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德之避暑山庄

 hsgzlgg 2020-09-02

       避暑山庄从清帝康熙于公元1701年出喜峰口勘查热河上营,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开始挖湖造堤,至公元1792年继德堂的完工,前后共历康、雍、乾三世,共90多年的时间。避暑山庄总面积为5.6平方公里,占地面积相当于两个颐和园,八个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内有康熙乾隆钦题72景及其他人文景观共120多组群。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修建的背景是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解决了西南边疆的稳定,平定准噶尔叛乱和签订《尼布楚条约》,使北部边疆的紧张局势也得到缓和后,康熙皇帝从军事上、政治上充分考虑继续加强秋狝制度和巩固统治地位,而热河行宫---避暑山庄也是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皇家御苑,地理位置优越,对北方游牧民族起到很大威慑作用。

      避暑山庄丽正门。丽正门既是避暑山庄的正门,也是正宫的正门,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它是个重台城门,有三个长方形拱门入口,重台上建有城阁三间。


       丽正门前正中央门洞上方,镶有乾隆用汉、满、蒙、维、藏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石质匾额,这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体象征。


门前列石狮一对 。


       左右立下马碑各一。用四种文字刻写“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迎面建有30米长的红照壁。布局规格严整,风格质朴秀丽,为避暑山庄的乾隆三十六景之首。

中门北面的门额上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十九年写的一首诗:岩城埤霓固金汤,詄荡门开向午阳。两字新题标丽正,车书恒此会遐方。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

       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热河行宫组成。

从丽正门进,到了宫殿区。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宫殿区采取中轴线控制,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体量较小,采用青砖灰瓦,追求朴素淡雅。与依山就势托起的一座座宏伟壮阔、金碧辉煌的寺庙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不惜施重金建庙,结交少数民族首领,达到安疆固塞稳固大清帝国的目的。

建筑形式采取北方四合院的布局,层层递进,纵深发展。宫殿周围广植花木,或叠石为阶,使避暑山庄宫殿建筑园林化,缓解正宫严肃的气氛。这是避暑山庄造园成功之处。宫殿建筑是皇权的象征,是皇权的物化。这四组建筑因用途不同,所以建筑规制也不同。(但是只有正宫维护的比较好,万壑松风等只能在外面观望)。

正宫建于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修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新修缮,改建,占地1万平方米。正宫有九进院落的建筑群,由丽正门、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组成。其又分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的办公区;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生活区。

正宫(避暑山庄博物馆)平面图。

午门,门额为“避暑山庄博物馆”。启功题写。

正值周末,人头攒动。


内午门又名阅射门,面宽五楹,中间开三门,中门上悬康熙五十年(1711年)行宫建成时,康熙御笔镏金云龙陟匾一面,上书有“避暑山庄”四个金色大字,四周有镏金铜龙环绕。余秋雨说“这四个汉字写的很好,撇捺间透露出一个胜利者的从容与安详。”

    对于“避”字多写一横,我认为这个是异体字,倒不能说是错字,一般来说,异体字的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强调、书写好看对称,或者融入作者要表达的新意等等

康熙、乾隆经常在此门接见官吏及各少数民族首领,并举行射箭比赛,选拔官吏,皇子皇孙也参加表演,看射箭比赛,当时的专有名词叫“阅射”。引见官吏时,在避暑山庄门正中一间地上摆上宝座,铺一个很厚的垫褥,皇帝盘腿坐于上面,门前搭起凉棚,(地面上留有搭凉棚的方形柱础)。竖起靶子,文武官员大约就在铜狮子前叩头回答皇帝的询问或比射箭。清朝官员出缺,每月补选一次,称为“月选”。月选时,文职知县以上,武职守备以上的重要官员,要由皇帝亲自验查,验查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此门之前进行校射。每年去木兰围场行围前后,也常在此进行校射。有时少数民族的王公及皇族成员也参加校射和阅射。校射前由皇帝亲自作示范,射得好的给予赏赐。

内午门前,有一对造型优美、形象逼真的铜狮子。东面的是一只雄狮,右掌下有一绣球。西面的是一只雌狮,左掌下有一只幼狮。有料精良,铸造精细,反映了清代的铸造水平,是清代的艺术珍品。

       这里有一个动人传说:相传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了承德并大肆进行抢劫。有一天,一群日本兵闯入山庄,发现这两个铜狮子很漂亮,是无价之宝,就想抢走,可是铜狮子太重,他们搬也搬不动,于是就分头去找工具。这一切让护院的老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想铜狮子是国家的财宝,决不能让日本兵抢走。于是灵机一动,立即从村里找来猪血,涂在狮子的眼睛上,等日本兵找到工具回来后发现狮子的眼睛红红的,都哭出了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害怕搬动狮子会给他们带来厄运,便慌里慌张地逃走了,这对国宝才得以保留至今。现在这对铜狮已经成了吉祥、平安的象征。

东西两侧墙上是乾隆御制诗四首,其中阅射诗三首、策马诗一首。诗中着重反映和说明了清朝非常重视习武射箭的传统。清朝皇族的祖先努尔哈赤,是靠13副铠甲起家的。早在长白山时,就养成了在深山密林中弯弓射箭的习惯。他们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以武力巩固政权,乾隆在这些诗中表明了对武功的重视。

乾隆御笔诗:

阅射门前却自思,髫龄曾此沐恩慈。我朝家法惟弓矢,即位躬勤继创垂,臂病因之疏步发,身闲原未废骢驰,习劳每以寓观德,右屈还教挺左支  。凭览不能无技痒,欲为又觉有颜怩,廿连十九当年事,回想犹疑众定疑。阅射六韵    甲午季夏  御笔。

乾隆自注:忆予十二岁时,皇祖每御门引见,恒命射于此,若连中则慈容大悦。即位后未尝废弓矢,自壬午年臂病始罢步射  马射犹如故也。大凡习于马者,藉马力原可挽强命中。若怯马者,步射或可勉,马射则不能。故绿旗夸马步一张弓为能,而实可笑也。中不如昔,故愧而弗为,非好逸也。戊辰秋,大西门楼前,较射发二十矢中十九。己巳夏,圣母御楼观射, 十中其九,破的者三。丁丑秋,复于楼下射,屡中连破小的,适哈萨克使臣列观,并有诗纪事。今日之侍卫,经见昔年连中者,  亦不多人,夫自思犹疑,况未亲见者,能不疑乎?

