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 逢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重逢

作者 丨徐怡祥     编辑丨文姐

    1982年,惠民师范首次面向当时惠民地区12县中学民办教师招生,当年招生6个班300余人。一年以后,根据地区教育局要求,通过个人意愿加考试选拔,遴选80人,组成“生物专业班”(习惯上称“大班”),以应对各县市高中生物教师严重不足。后来,生物班同学在不同工作岗位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今年是师范毕业35周年,在班主任李洪杰老师建议下,作为一班之长,很希望能组织一次班级同学聚会。谨作此文,期待与久别的同学们重逢。

公元1982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闪即逝的光影。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

那年好像都没发生惊天动地的事情。

可偏偏就在那一年,

一场普普通通的考试,

改写了你、我以及300多位兄弟姐妹的余生。

从农业户口到非农业户口,

从民办教师到师范学校在读的学生。

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转折,

这是一个半拉农民的重生!

这不单单是一个人身份的改变,

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孜孜以求的梦境!

这些人大多鏖战过高考的战场,

也许只差几分就是“985”或“211”的学生。

不甘于名落孙山后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刻,

那年第一次面向中学民办教师招生。

虽然考取的是中专学校,

他们却笃定来日要成就一番大事情。

同班同学年龄差距较大,

有的私底下竟以叔侄儿相称。

个别老师年龄比学生还小,

因为他考大学的时候还没读完高中。我们深知学习机会来之多么不易,

甩掉头顶的高粱花子立志补回失去的岁月青葱。

黎明晨读、挑灯自习、恨不能通宵达旦,

追求知识、如饥似渴、巴不得凝固时钟。

课余时间培养兴趣习练琴棋书画,

阅览室里最常见到同学们的身影。

出板报写心得比成绩争先恐后,

打饭菜刷碗筷学雷锋身体力行。

有时候人在教室思绪也开小差,

内心里盘算着自己私密的事情——

已婚的,惦记着妻子在家侍奉老人哺育孩子,

还要起早贪黑把责任田耕种。

有孩儿的,挂念着娃娃尚小嗷嗷待哺,

当爹的不在身边老婆孩子有谁来疼。

订了婚的,琢磨着怎么结束我非你农的尴尬姻缘,

单身狗们,绞尽脑汁变着法子约上帅哥美女去看场电影。

每到周末下午最后那一节课,

有的同学归心似箭无心听讲,悄声把“天气预报”播送。

其实老师早就看透了大家的心事儿,

有些考试也会网开一面以“及格”相送。

天寒地冻的早晨留恋被窝不愿跑操,

就怕听到刘洪奎主任那急促的哨声。

最期盼再来一次解剖鲫鱼或者兔子,

打完牙祭却没记牢解剖的要领。

怪只怪食堂的白菜光长菜帮,

霉变的玉米窝头又辣又涩不吃又不行。

最诱人是街边那热气腾腾的油条包子,

还有叮叮当当敲着板子吆喝的天津大饼。

看一看饱饱眼福也就罢了,

穷学生囊中羞涩还得回到学校餐厅。文娱活动还算是丰富多彩,

体育比赛尤其搞得水起风生。

尽管年龄偏大或者腿短腰粗,

那也得学习中国女排全力拼搏尽其所能。

因为唯旗是夺是咱生物班的班魂,

不论篮球排球还是体操田径。

文艺晚会大家也不甘示弱,

独奏、合唱、快板儿还有诗歌朗诵。

不信你听——山青青,水碧碧……

忽然想起独唱高山流水有知音的李什么苹。

周末消遣只能去百货大楼或者影剧院,

一包瓜子儿就着一场《人到中年》的电影。

偶尔结伴也去爬爬郊外的黄土城墙,

想家孤闷了就朝着老家的方向可劲地吼两声。

苦中找乐的学生岁月是一生的宝贵财富,

回首往事记忆美好满满都是兄妹深情。

我慨叹,

往事如烟,回忆如风。

往事如烟哪回忆如风!

忘不了,

80位兄弟姐妹手足情深的岁月,

忘不了,各任课老师含辛茹苦谆谆教诲的疲倦身影。

忘不了这一串串闪耀光辉的名字——李洪杰、李光尚、李松俊、张秀芳、朱晓燕、葛玉灵、侯登奎、宋学英、李敬书、张学谦、魏耀番、宋新民、胡斌、傅俊荣,

还有……等等、等等。

那一幕幕,仿佛昨天历历在目,

这一件件,记忆犹新时常萦绕在睡梦中。再回首,

蓦然间我的母校不见了踪影。

却原来,

她穿着本科的外衣,流淌在人文历史的长河中。

尽管母校从中师长成了大学,

可我依旧念念不忘“惠民师范”这个壮美名称。

学富德高身正是每一位老师留给我们的永恒印象,

学而不厌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诲人不倦是我们对惠师精神的发扬传承。

我们想要感恩

感恩每一位老师师长如父的教诲化育之情。

我们当然留恋

留恋曾经的芳华、温馨的校园和琅琅的书声。

我们还要致敬

致敬母校锻造了我们一生的信念和职业笃定。

我们也要怀念

怀念因忘我工作、过度透支而英年早逝的老师、学兄。

我们更要憧憬

憧憬老师长寿、同学健康、家庭幸福、国家富强安定。屈指算来,

告别母校依依分手整整35年整。

35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匆匆。

35年,

在人生的长跑中可是半拉子路程。

35年,

我们从三七分头、马尾小辫变得白发丛生。

35年,

我们在各自岗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35年,

我们建功立业成就了点滴功名。

我们自豪地向各位老师汇报,

我们骄傲地向伟大的母校说明——

我们班不乏全国、全省的劳动模范,

我们班更多的是春蚕蜡炬式教坛标兵。

我们班有共产党的十七大代表,

我们班有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还有不少政界精英。

一个班涌现出三届“党政代表”,

就连清华、北大不佩服都不行。

大班就应当担当大任,

大班就该有大美风景。

80人都不辱惠民师范响亮的名字,

80人都倾尽心力付出了大半个人生。

转眼间,我们都已经或即将退休告老,

还没顾上歇歇脚呢,转身又去伺候孙子外甥。

奉劝您年老活累花钱多但不要上火,

就权当帮衬儿女奉献隔代带薪打工。

老了老了赶上了这么好的时代,

放开了二胎你要不生只能怪自己身体不行。

我期待——

期待着35年后再来一次重逢。

今儿咱可说好了,

在座的各位缺一个也不中。

到那天,咱扔掉拐棍健步走来,

共同举杯再敬百岁寿星李洪杰老师第一盅!

作者简介:徐怡祥,广饶县大码头镇央一村人,滨州市教育局退休干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