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 美 的 风 景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最 美 的 风 景

图文丨孙洁

这还没出正月,我就开始想念云南哈尼族的阿妈了。

今年春节,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十几名少数民族表演者应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暨黄河文化馆之邀来到东营,为“黄河文化馆里过大年”活动增光添彩。

黄河文化馆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城南部,2018年5月29日开馆,总面积20351平方米,展陈面积10928平方米,是全面展现黄河文化和东营地域文化的窗口。今年春节期间,黄河文化馆在原有常设展览的基础上,推出“西双版纳少数民族风情展”“欧洲古董扇子展”和“沿黄纺织文化展”三项特展。同时,邀请云南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和东营本地庄户剧团带来精彩的民族风情展示和吕剧表演。

在展馆二楼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少数民族表演者们身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弹起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载歌载舞,与前来参观的市民和游客一起互动。听带队的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馆长介绍,他们来自彝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

身穿绣花衣裤,头戴缀满彩线球和银饰品的小帽,银项圈、彩珠链层层叠叠挂在胸前,一连几天和年轻人一起忙前忙后的是年龄最大的哈尼族阿妈,今年62岁。她是哈尼族布艺制作非遗项目的省级传承人。一见我走近她面前的手工艺品展示台,阿妈就热情地招呼我挑选一条布艺手链。她个子不高,却动作灵活,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

“这些都是我亲手做的,用哈尼族土布做的。”她一边摆弄着几件不同款式的装饰品,一边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没想到,阿妈的普通话说得相当地道。

“这上面的珠子都是天然的,树上长的,中间的孔也是天生就有的。”很快她就自作主张地选好了一条手链,并且亲自给我戴在手腕上。

“这个也是我绣的。”她招呼身边的一名同伴坐下。“我来教你绣这个。让他们给我们拍张照片吧。”原来,阿妈还会自导自演呢!

转眼到了正月初六,为期四天的演出将要结束,第二天他们就要集体踏上返程了。第一次来山东,第一次来东营,怎么能不去看黄河呢?

才下午四点半,冬日里的太阳就早早躲进厚厚的云层,朦朦胧胧的像一轮满月。黄河大堤上倒没有什么风,一点不觉得冷。河道里见不到冰,河水浅浅的,缓缓的,悄悄的,几乎没有一条波纹,看不出流动。

这里是万里黄河进入东营的第一站。从青藏高原一路奔波而来的母亲河在这里来了个近九十度的转身,再漫步138公里就将投入渤海的怀抱。黄河带来的水土,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景观和环境。眼下草地还没有返绿,但是大家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啊!终于见到黄河了!这就是黄河!”

“和我想得有点不一样,我以为黄河是站在这边,对岸都看不到的呢。”

“黄河是从哪边往哪边流呢?”

“东营是在黄河的上游还是下游呢?”

“什么时候黄河里的水最多呢?”大家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陪同前来的黄河文化馆领导为大家一一解答。

我提议每个人都在摄像机镜头前说几句话,阿妈说了一遍,但感觉不大满意。“我重说一次行不行?”

“我是来自云南大山里的哈尼族的女儿。来到这里,我很高兴,也很荣幸。感谢黄河文化馆,感谢东营的朋友们。我们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不是自己家的,是大家的,要好好地传下去。希望大家有机会到西双版纳来。谢谢!”她微笑着鞠了一躬。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回好玩我下回来。”黄河大堤上又响起自弹自唱的云南山歌,引得偶然路过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驻足观看。

返城的汽车还没驶离黄河大坝,坐在最后一排角落里的阿妈就用哈尼族语言唱起了山歌。来的时候,阿妈一定是心急地第一个上车,才“抢”到了这么好的位置,返回时又坐在了老地方。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用歌声来表达心情,应该是他们自打会走路、会说话就掌握的一项本领。阿妈唱得动情,我却一个字也听不懂。

“姑娘,我给你解释一下你就懂了。”阿妈不紧不慢地说,“我来到东营,看到东营的帅哥就心动了!如果他是像水一样能喝的话,我就把他喝了带回去;如果他像路边的花一样能摘的话,我就摘了带他回去。但他不是水,也不是花,不能带回去,真遗憾!所以我就说,把黄河边的土带回去吧。”

布朗族大哥插话了:“应该带一把土回去,撒到我们那边的河里,用那个水浇花浇菜。”

阿妈又唱起一段山歌。“如果是找到一个自己爱的人,不管多远,我都会嫁来这里!”阿妈笑了起来,脸上的皱纹更美了。“我今年都62岁了,我是不会再嫁人了。”

阿妈呀阿妈,你这么皮,不怕家里的阿爸知道吗?我想这样开个玩笑,脱口而出的却是:“好浪漫啊!”因为我明白阿妈的心意。

阿妈接着说:“这次来东营,第一次见到下雪,长这么大从来都没看到过雪。还有就是第一次见到黄河。回去可以好好和家里人说说了。”

是的,从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自己会想念阿妈的。我想喝一喝哈尼族阿妈家里珍藏的老树茶;想看一看布朗族大哥如何亲手制作乐器;想在彝族姐妹家边的那条小河里捉鱼;想和他们一起在大榕树下跳舞。

我想,今年春节曾在黄河文化馆里和他们一起舞蹈的人们,不会忘记这些来自远方的少数民族朋友们。而他们也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欢迎他们到来的那场雪;不会忘记在东营品尝到的美酒美食;不会忘记在黄河文化馆里遇到的小伙和姑娘;更不会忘记第一次来到黄河边的那个下午。阿妈的那首山歌已经唱出了彼此心里的不舍。

阿妈们生活的西双版纳是澜沧江流出国境的地方,我生活的东营是万里黄河流入大海的地方。澜沧江和黄河的源头在一起,大江大河的水终有一天还会相聚。而对于我来说,以后想起西双版纳的时候,就和过去不一样了,因为那里也有一条母亲河,也生活着我熟悉的一群人。当我去西双版纳的时候,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想阿妈们现在想起东营来,应该也是这样的吧。

早在78年前,茅盾在其著作《风景谈》中就告诉我们: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人,才是最美的风景。阿妈们没有一个人是专业演员,平日里,他们都要侍弄自己的土地,忙活自己的生计。但是,他们又都是本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有着发自心灵深处的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在我看来,他们原本为配合在黄河文化馆举办的“动情澜沧江——西双版纳少数民族风情展”而带来的表演展示,反而成了今年“黄河文化馆里过大年”活动中最出彩的部分。

也许连他们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而我又开始想念云南哈尼族的阿妈了。

作者简介:孙洁,生于孔孟之乡,长于大秦帝都,以传媒为业,喜文博艺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