 乾隆御笔诗:《射一首》(乙卯初秋) 

巡狩宁稽除授官,门前次第引来看,随材简职仍馀暇,以己先人与众观。弓燥手柔秋正好,侯空鹄揭月输团,髫龄回忆原兹地,屡中亲承仁祖欢。 


乾隆御笔诗:《射一首》(庚辰初冬)

射是朝家夙所长,承平游豫那宜忘,携来新附控弦部,驻此当年避暑庄。亲御矢弧聊示度,数颁币帛用旌良,树侯叠中休称颂,敬仰前猷敢不蘉。

乾隆御笔诗:《策马一首》(甲午季夏)

策马出石城  阅堤兼阅稼  虽日勑几政  山庄究多暇    外庭弗相见  非美惭且怕  所以间数朝  沿揽必命驾    谁知三五宿  田功殊又乍  此地不种稻  黍高而荞下    一律芃绿云  极目鲜隙罅  浓露润苗穗  爽风翻稏    迩来幸时若  晴昼雨或夜  亦无异涨落  诸事胥妥迓    祗渴望捷音  耆定武功罢

       东西朝房:铜狮子的东西两旁,有朝房各5间,当年是三品以上官员候旨的地方,现在辟为展厅。


 东厢。

兴盛时期的的避暑山庄(第一展室里)。


    展室内景。



   避暑山庄全图,是清代山庄鼎盛时期的全貌图。避暑山庄,又叫“热河行宫”、“承德离宫”。

西厢

兴盛时期的的避暑山庄(第二展室里)


这里展出的大部分是图片。






    满族民间画师兴隆阿所绘《乾隆木兰秋狝(xiǎn)图》的巨帧,长380厘米,宽135厘米。图画中真实地再现了清帝乾隆继承和发扬满族的骑射传统,到木兰围场举行秋猎的盛况。
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哨鹿的方法是黎明前,士兵们潜入山林,身披鹿皮,头戴鹿角,口吹木哨,模仿公鹿的叫声。秋天正是鹿求偶分群的季节,用这种方法将母鹿引出来以便射杀。“秋狝 ”是指秋天打猎。乾隆有一句话讲得十分清楚:“我皇祖建此山庄于塞外,非为一己之豫游,盖贻万世之缔构也”。历史表明,秋大典和避暑山庄的建立,达到了康熙皇帝“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

    这张图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御营,二是猎场。御营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猎场是实际打猎的地方。打猎时都有严明的组织和纪律,伪装成鹿的士兵把鹿引出来后,军士们逐步缩小包围圈,达到人并肩、马并耳的程度,但不能随便射杀。这时皇帝首先出来射第一箭,然后才是王公大臣、将士们依次射杀。图上画的是猎杀鹿的情景。

  进内午门,两边各有乐亭一座。每当庆祝大典或觐见开始,司钟之人便登上松鹤斋南面的钟楼,钟鸣九下之后,先是山庄内各庙宇的钟声齐响,接着外八庙的钟声也相继应和,各种钟共敲击81声。宫廷乐师们在乐亭上开始奏乐,在八音和谐、萧鼓齐鸣之中,百官就位,皇帝临朝。用的乐器包括编钟、编罄、笙、管、笛、箫、琴、瑟、云罗、钹、鼓等。朝廷在避暑山庄主要演奏中和清乐、丹陛清乐和迎导乐等。


澹泊敬诚殿前东朝房为宫廷钟表展览。


    里面有各种精美的钟表,都是清朝时候的,大部分是从欧美传入的,确实都很不错的。钟表应该是那个朝代的高科技了,特别是西洋来的舶来品,除了计时的实用功能外,精致的钟表也是内宫皇室的玩意儿。

    铜镏金狮子表。长方形底座,四花叶形底座衬以红绒,上为金狮,狮子背托圆形表盘,表盘以两枚叶环把,顶托一朵盛开的莲花。




   铜镀金牌楼式转柱表。英国十八世纪。底长53,宽48,通高123厘米。此钟有走时,打点,活动景物及音乐四套机械系统。底座为乐箱,四面镶有可活动的玻璃水法人物布景。乐箱上是一座四角三层宝塔。第一层内有水法矗立在水池中心的假山上;第二层中间为水法柱,水法柱外绕以螺旋形盘梯,顶层塔身上装有两针钟。机械启动后,音乐响起,塔柱转动,水法亦转动。第二层盘梯顶却有一铜球自上而下滚动,掉入盘梯下口的铜兽口中,再被丝杠绞起,再向下滚动,往复不断。同时,下层水池中小鸭,四角人物亦转动,极具观赏价值。

    铜镀金三人自鸣钟,高83cm,长38.4cm,宽28.4cm。镀金花卉,上三人打钟,背为掐丝红叶,顶一圆形柱物,上八个圆球嵌红白宝石,外绕缠枝,洋人打钟时,圆球会转动。

   铜镀金四鹿托钟。通高66厘米,作塔形,分为三层,上层前后是圆形自鸣钟,表盘镶嵌各色宝石,钟上花卉一枝,中层似镀金方匣,上饰镀金饰件,匣外 四角为洋人头顶花卉,两侧双鱼托人匣内是音乐、水法机芯传动部分。下层四角是四只角鹿,背托整个钟体,此钟表造型精美,是清代贡品中的精品。

    西朝房为挂屏展;宫廷挂屏作为殿堂墙壁上的一钟特殊的装饰品。这些挂屏是清代保留下来的避暑山庄挂屏一部分。这些挂屏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内容丰富,是清代留下来的宝贵艺术品。


