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去的童年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失去的童年

作者丨高向玲   摄影丨旅途

我和弟弟相差一岁,3个月大的时候,我便跟了奶奶,奶奶用鸡蛋和米粥喂养活了我。

爷爷早已过世,我成了奶奶全部的希望和寄托。我们相互依恋,相依为命。童年的时光,奶奶牵着我的手,走遍了小村的家家户户,村中的角角落落。放学不见奶奶,我会满世界寻找。而奶奶也会经常在我教室的窗外经过,就为了能看我一眼。童年的我失去了母亲的照顾,却得到了奶奶加倍的疼爱与呵护。

寂寞的童年里,好像有无数漫长的时光,像极了慢慢爬行的蜗牛。童年的村庄外是成片的杨树林,遮天的白杨树哗啦啦的歌唱,天籁般的声音令我流连忘返。我常常坐在大树下,望着白杨树硕大的叶片和叶片的缝隙中透过的闪耀光亮。我在树林里寻找过野兔和筑巢在地上的小鸟,寻找过蘑菇,和小伙伴们玩过捉迷藏,那是我童年如梦如幻的乐园。可是一条小河的开挖令我失去了这一切。我曾在以后的岁月中寻找,到过好多地方,可我再也找不到那片白杨林,找不到那样一个地方。

那条小河很快开工了,大树被连根拔掉,无数的红旗插满了赤裸裸的大地,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标语张贴在村口。很快家家户户的家里都被安排进了前来挖沟渠的农民工,我和奶奶的家里也住进了一支有十多人组成的民工队,他们在屋子中央的地上铺满了厚厚的干草,上面铺上草席,一张大大的通铺从屋子这头铺到那头,他们还在西屋的婶娘家开起了伙房。从此,我寂寞的童年中一段快乐的时光开始了,时值40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怀念那十几位民工叔叔,怀念他们收工后快乐的歌声,他们带给我的大馒头和从没有吃过的好东西。怀念他们在夜晚此起彼伏的鼾声,在有狗不断吠叫的清冷夜里,那么温暖,那么踏实。我更怀念那位大哥哥把六岁的我抱在怀中,教我认字的场景。

这样的日子好像过了很久很久。

直到有一天,他们对我说:我们就要回家了。

我忙问:你们家在哪儿呢?

在一个很远的地方啊。

你们还会来吗?

会的,我们会经常回来看你的!

从此,幼小的我天天盼着他们的到来,可是他们再也没有来。我开始不停地问奶奶:他们家在哪儿?我要去找他们。可是奶奶说:太远了,我们走不到。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许在某个寂静的午后,也许在某个黄昏时分,我会突然听见他们收工回来的歌声,听见那声声快乐的呼唤,一种酸苦的思念充满了我寂寞的童年。时至今天,我早已忘却那些个亲切、温暖的容颜,但那些鲜活的影像和场景却常常在梦中重现。就像旧时光的老照片,泛黄的记忆里是回不去的怅然。

奶奶的动作变得越来越迟缓,我偷偷看见她晒晾棉被时,艰难的够不到晒晾的绳子。看见在清凉的溪边,她去端水的手在不停地抖。

忘了铅笔盒去到学校,奶奶送到铅笔盒给我,我第一次看到她背影的蹒跚,一直凝视了那个背影许久。好多年过去了,那个背影成了我心底里最深的疼痛。

有时候,站在奶奶的坟墓旁,我会感慨时光的流失,敬畏冥冥中不可知的力量。可我再也感触不到那个我熟悉和温暖的怀抱,看不到那个慈爱注视我的眼神。

于是,我终于知道有些东西会突然失去,再也不会回来。就如同我的白杨林,我的民工叔叔,我的奶奶,还有我永远失去的寂寞童年……

可我却固执地等待着,翻过一座高山,童年的白杨林突然出现在眼前。奶奶会在梦中出现,让我看见日思夜想的奶奶慈爱的脸。等待着有一天,在街道的转角,看见那个抱我在怀中的温暖青年……

作者简介:高向玲,山东利津县人,就职于利津县中心医院,现任医院妇委会主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