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路对面的车灯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马路对面的车灯

作者丨翟慧鹏   摄影丨茶醉   

有人言“父母的呼唤是世上最美丽的声音”;有人言“父母是我们披荆斩棘后不可触碰的底线”;有人言“提及母亲,我的笔便跪着爬行”。从我呱呱坠地,父母便倾其所有地护佑着我,帮我顺利迈出第一步,实现自我价值。

一次偶然机会,我从某小区门口经过,看见那里停着一辆银灰色的小轿车,亮着车灯,车里坐着一位明显已是人母的女士。不似寻常人在等人时闲搓手机屏幕的样子,她一直盯着马路对面的学校门口。不久,从校门内走出一位穿着校服,背着粉红色书包,扎着马尾的小姑娘,小姑娘看到了马路对面的轿车立刻笑了起来,同时坐在车里的女士打开车门,站在车门处看着小心翼翼过马路的孩子。小姑娘走过马路,那位女士俯身和她说了几句话,小姑娘便又蹦蹦跳跳地往小区里面走了,女士看着孩子走远,驾车离开。

接连几天,我在几乎相同的时间看到这相同的一幕。几经思量终于明白,原来这是一位等候女儿放学的母亲,既想放手让女儿学习过马路,又担心女儿的安全,便想出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她并不和女儿一同回家,显然女儿放学的时间还不是她下班的时间。她大概要算计好女儿放学的时间,在单位里放下一切手头的工作,准时赶往小区门口等候,待女儿安全通过,再匆匆赶回单位。也许为这短短几分钟的“等候”,她请假还要与领导颇费一番口舌。

然而,谁又能说这个孩子没有同时期待着妈妈的出现呢。妈妈亮起的车灯,是她过马路的勇气和安全感。妈妈一直在守护着她,是她的钢铁女侠。

由此,不免想起我的学生时代,父母也是这样一直在等候,一直在守护。初中阶段骑自行车,父亲每晚也骑自行车去接我,再和我一同骑回家。高中阶段坐校车,父亲每晚在小区门口接我,看我下车后还会顺势接过我肩上沉甸甸的书包。读大学,远在千里之外,父亲每次把我送到淄博火车站,因为是晚上的火车,所以父亲送我上车之后还要在车站附近的小旅馆住一晚,第二天早上再赶长途车回家。

读本科加之读研,我异乡求学共七年。返校,我总是要花高价买白天的车票,而回家,我便可以买任意时间、价位相对低的车票。因为我知道,无论我何时到家,总有在车站接过我行李箱的父亲和在家为我备下丰盛餐食的母亲。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爱还包括离别。而我从未真正离开父母,父母是我初心之所在,父母让我的人生有去路也有归途。无论我身在何方,父母总是会为我亮起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作者简介:翟慧鹏,1991年生,山东东营人。爱生活、爱文字的女青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现自由职业,正在努力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