    紫檀四合边串珠象绣花挂屏。这是件宫廷内极为考究的御用珍品,它的整个画面采用刺绣工艺,象身用7000多颗小米粒大小的珍珠串制而成,並用不同针法绣出山石,树木等,其清雅美观的造型和极富变化的表现手法,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


局部放大。


    紫檀鸂鶒木采集芝仙挂屏。鸂(xi)鶒(chi)木较花梨、紫檀等木产量更少,木质纹理又独具特色,因此以其存世量少和优美艳丽的韵味为世人所珍爱。
    此幅挂屏横130厘米,纵95厘米。框边为三层,外层紫檀边,次层铜边,内层紫檀雕刻回纹边。屏面用珍贵木材鸂鶒木雕嵌艳丽的纹理,独具特色。屏面上半部为漆地蓝色的天空,右边角嵌玉隶书“彩集芝仙”四字。中部连绵的山峰中古松翠柏掩映着瑶台琼阁。殿宇回廊错落于仙山圣水之间。众神仙神态各异,形象逼真,数只仙鹤临空起舞,山石中有灵芝等奇花异草;下部山势渐趋平缓,尽头形成一片水面,小桥飞架,有二神仙缓步而行,二书童抱酒罐、寿桃跟其后,似要与亭上众神仙举杯畅饮。在如此美景中,手拿乐器的二神仙以笙、箫合奏,让人迷醉!屏的右下方有神仙三人和一书童泛舟水上,微风轻拂,碧波荡漾,分享着自然天成的美景。此屏根据群仙祝寿、松鹤延年的寓意制作而成,充分体现了古代艺人的高超技巧。反映了宫廷中人们追求安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紫檀边钿翠花鸟挂屏。“钿翠”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它是利用翠鸟的羽毛的天然色彩,粘贴在所需的画面上,颜色艳丽,经久不褪,技艺高超。


    御题“山近轩”缂丝挂屏。山近轩是乾隆时期在避暑山庄山区修建的一组精美建筑(现已不存),乾隆喜爱,多次驻跸山庄到此处题词诗作歌,留下了很多诗句。此屏紫檀边,屏心用缂丝技法织出“山近轩”风景图案,以避暑山庄中的实景作画,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研究价值。


    澹泊敬诚殿:正宫的主殿。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乾隆十九年(1754 年)用金丝楠木改建,俗称楠木殿。每当夏秋阴雨天气,可嗅到楠木的幽香。据说金丝楠木可以防蚊虫,虽然那天是大晴天,但我走近宫殿确实能闻到那种清新的木香,很怡人。(楠木产于四川、云贵、广西,楠木有香楠、金丝楠和水楠。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纹理优美。金丝楠,木纹中有金丝,在亮处看闪闪发光。水楠向阳一面结成人物山水纹样。楠木殿用的是金丝楠木。因为楠木纹美色雅又有清香味一般都用它做家具,不施油漆彩绘,使家具变得素雅。用它盖房子,只有帝王家才能做的到。1682年,康熙为了营建紫禁城的太和殿,派人到四川、云贵、广西等地采办楠木。康熙三十六年太和殿告成,剩余的部分在乾隆初年,经滦河运往塞外建楠木殿。修建此殿仅运费就达白银13000两,用各类工匠达19万人次,总耗银72000两)


    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天花板735块,均用楠木精雕而成,图案有桃、万字、蝙蝠、卷草等,象征着 “五福捧寿,万福万寿”之意,雕刻精美,为清代雕刻艺术之精品。


    殿外的隔扇门上也雕刻了卷草,蝙蝠,寿桃组成的五福捧寿图,下半部用玻璃保护着。


    澹泊敬诚殿是正宫的核心建筑,无论是建筑格局,还是空间组合,它都是中心建筑,相当于北京的太和殿,是清代举行重大庆典,百官朝觐,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地方。乾隆曾在这里接见厄鲁特蒙古杜尔伯持台吉策凌、策凌乌巴什、策凌孟克。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值乾隆七十大寿,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来到承德为乾隆祝寿。为此,乾隆皇帝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并用藏语与班禅对话“长途跋涉,必感辛劳”,班禅答到“远叨圣恩,一路平安”,其言语表达了乾隆帝对六世班禅的关心与厚爱,加强了清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关系。此外乾隆还在这里接见了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英使马戈尔尼,以及一些外国使臣。

    殿内的陈设与朴素淡雅的建筑格调相协调,大殿的正中设有紫檀凸雕纹宝座、紫檀足踏, 宝座黄缎绣花座褥上放置着青玉如意,红漆雕痰盒;左右两侧设有雀翎鸾羽扇、紫檀香几、紫檀雕纹印匣、铜镀金镂空万字熏筒、角端和太平有象等。“角端”,是我国古代传说里的瑞兽,据说它可以日行千里,每当皇帝断事不公时,它遍会发出吼叫,以此来告诫皇帝做事要刚正不阿。“象”则是大乘教派的代表,象身托宝瓶,宝瓶内插如意,取“天下太平,盛世景象,吉祥如意”之意。





    紫檀镶黄杨木的地坪之上,宝座后靠,设有紫檀耕织图围屏,屏风高3米,宽约4米, 分别由屏首、屏身、屏座组成,雕有夔龙纹饰。

围屏由五扇组成,这幅围屏的屏心图案没有采用皇室惯用的奇花草、富贵吉祥等传统图案套路,而是以精湛的雕工再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男耕女织、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景。图案前后呼应,前为浮雕,后为阴刻,163位农夫喜形于色,忙忙碌碌,处处洋溢着丰收带来的喜悦。将这样一幅围屏放在皇帝宝座的背后,在其它宫廷陈设当中也不多见,可谓是匠心独运,从中也充分体现了一代帝王重农务本的国君之德。


 殿堂两侧的紫檀云龙组合顶箱大立柜堪称中国家具之最,柜高4.46米,宽2.63米,厚0.58米,柜身雕有云龙图纹,背板上分别有乾隆皇帝御题春、夏、秋、冬,渔、樵、耕、读,龙、凤、麟、龟阴刻描金诗文十二首,字体圆润流畅,气宇不凡,可谓书法作品之佳作。 

