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歌 有人曾说中国人是最善于隐忍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还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从这些话中不难看出,隐忍似乎深深植入在我们的心中。 民国时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但是从历史研究角度上来看,民国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时代。民国的王亚樵被世人称为“远东第一杀手”,但是民国还有一个女刺客,被我们所忽略了。 施剑翘,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或许很陌生,但她在民国却有着“第一女刺客”的称号。在她的身上,我们真的可以看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原本施剑翘出身在一个军人家庭,她的父亲施从滨曾是张宗昌底下的军长。1925年,孙传芳担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奉浙战争爆发。当时张宗昌被张作霖任命为江苏善后督办,而施从滨为安徽军务善后督办兼第二军军长,南下迎击孙传芳部。 随后,施从滨再次调任为前敌总指挥,自山东兖州、泰安开拔南进。然而,在这次战役中,施从滨率领的军队战败,他也被孙传芳俘虏了。1926年,施从滨被孙传芳杀害在蚌埠车站南侧,并遭到暴尸三日的惨象。 当施从滨的死讯传回家中后,施剑翘暗暗在内心发誓,一定要为父亲报仇。施从滨被害后,施剑翘写下了“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以此明志。 这时的施剑翘才刚满20岁,手中并没有什么实在的实力,报仇对于她这样一个弱女子,仿佛是很遥远的事。施剑翘一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堂兄施中诚身上,她向依靠张宗昌的关系,为堂兄谋得烟台警备司令的职务。 但是堂兄施中诚的报仇意愿并不是很强,反倒劝施剑翘趁早放弃报仇心思。因此,施剑翘和堂兄分道扬镳,关系也由此破裂。1928年,这年是施从滨逝世三周年纪念日,施剑翘认识了同乡施靖公。 随后,施靖公也知道了施从滨的遭遇,他当时是山西军阀阎锡山部的谍报股长,是施中诚的军校同学。施靖公听完后,就公开表示愿意帮助施剑翘报仇。 施剑翘正在报仇无门的情况下,施靖公向她伸出了援手,她深感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他。于是,施剑翘就嫁给了施靖公,至于两人是否因为看上了对方,还是施剑翘为了复仇,而做出的妥协,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但是施剑翘最起码有了希望,嫁给施靖公之后,却不见他提起报仇的事情,而是把这件事一拖再拖。最终施剑翘还是忍不住问起了施靖公,但是遭到了他的拒绝后。 施剑翘就此和施靖公一刀两断,带着两个儿子返回了娘家。这时距离施从滨被害已经过去了10年,但是施剑翘的内心却丝毫没有放下复仇。 因此,施剑翘吟诗“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并把名字由“谷兰”改成了“剑翘”。1935年,施剑翘的弟弟施则凡从日本留学归来,带回来一把日本军刀,发誓一定要手刃孙传芳。 同年,施剑翘放开了缠脚,并学习枪法。不久之后,施剑翘听闻孙传芳兵败后,寓居在天津的消息。施剑翘随后也来到了天津,但是孙传芳是一个谨慎的人,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所在地。 孙传芳兵败之后,为了避免一些麻烦事,他居然皈依佛门,成为了天津佛教居士林的居士。孙传芳以为这样可以将自己藏起来,但是天津的佛教居士林人来人往,孙传芳躲避的地方不久就泄露出去了。 施剑翘也是从富明法师口中得知孙传芳的住所,1935年11月13日,正是讲经日,这天孙传芳也来了,就端坐在佛堂中央。施剑翘当时在火炉的位置上,离孙传芳还比较远。 施剑翘还是挺机智的,她以火炉旁太热的理由,和前面的人说了一下,她就站到了前排。那人同意后,施剑翘便站起身,在起身后,她握着衣襟下的手枪,快步来到孙传芳身后。 当时佛教居士林中众人都在静心听着法师诵经,施剑翘拿出勃朗宁手枪,对准孙传芳的后脑勺开了一枪,紧接着又朝他的太阳穴和腰部各射一枪。 枪声一响起,众人的魂都吓得九霄云外了,佛堂乱作一团。这时施剑翘将之前准备好的《告国人书》和身穿校服的施从滨的照片到处撒,并大声说出自己行刺的目的。 随后施剑翘被前来的警察逮捕了,但是因为孙传芳的名声很不好,一度想和日本人合作,因此施剑翘的行为对于民众来说,是一件好事。加上施剑翘的家人通过各种关系,把施剑翘从监狱中捞了出来。 施剑翘的复仇之路,真的应了那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是孙传芳在民国众多军阀中,的确是名声不算好的一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