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岁月是时光凝成的花,那或远或近的时光里浓缩了生活最本真的原味,但从生活的烟火中穿尘而过的,是一份永远的期待和展望,我看到那从远方赶来的春风,带来了远方的讯息,那结伴的花蕾,那叽叽喳喳的喜鹊,那润了春雨的土地,那即将破土而出的嫩芽在跃跃欲试。记忆的花瓣悠然打开,往事像风又像雨,顺着时光隧道纷至沓来。 父亲承包了几百亩芦苇地,挖了几个大鱼塘,还把一部分芦苇地开垦成了棉田,这是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架势,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父亲遂了自己的心愿,准备好好地努力一番。 于是一年到头,都是父亲忙碌的身影,因为父亲乐善好施,待人真诚,很多亲朋好友,邻里乡亲都愿意来帮忙,父亲都给予报酬,给大家发工资,开始自己想办法筹资进行鱼塘的建设、棉田的改良,朋友来了倾尽全力,盛情款待,临回去每次都给远道而来的朋友带上路费,捎上特产,自己则节衣缩食,他常说,大家都不容易,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谁没有难的时候呢,一个好汉还得三个帮呢。 一天晚上,有辆过路的大车翻进了路边的沟中,父亲发现后把驾驶员救了出来,还自己花钱去雇来了大车把那位路人的车拉了上来,后来和驾驶员成了好朋友。还有一次,有位姓张的大哥流浪到了父亲承包的饭店,当时这位大哥脚受了伤,走路一瘸一拐,伤口早已化脓溃烂,父亲就帮他医治脚伤,还管吃管住,一直医治了好长时间才好。后来这位大哥伤好后还在父亲的饭店帮过一段时间忙,父亲给他发工资,临回家给他带上钱、衣物等。 父亲在他的承包田上度过了几十个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雨雪风霜,沧桑了容颜,不变的是他的信心和决心。父亲喜欢读书,收听新闻,有时还订报纸,家里的书不少,他的床头,桌上经常换不同的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霍元甲》等等,换了不知道多少个收音机,读过的报纸经常是一摞一摞的。还经常考我们一些问题,给我们讲国家大事。他还经常抽空去外地考察一些项目,也许得益于这些理论和实践,他的一些想法都很超前,以至于有时还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认同,甚至我们有时候也不太理解,但我们深信他的想法一定是对的。比如他曾经计划在他承包田的路边,建一个旅游区,想法很好,但需要资金太多,只能往后延,等条件成熟再做打算。他还经常去看望一些村里的老人,给老人钱和物品,因怕老人的孩子知道过意不去,还让老人不要告诉孩子们,他说等有足够的钱就建养老院,他看到有不少老人生活艰难,精神孤独无依,感到很痛心,打算等自己有能力时要为老人们多做些事情。他还为育红班(幼儿园)捐过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人之本分,也是传统美德,父亲常常念叨这些,更是身体力行,付诸实践。 父母都很重视对我们的教育,说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能够自力更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今我们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感谢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养育和教育,感谢父老乡亲的厚爱和帮助,感谢良师益友的一路帮助支持和教导。 父亲的心不仅装着家人,还装着更多的父老乡亲,我们知道春天浇地对于丰收的重要性,记得有时村里有的地方的地浇不上,父亲自己出钱出力跟邻村打交道,用自家的抽水机给村里抽水,各种费用自己全包,他说多花点钱没什么,他不能看着那么多地浇不上,错过农时,影响父老乡亲的收成。 别人有困难他慷慨解囊,自己虽然不富裕但他尽自己所能先帮别人,别人借的钱还不了,有些他就给予免除。有一次,有位邻村的大爷牵着一头牛来还借的钱,说今年没有挣到多少钱,欠了好几年了,到了年底,把牛牵来抵债,大爷脸上写满了忐忑和愧疚,父亲劝说这位大爷把牛牵回去,因为一头牛那时候对一个家庭来说很重要,很多农活都需要牛,父亲说:“老哥,你的钱不用还了,回去好好过年吧。谁都有困难的时候,把你的日子过好就行了,你有困难我再帮你。”看到那位大爷的眼泪都下来了,当时的情形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这样的事情有很多。 父亲还是个公平人,有的人家里闹矛盾,有的就去叫父亲给评理,父亲都是语重心长地说,现在都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了,你们是继续闹矛盾耽误时间,还是互相尊让,齐心合力搞生产,发展经济,多想致富门路。说得人口服心服。还收拾闲置的房子给没有房子的人家住,以至于周围不少村子里的人一提起父亲,都竖起大拇指,佩服他的人品和为人。 父亲善于学习,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还告诉我们书到用时方恨少,要努力学习,多学多练,艺不压身,当时我们似懂非懂地听,现在仔细想来,还真是佩服他的见地。 他常教育我们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是要信息灵通,不要固步自封,要学习传统,还要有自己的思想;要相信外援,但不要依靠外援等等,说起这些我们家每个孩子都会讲出一大堆来,如今在生活实践中我对于这些理论和教导才有了深切的体会和感悟。他说大家都要学计算机和开汽车,以后会普及,在几十年前说这话还真是超前,现在看来还是很有预见性和超前思维的,并且他还说土地是个宝,会越来越珍贵的。 忙碌的生活让他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每年都忙到大年三十,似乎他就从来没有闲下来过。每到秋天收获的季节,棉田白花花一片,父亲和我们还有帮忙的亲友边拾棉花边讲一些趣事,看到那成堆的棉花小山,父亲露出由衷的喜悦,仿佛看到他的伟大作品正在接受检阅。父亲有很多养鱼的知识和经验,什么时间撒鱼苗,养什么种类的鱼,用什么饲料,多久撒一次,他自己都记得很准确,他都仔细研究,决不马虎。到捕鱼时节,看着那活蹦乱跳的草鱼、鲢鱼等在抽浅了水的鱼塘中争先恐后地跳跃,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一年的辛苦化为心里的甜蜜。天道酬勤,父亲用行动为我们做出表率,他还常常教育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要有大的胸怀,自强不息,还要多多帮助别人,要放长眼光,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有人说,父母是子女身后的两座山,为孩子挡风遮雨,山倒了,孩子要成为山,可我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山永远不倒,因为,山在,依靠就在,山在,家就在。 每当芦花飘飞时,我常常思绪万千,想起父亲波澜壮阔的芦苇荡和片片充满希望的棉田,波光粼粼的鱼塘,还有那出没于芦苇湿地的小龙虾,偶有野兔飞跑而过,那是多么美好的画面。我在想父亲也一定常常对着他面前的芦苇荡思索和展望吧,在无数个寂静的夜里,在无数个星星闪烁的时刻,在无数次对未来的凝望里,我的父亲,他一定思考了很多,畅想了很多,也一定回望了很多来时路途上的艰辛和暖意,他正如中国万万千千个勇敢勤劳的农民一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奏响了一曲中国农民顽强拼搏的奋进之歌! 漫步在无边的芦苇荡,侧耳倾听着悠扬的芦笛声,感怀岁月的峥嵘。如今,在节奏不断加快的生活中,是那些源远流长的暖意似明媚的花朵温暖了我们一路走来的路途,芬芳了我们的生命历程,愿我们用心感受这份岁月的厚爱,并不断传承下去,因为,爱,会永恒。 作者简介:王爱荣,网名:春暖花开,爱好文学,喜欢诗歌散文随笔,文章曾在《东营日报》等报刊和杂志发表,征文分别获得过市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用心品读美丽的文字,真诚感受生活的温度。相信美好的事物,会为你带来更多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