殿北山墙东西两侧的蓝色布帘下各有16个藏书格,  这里曾藏有康熙时期编辑、雍正时期成书,集天文、历史、农业、医学于一书的巨著《钦定古今图书集成》576套,10000卷。整座大殿古朴典雅之中也不失皇家的安福尊容。    
通长的紫檀包厢案几上陈设着西洋镀金钟表、天球瓶、珐廊鼎等珍贵文物。还有乾隆皇帝贴落《赋得澹泊敬诚》:“处处瞻奎藻,殷殷仰圣情。标言澹以泊,继曰敬兮诚。明志由其要,持心在合并。居存守良矱,烦扰去私营。无欲函三契,有为得一贞。尧茨垂永焕,虞典溯惟精。”。两边一副对联:“先泽志钦承宵衣旰食,民依心切念春雨秋旸”。

    地面铺以磨光的紫檀色花斑石,石色庄重,与殿内色彩交相辉映。花斑石,又名紫花石,是一种珍贵的天然石料。质地坚韧,细腻润泽,温润如玉,图案丰富多变,色彩斑斓亮丽,兼有红、紫、绿、橙、黄等多种颜色。这种石材是由数亿年前海相运动过程中海底的多种颜色鹅卵石经过沉积、覆盖、压制等物理过程形成的,虽然五彩缤纷光彩夺目,但因质地坚硬,雕琢十分困难。历史上一直为皇家所用,禁止民间私自开采。

    殿堂的正中悬挂着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澹泊敬诚”匾额。“澹泊”二字源于《易经》中的“不烦不扰,澹泊不失”。其意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之修身之道”。三国时,诸葛亮在《戒子书》中也曾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告诫后人。康熙皇帝非常欣赏这两句名言,并将“澹泊敬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避暑山庄的修建过程中,康熙皇帝也以“不彩不绘,茅茨不剪”作为指导思想,严于律己,精诚敬业,以保大清江山更为巩固。


涂金雕龙乾隆诗匾:大殿外檐悬三块金漆雕龙诗匾,中间的诗匾写于乾隆当上太上皇第一年,时年86岁,即嘉庆元年(1796年)此诗为:
祖功避暑建山庄,夏五来临岁以常。
佳蔚屡沾昨真渥,浓云复作晓淑凉。
聘观农景时晴好,兼意旅情减泞良。
岭过广仁看色喜,今居太上耀辉光。


  西边匾额题写于嘉庆二年(1797年),乾隆位居太上皇的第二年,时年87岁。诗文:
夜雨朝晴行路宜,广仁岭过众情宜 .
山庄避暑上皇合,御骑习劳子弟随.
讵为耽吟智仁乐,每勤示政旰宵为.
更思秋狝多年罢,家法绳承莫怠之.
至避暑山庄作(丁巳夏月上浣御笔)

    东边匾额题写于嘉庆三年(1798年),乾隆位居太上皇的第三年,时年88岁。诗文:
昨晚雨宜情更宜,山庄于是驻情怡.
途斯旧识不期至,民久乡亲任意随.
巡狩惟勤人事省,御游讵在己私为.
频频望捷仍未已,掷笔促章自哂之.


通过长廊。


    四知书屋: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题名“依清旷”,乾隆晚年改题为“四知书屋”。 乾隆改题“四知书屋”时,曾作《四知书屋记》阐述了“四知”的辩证关系,他认为:“盖微柔阴也,彰刚阳也,阳动而阴静,动无不由静,彰无不由微,刚无不由柔。然而柔能制刚,微能掩彰,静能制动,此乃圣人扶阳抑阴之本义,正心敕政,以及用兵不可不深知所几而作,不俟终日者何如?其凛凛哉!”   
    此殿面阔五间,是皇帝临朝前后更衣小憩,接见近臣和贵客的便殿。四知书屋现在的陈列布局是根据嘉庆初年宫中《陈设档》复原的。此殿中间为过道,东稍间为休息和更衣之所,东次间是接见少数近臣之处,西间,接见重臣、贵宾、军机大臣之所。


    “四知”,源于《易经.系词》里的“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它正是乾隆“刚柔相济、恩威并施”的治世思想的体现和统治手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乾隆曾在此处接见过喀尔喀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胡图克一世、二世、三世,六世班禅和土尔扈特蒙古首领渥巴锡。

       四知书屋现有的陈列布局是根据嘉庆初年宫中《陈设档》复原的,中间为过道,东稍间为休息和更衣之所;东次间是接见少数近臣之处;西间是接见重臣、贵宾、军机大臣之所。  东稍间为暖阁,安有二进落地隔扇罩,正中设有紫檀雕光宝座床,可座可卧。床正中放一炕桌,两边铺设坐褥,隐枕。东山墙上有嘉庆十三年(1808)手书贴落:“刚柔相济政胥协,藏显咸孚治允宜”。以示嘉庆对乾隆所倡导的“四知”的理解、推崇和继承。

       东次间是皇帝接见少数近臣的地方,正中设有紫檀宝座,围屏;靠北壁置架几案,摆有钟表、古玩等,地中间放有薰炉,靠南窗放紫檀绣墩。屋子虽小,却摆放有序,处处体现出皇家气派。

西间是两间联在一起的通敞式大房间,靠西山墙设宝座床铺,地上有铜薰炉以备薰香之用;宝座后面是黑漆边点翠花卉围屏十二扇,上面有乾隆时期名臣刘墉题诗,金廷标画十二月的花卉图。墙上两侧嵌有玉蟠桃献寿挂屏,紫檀嵌博古挂屏及乾隆各种贴落,地上有铜珐琅薰炉

