后的黑影也向我靠近了一点。

 “没有钱,但是我家就住在这里。”我不管黑灯瞎火的他们看见看不见,我就往北边一指,那个时候那是海河路办事处大院。

 “噢。”两个黑影竟然慢慢后退,然后一起快步往西边走了。

 我也赶紧拖拉着那双不听话的拖鞋,快步往家走去。

 坐在沙发上,我反复回味,这俩是劫道儿的?经验不足?还是我表现的比较淡定反而让他们不淡定了?要不他们就是新手放不开。不管怎么样,以后再出去可得注意了,毕竟遇到劫道儿的,总不是好事。

 现在,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治安环境的改善,城市配套的完善,劫道儿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了,甚至是很少听到了。但是这不等于绝迹了,要想根除这种危害社会安全的丑恶现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加强安全防护,加大打击力度,让这种卑劣的行为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退出我们的视线,那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

作者简介:牛朋,山东东营人,生于1975年,从军12年,转业到市公安局工作。喜欢文学,现为东营市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