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音回荡飘思绪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群音回荡飘思绪

作者丨李树华

初冬时节,初一同学联系我加入门家中学群,我进入后就参与到热烈的群聊中。天命之年的我们大都语音聊天,问候声、歌声声声有情。我的思绪在飘荡,仿佛又回到了母校。

在我的中学时光中,最难忘的是在门家中学上初中一年级。当时正值全国恢复高考,老师的勤奋敬业、同学的天真烂漫都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

那时,学校还没有用上电,晚自习我们自带煤油灯照明,灯光昏暗,烟熏火燎。有一天晚自习前,我点煤油灯不小心洒了煤油,就用废纸擦拭干净,然后将废纸揉成团拿到讲台上点燃, 再用手掌使劲往空中颠。火球是烧手掌的,因此越颠越快。正当表演尽兴时,我猛一用力,火球竞飞到墙角高处接近屋顶的位置,燃着了耷拉着的半根苇子,火苗便蹭蹭地蹿上去引燃了苇箔。我慌了神,同学们也乱喊乱叫。大家赶紧提来水,用舀子泼,由于屋顶高,泼水不太准,忙活了好一会,过火周边仍有零星火苗。班长福宾急中生智,脱下鞋来往火苗上扔,我也拿鞋学着他扔,我们连续不断地投掷,就像扔手榴弹一样……火终于扑灭了。

好险呀!我的心差点跳出来。回到自己座位上,不时有同学投来异样目光,教室里出奇的静。一会儿,班主任张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去一趟。他治学严谨,脾气硬。我忐忑不安地走进办公室,心想这回不是挨批就是罚站,可他没发火,只是语重心长地教育我。

我不喜欢语文,因为我记忆力差,老是背不过东西,还经常提笔忘字,母亲唠叨我“属老鼠的撂爪就忘”。

有一次,张老师布置了语文作业,我和小赵没完成,平时我俩学语文也不认真,他就动怒了,于是把我俩叫到办公室门口训了一顿。见他余怒未消,我俩不但低头认错,还自愿体罚——相互打十板子。小赵先拿起木板打我,往我大腿上打,一下比一下厉害,疼得我嗷嗷直叫。我接着以同样的方式打他,头几下打的他嬉皮笑脸,我就不解气 ,决心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将木条立起来,那可是像刀背一样的薄呀,同时用尽全力向腿中间打去。只听小赵哎吆一声,大哭起来。老师听到后就责怪我,我呆呆地笑笑,不好意思了。

升初二时,我考入大赵中学重点班,张老师也被选拔到这所学校教我们班语文,并成为骨干教师。这是后话。

我偏理科,又因为名字的关系,同学们就叫我“数理化”。其实,我爱学物理源于我的虚荣心。记得刚入学不久,一次物理小测验我得了一百分,物理老师在班上表扬了我。发下试卷来一看,我漏了一道大题,实际应该得八十五分。这个错误被我发小看到后,就在班上直嚷嚷,我生怕露馅便给他使眼色,他不言语了,这时物理老师走过来,像是听到了但没说啥。物理老师挺喜欢我,经常提问我,鼓励我,这便增强了我保“第一”的信心,学习物理更加刻苦努力了。

物理老师现在是中国石油大学教授,提起他,同学们都感到荣耀。

学校体育课几乎不上,虽然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是老师的法宝”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要说体育设施,那就是土操场中间有个篮球场了,篮球架是本村木工做的。年轻教师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打篮球,我这“大个子”也有时参与。有一次篮球赛,我上场了,由于不懂技术规则,就不顾一切地阻拦数学老师投篮,结果把他的额头挠破了,掉下了指头肚大的一块肉皮。他一副懊恼的样子,批评了我两句。他还是我们门家中学临时负责人,很注重形象,却因为我的“傻愣”使他脸难看,真是悔得我肠子都青了。他是有能力的,后来转行从政。

初一学生中,我年龄最小,大部分比我大一二岁。生源是三个村凑来的,刚入学时,原来的三个班长轮流任班长,我是其中之一,后来我任劳动委员。爱劳动应该得益于那时的锻炼,当时有校田,有劳动课,我是带头干的。我用粪叉出过圈肥,用上夫的推车推过粪。推粪是很累的,我只有十二岁,推着两满筐粪往近百米的校田运,歪歪扭扭的样子像跑旱船一样,汗水浸湿了衣服……劳动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师生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喜悦。

秋后,作物秸秆需储存起来以备冬季取暖。有一天下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我们几个男同学去抹草垛。我将秸秆垛好,他们和好泥。我想露一手,因为这活我曾跟父亲干过,就一会儿抢着铁锨甩泥,一会儿用泥板抹垛顶。太阳落山了,同学们放学陆续回家,我也眼看就要抹完垛顶了,但由于忙昏了头竞找不到泥板了。泥板可是我从邻居家借的,就着急乱找。

这时一个小女孩突然站在我面前,笑嘻嘻地说:“李树华,给你找到泥板了,”说着就递给我。我真是喜出望外,使我感动的不仅因为失而复得的工具,还因为叫喊我的名字,而我并不认识她。从此我就留意她,她是低年级学生,我们的教室相邻。她圆圆的脸蛋,一笑一对小酒窝,很是可爱……

韶华易逝,如白驹过隙。同学们离开母校已四十年了,我们的老师也大都退休,虽然忙于家庭或事业少有谋面,但心中那份情谊似陈年老酒,历久弥新!

作者简介:李树华,网名长修树,利津县人,喜欢文学,曾在《黄河口晚刊》《黄三角早报》《东营日报》和《山东信访》发表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