宝座两侧有红几,几上有折扇,玉山子,康熙书临米芾的试卷盒,紫檀嵌玉册盒。

窗下两侧各有四把紫檀椅。当年,这里是皇帝小朝的地方,许多重大的军机政务都是在这里决定的。

       万岁照房:四知书屋后有一排19间房,称万岁照房。庭院开阔,广植古松,有回廊与四知书屋和楠木殿相通环境幽雅。

       以此为界,南为“前朝”北为“后寝”。文武官员及其他男性不得超越此界,否则招来杀身之祸。现开辟为清帝御用瓷器、珐琅展览。这里展出的瓷器,大部分是山庄各殿堂的陈设品,也有一部分是实用器皿,都是清代瓷器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瓷器:十九间房西八间开辟为瓷器展览。早在三干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的青瓷。由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烧造技术不断提高。瓷器发展到宋代,达到一个高峰。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官、哥、汝、定、均)都产生于这个时期,而景德镇也是自宋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的。

元明时期瓷器制作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了清代,尤其是康、雍、乾三朝,臻于鼎盛,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其中康、雍两朝,强调在烧造技术上改进和创新仿古。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乾隆时期的瓷器着重在造型上追求新奇。乾隆以后,我国制瓷业由兴盛转向衰落。总体上说,青花和粉彩瓷器是清代瓷器的主流。  

        珐琅:十九间房东八间开辟为珐琅展览。珐琅俗称景泰蓝,创始于元末明初时期,到了的景泰年间,广泛流行。当时,以蓝色釉最为出色,习惯称为景泰蓝。珐琅是以硅、铅丹、硼砂磨碎制成的粉末状的彩料再填于金、银、铜瓷等器胎上经烘烧而成的釉。珐琅器有掐丝珐琅、錾珐琅和画珐琅三种。掐丝珐琅是以红铜制胎,用细而窄的铜丝掐成花纺轮廓线,焊接在胎体上,再填各色珐琅釉料,入炉烧炼,经磨光、镀金而成。掐丝珐琅色彩丰富,图案规整多变化,釉料丰满,镀金厚重,造型古朴淡雅。錾珐琅是将铜胎由铸造、锤焊而成,錾出凹凸不平的图案,凹处再点煤珐琅釉料,磨光,镀金,器物显得富丽堂皇,有着庄重而醇厚的艺术效果。画珐琅用珐琅釉在器物的胎上画出各种图案煤制,工艺简单,图案变化多样。主要受西方工艺的影响,清晚期画珐琅器物比较多。清代帝王对珐琅的制作极为重视,康熙初年建立的宫廷造办处内设有“珐琅作”。根据宫中的需要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生产规模庞大,数量多,制作精细,风格独特。

 这里展出的珐琅器皿是避暑山庄宫廷内的陈设器和佛堂祭祀器物,少部分是明代传世景泰蓝。这些展品造型规整古朴,图案生动典雅,装饰简练,釉料晶莹透亮,反映了清代珐琅制作的最高艺术水平。

    胭脂地粉彩八宝纹奔巴瓶也称贡巴瓶,“奔巴”是藏语“瓶”的意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政府对呼图克图转世,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即颁发金奔巴于布达拉宫,将转世灵童姓名写在签上,置于瓶内,由达赖喇嘛会同驻藏大臣抽签决定,这就是所谓的“金瓶掣签”,瓷质奔巴瓶即仿此金瓶而制。在密教中瓷质奔巴瓶内常盛净水,上插藏草,以示淋漓之甘露,所以又称“藏草瓶”或“甘露瓶”。密教因修法的内容不同,瓶的种类、色相也不同,因此有多种材质制作。此粉彩奔巴瓷瓶线条流畅,釉质细腻,金彩纹饰在粉釉衬托下更显皇家气派。

    铜珐琅手炉。专供冬季暖手用的小件器物。手炉为椭圆形菱花式,为了携带方便有铜镀金开合式提梁。炉身表面蓝地饰缠枝花锦。此手炉色彩丰富,描绘工致,将吉祥寓意的纹饰融进其中,体现了宫廷艺术的特点。


    铜镀金太平有象:通高40厘米、宽22.5厘米。铜胎珐琅制作,鎏金象背驮一宝瓶,瓶中插戟、阴阳鱼和松、梅等。

    狮钮珐琅印。此印,方坐上置一狮型钮,形象生动,雕刻精美,狮子是吉祥的动物,古时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

铜珐琅盆景。这可是货真价实的“金枝玉叶”


    东西值房:万岁照房前东西两侧有值房个5间,原为存放礼仪用品库房,现为清代帝后用的轿舆展览。


这里展出的舆是皇帝出行时使用的步舆,装饰凤纹的车是贵妃使用的车,还有黄呢小轿、暖轿。


       万岁照房中间三间原为佛堂“宝筏喻”,班禅曾在此佛堂赡拜过。现为通向后宫的过道,东西两侧陈列着一个铜匾、一对铜抱柱楹联和八个石鼓。

    铜匾、铜抱柱楹联:是避暑山庄山区珠源寺宗镜阁的构件。宗镜阁建于乾隆十年(1746年),与北京颐和园宝云阁同模铸造。日本侵华期间被破坏,仅剩此构件。这两件文物不仅反映当时高超的铜铸工艺,也是日本侵略破坏中国文化的实物例证。

铜匾上的题字“海藏持轮”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楹联:梵天阁涌金光聚,香水澜回珠颗圆



    石鼓:即鼓形的石,上刻有文字,用大篆书写,即石鼓文。石鼓文是古代帝王为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王家田猎的最古老的石刻。因为文字内容记述游猎情况,也称“猎碣”,石鼓文是战国秦献公十一年作品。每个鼓上都刻有一首古诗,内容记载的是,周天子派使者到秦,秦公和使者一起去游猎的盛况。石鼓文在汉字书法上占有突出的地位。石鼓于唐初,在陕西雍县的野地上被发现,但未被收藏,后来被移到风翔孔子庙。五代时又失散。宋朝,宋徽宗命人以黄金填嵌石鼓上的文字,陈设于内府稽古阁。
    明清时,相继将石鼓陈列于国子监和孔庙大石门内。清乾隆皇帝,在北京国子监得见石鼓文,恐石久益发残损,仿制两套,以小篆刻字,并亲躬石鼓文的摹勒修撰,一套藏于北京国子监,一套藏于承德文庙内。由于承德文庙辟为学校,石鼓及其它部分供器收藏于避暑山庄博物馆及外八庙。石鼓原物现陈列在北京故宫铭刻馆。



    穿过十九间照房,来到了后宫。

康熙皇帝朝服像

乾隆皇帝戎装图

后宫的主殿,是“烟波致爽”殿。烟波致爽:是清朝皇帝在承德时的寝宫。建于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康熙曾说这里:“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因此,题名“烟波致爽”,井将它列为康熙三十六景的第一景。
康熙 诗曰:
            山庄频避暑,静默少喧哗。
            北控远烟息,南临近壑嘉。
            春归鱼出浪,秋敛雁横沙。
            触目皆仙草,迎窗遍药花。
            炎风昼致爽,绵雨夜方赊。
            土厚登双谷,泉甘剖翠爪。
            古人戍武备,今卒断鸣笳。
            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
  此殿面阔七楹,前后围廓,卷棚歇山式瓦顶。庭院里,绿草如茵,古松如盖,山石散置,极富清新、幽美、自然的情趣,是宫殿区内最具园林气息的一组建筑。


  明间为三间,是皇帝接受后妃们朝拜的地方。殿内陈设富丽堂皇,有金、银、铜、钟表、玉器、珐琅、书画、家具等。琳琅满目,各种古玩多达一干多件。中悬康熙题“烟波致爽”匾一面。匾下为一斗大的“福”字。两侧为乾隆御笔贴对联,墙上有乾隆御笔落。内联:“三秀草呈云焕彩,万年枝茂露香凝”。外联:“燕贺莺迁,乐意相关禽对语; 兰芽桂蕊 ,生香不断树交花”。

康熙题“烟波致爽”匾一面。匾下为一斗大的“福”字。


乾隆御笔落:倏忽飞来落雨稠 五步一枫十步柏 避霖胜波客还楼 即事一首 辛丑闰夏
       北面设有一铺炕,炕上设有座褥、靠背、迎手、青玉如意、红雕漆痰盒、回字境。两侧设有多宝格,陈设各种古玩、盆景等。周围设有各种几,陈设钟表、炉、瓶、盒、画珐琅缸、紫檀半脚。楹联:“树将暖旭轻笼牖,花与香风并入帘”。

       东次间:为皇帝与后妃们闲坐叙话之所。门内有“戒急用忍”匾一面。“戒急用忍”匾原是康熙以苏轼《留侯论》中“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教育皇四子雍正,引用佛经中的一句话题写。目的在于规劝雍正涵养德性,同时借以自勉。自道光七年“秋狝礼废”以来,原匾又残损不堪。公元1860年,咸丰避难山庄时重题四字。

    陈设有贴落、挂屏、古玩、如意、痰盒、座褥、靠背、迎手、文房四宝,多宝格、紫檀边穿衣镜等。


    西次间:为佛堂,是皇帝晨昏理佛堂屋,内陈设有佛龛、珐琅塔、珐琅八宝、铜珐琅五供,乾隆御笔贴落等。


    西稍间:是皇帝寝宫,俗称西暖阁。阁门上悬乾隆御笔“抑斋”匾一面。康熙、乾隆、嘉庆、咸丰曾在这里住过。阁内依满族传统设南北炕。南炕设有文房四宝,是皇帝看书批阅奏章的地方。北炕有落地帐,是皇帝睡觉的地方。

    1820年9月2日、1861 年8月22日,嘉庆,咸丰两位皇帝就在这里去世。著名的辛酉政变也发生在这里。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把举世罕见、珍藏中国历代图书典籍、文物书画和无数珍宝的圆明园抢掠一空,并焚毁。咸丰以木兰秋狝为名,带皇后和懿贵妃及五岁的载淳仓皇逃至热河。留下奕沂留守京师,督办和局。奕沂在英法俄的武力逼迫和恫吓挟持下,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咸丰帝就在西暖阁的炕几上批准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仅《中英北京条约》,就将香港、九龙割给了英国,使中国丧失了大片的领土和主权,香港经受了百年的屈辱。
为了让国人不忘记落后就要挨打这段耻辱的历史,1997年7 月1日,承德市委、市政府在此处挂上“勿忘国耻”铜匾,以警示后人。


    这是宫内的后门,据说当年选妃就从这个小门进去,穿着木屐戴着花冠的妃子要能顺利穿过这个小门的才是美女。也有说是太监背侍寝妃子的入口。


    西所:烟波致爽西侧有回廊相通一小院,俗称西跨院,是清帝驻跸热河期间读书、供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当咸丰皇帝逃到这里避难时,慈禧当时就住在西所。


    后殿三间,东西室为慈禧休息、更衣、梳妆的地方,中室设有宝座,小皇帝同治每天都要到这里向慈禧请安。上方的横匾“与福相迎”是慈禧的亲笔。


中间的两条带子称“福寿带”。

    西所前殿三间是慈禧日常活动的场所。现在陈设的文物是当年慈禧在避暑山庄使用的生活用品。

    慈禧姓叶赫那拉,是满族镶黄旗人,祖籍吉林省梨树县,出身于满族官僚家庭。16岁被选入宫。1856年,生皇子载淳,被晋封为懿贵妃。咸丰死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俗称西太后。她曾三次“垂帘听政”,夺得清政府的最高统治权,把持中国大权长达48年之久。
    慈禧的生活非常奢侈,吃的是山珍海味,用的是金银玉翠,每天的菜看有百种之多。


    那拉氏喜欢赌博、养狗、看戏。她爱斗纸牌,而且只能赢不能输。


她爱玩狗,对狗宠爱倍至。甚至不惜花费银两为狗做了狗衣。


   慈禧讲究排场,从她使用的梳具、茶具到头饰及各种陈设无不由金珠玉翠制成。


    当时清宫中的文化生活不太丰富,看戏成了慈僖的主要娱乐之一。她不仅喜欢看戏,还喜欢演戏,经常在戏里扮演观世音的形象。以显示自己大慈大悲的胸怀。

东所


    按俗语说,住所庭院里前是不栽桑后不插柳,可偏偏在这个院子里长了两棵粗壮的桑树,导游说,也就因为这两棵桑树,咸丰皇帝在此驾崩。 桑同“丧”。
    云山胜地楼:烟波致爽殿后,是面阔五楹、上下两层的云山胜地楼。是正宫区最高的一座建筑,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三十六景第八景。楼下戏台“文明福地”,供帝后听戏。二楼佛堂“莲花室”,为帝后祭月祈福之所。

    建筑特点是楼内不设置木制楼梯,楼外用不规则的云石砌成假山蹬道,顺假山蹬道盘旋而上便可登二楼。这里风光独好,《热河志》记载:“高楼特起,俯瞰群峰,夕霭朝岚,顷刻变化,不可名状。”康熙诗曰:万倾园林达远阡,湖光山色入诗笺。披云见水平清理,未识无愆守节宣。登临此楼,清风徐来,爽气顿生。凭栏北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二楼佛堂“莲花室”,为帝后祭月祈福之所。

       岫云门:云山胜地楼后是三楹的垂花门,名“岫云门”,为正宫的后门。“岫云”二字与云山胜地楼的“云山”二字相呼应。开门可见“望鹿亭”和“驯鹿坡”。当年,这里麋鹿漫游,霭遮树掩。出岫云门,苑景区风光映入眼帘。


宫殿区正宫的后门,门上悬挂“岫云门”匾额。
   松鹤斋:康熙时,皇太后来避暑山庄,居住在西峪的松鹤清樾。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在正宫东面另建一组八进院落的建筑,题名松鹤斋,以供皇太后居住,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三景。(1998年复建)
  整组建筑规整对称,建筑规制小于正宫。主体建筑建在中轴线上,有松鹤斋、含辉堂、绥成殿、畅远楼,两则置有配房。松鹤斋有门殿五间,东西各有掖门二间,二进门三间。进入二门有殿七间,名松鹤斋,后改为含辉堂。含辉堂北有大殿七间,单檐歇山卷棚建筑,前后有廊名绥成殿,乾隆五十七年改为继德堂,供乾隆预立的皇太子爱新觉罗·颐琰(嘉庆)居住。道光十二年(1832 年),此殿供俸道光以前历代皇帝的画像。

山峦区

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山区多处园林解放前多遭破坏,要走路是不可能的了,只有加50元坐浏览车了。


      路面很窄,只能容下一辆车。车行树中,闻着清新的空气,肺里很是舒服。


第一个点,四面云山。这里,是避暑山庄的最高点。


       现在登上的这个亭子叫四面云山亭。它是山区的最高点。亭中长风四达,虽是盛夏,也凉爽如秋。乾隆皇帝每来山庄,必到此一游,并触景生情,写诗多首。其中两句是“绝顶平临北斗齐,座中惟觉众山低。”


远眺承德市区新貌!

举目远望,远处有个显眼的棒锤,名磬锤峰。

       再上车,到了第二个点,“二马道”。这里实际上是避暑山庄的宫墙。


据说是因为可以并行两匹战马,故称二马道。


       这个宫墙,采用的是当地的虎皮石,有着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所以也称虎皮城墙。

上得城墙,就可以看到山下的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


还有须弥福寿之庙,是六世班禅的行宫。


顺山而看,这宫墙就象小长城一样,随山势起起伏伏,蜿延而去。


       第三个点,青枫绿屿。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一景,位于两山之间的山鞍部,为一处庭园,下为悬崖绝壁。此处多枫树,浓荫蔽日。传说乾隆的一个十分宠爱的妃子吉拉,与皇宫中其他妃子发生宫斗,最终死在这里面。


       南部是半圆形的篱笆墙,进月门,东侧有殿三间,面西额题“霞标”,后乾隆改为“罨画窗”,并单独列为乾隆三十六景之弟二十七景。


       篱笆门的正面有南向殿三间,额题“青枫绿屿”,殿后粉墙横隔,墙根山石疏点。

月洞门。这个院子据说是康熙一个爱妃的冷宫,就因她偷看了皇帝的奏折,龙颜大怒,被关在这里煞煞她的威风,结果这个美人一怒之下绝食七天,饿死在这里了。

过月洞门,便是五间大殿,悬额“风泉满清听”。


远望四周,远处的磬棰峰。近处六合塔。


湖景区和蒙古包。

下山了。

       游览车的终点是芳园居。这是避暑山庄里面的买卖街。后妃们可以在这里临时回到市井生活中,暂时忘记宫中的寂寞。

湖区

湖区的游览图


  
       湖区: 避暑山庄的湖区是中外游客到避暑山庄参观的重要区域。湖区集中国南方园林的秀美和北方园林的雄浑,特别是把江南园林的胜景佳境移植到塞外,使它成为“来于天然,胜似江南”的独特风格。

       山庄湖泊总称塞湖,总面积57公顷,其中水域和鱼塘面积为28.7公顷,占湖面13.5%;荷花覆盖面积7.7公顷,占湖面 13.5%,湖中陆地面积16.3公顷,占湖区面积28.5%;湖边地面积为12.1公顷,占湖区面积21%。湖水来源一是山间溪流,二是热河泉水,三是武烈河水。

       武烈河水从北魏郦道元考察至辽金约六七百年间,没有固定河道。到清时期才形成固定河道。公元1701年康熙巡视到此时,发现这里地形复杂,有林木茂密的山峦,有幽静深遂的峡谷,有平坦如茵草地,有婉蜒曲折的河流湖泊。决定在此修建行宫。首先建坚固的堤坝,将武烈河水向东推移,利用腾出的河道和天然的水用人工稍加改造即成现在湖区的雏形。

       山庄内大小湖泊共八处:澄湖、镜湖、如意湖、上湖、下湖、银湖、半月湖、内湖。

       澄湖:是最大最深的湖,位于烟雨楼以东,金山岛以西,岸边有甫田丛樾,莺啭乔木、濠濮间想、水流云在四亭。澄湖与金山岛互为借景形成山环水抱的园林效果。

       上湖和下湖:位于水心榭以西,芝径云堤以东,南邻宫殿区,围成月色江声岛。临湖远眺,日间,可见水心榭在水中的倒影,夜间可聆听月色下的江水拍打岸边形成悦耳的山庄夜曲。

       如意湖:北接澄湖,南连宫殿区,西接山麓,东临如意洲、环碧岛。此湖既可观赏烟雨楼、如意洲与环碧岛,也可临矶观鱼。如意洲北岸,便是乾隆观鱼的景点“知鱼矶”。知鱼矶在如意湖北,面向湖面,阳光透射湖底,溪水清澈。

       内湖:是山庄最西边的湖,紧贴山麓。湖畔有涌翠岩、观瀑亭,形成小瀑布的景观。特别是双湖夹镜内引进的敖汉莲,花朵大,花期长。

       半月湖:汇集山间的溪水,经长湖缓缓流向如意湖。

       镜湖、银湖:是山庄东部的湖泊,主要是通过五孔闸调节山庄内水位和保障文园狮子林内水流的巡回。

       在湖区中有三个岛屿:环碧岛、月色江声岛、如意洲岛。岛与岛之间有长堤相连。

湖区的游览路线有三条:

       中线:是从万壑松风下蹬道,沿芝径云堤北行,经环碧、如意洲达烟雨楼。

       东线:是由东宫卷阿胜境殿经水心榭至月色江声、金山、香远益清,热河泉,以及银湖、镜湖区的文园狮子林、清舒山馆、戒得堂、汇万总春之庙(花神庙)。

       西线:是经正宫岫云门,下鱼麟坡、经如意亭、芳园居、芳渚临流,可至文津阁,顺林荫道进入山区和平原区  。

我按照自己走的路线介绍吧。没去的地方就省略了。

从芳园居出发,旁边是如意湖。


       沿湖走到万壑松风景区,万壑松风景区,是避暑山庄宫殿景区兴建最早的建筑。主殿是宫殿区惟一打破坐北朝南格局的正殿,坐南朝北,殿面阔五间,卷棚歇山顶,周围有廊,是清圣祖读书、批阅奏章、召见臣工的地方。其建成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北临湖水,主殿与五座单体建筑建在高岗上,彼此有游廊相通。景区内有松树数百株,阵风吹过,松涛骤起,故名。此处为清圣祖所题三十六景之第六景。

 晴碧亭,是一座重檐攒尖顶八角亭。此亭建于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地处康熙三十六景之一的“万壑松风”岗下,据《热河志》记载:“前殿据岗背湖,渐近湖为坡坨,殿五楹,北向。长松数百,掩映周围,额曰:'万壑松风’……康熙壬寅,上以冲龄随侍山庄,赐居于此。殿后三楹曰'鉴始斋’,坡下亭曰'晴碧’。”康熙壬寅,即是1722年,十二岁的乾隆,跟随祖父来到避暑山庄,住在“万壑松风”的“鉴始斋”,“晴碧亭”距离当时乾隆的住所很近。乾隆追忆此事,并在《晴碧亭忆旧》一诗中写道:“万壑松风之山阴,枕溪有亭曰晴碧。我年十二随至此,即指殿傍为赐它。望见御舟泊亭畔,呼名趋下层岩壁。顾谓勿急恐蹉跌,是即初蒙恩眷目。”此诗不仅追忆了祖父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还介绍了晴碧亭的具体位置。


下湖


      水心榭:俗称三亭子,位于塞湖之下湖与银湖间,卷阿胜境东北,距东宫遗址仅数十米,原是山庄东南宫墙的出水闸,为宫殿区至湖区东路一处必经之景。亦为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八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从此往东扩建,增开了银湖、镜湖,水闸便位于湖心,遂在闸上架石为桥,桥上置榭三座,康熙题名水心榭。中者成长方形,重檐歇山卷棚顶,面宽三楹。南北两榭均重檐攒尖,四角各设一组立柱,每组四根,有矮廓相围。三榭亭南北端原各有四柱牌坊一座(今无存)。榭下承架石桥,梁下设水闸八孔,俗称八孔闸。闸板是多块活动木板,可加可撤,控制水位。闸板设施可使下湖水位高于南面的银湖,湖水从闸板上方漫过,形成瀑布,水流昼夜不息。乾隆常在此处钓鱼。水心榭四周风景如画;东南一片荷莲映日,红碧幽香;西北平湖轻舟荡水心榭:在下湖和银湖之间,两侧湖水荡漾,清风习习。倒影连漪;青山滴翠,绿水含烟。











      文园:位水心榭东,仿苏州狮子林建于银湖中的一个岛上,乾隆题名文园狮子林。文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假山峻峭,江南园林特点突出。文园是园中之园,共十六景,有门殿、虹桥、假山、云林石室、蹬道、占峰亭、纳景堂、清閟阁、藤架、清淑斋、小香幢、延景楼、探真书屋、画舫、黄碧轩、水门。附近有枕烟亭、牣鱼亭。它是在热河被军阀占据时而摧毁的。一九九四年承德市人民政府多方筹资,经过四年多时间,现已把大部分景观恢复了原貌。日前已对游人开放。

 文园狮子林是仿我国元代著名大画家倪瓒(字云林)画的《狮子林图卷》和苏州狮子林景观而建造的。据史料记载:元朝末年,僧人惟则(又叫天如禅师)为纪念他们老师中绛和尚(即普应国师),在苏州城的东北建一座佛寺。因为中绛原居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为佛寺取名为“狮子林”。后来又改名为“狮林寺”、“圣恩寺”。乾隆皇帝南巡时,曾游览此园,喜爱万分,命画师绘图北归。他下旨以《狮子林图卷》为样本和仿苏州狮子林的意境,在北京圆明园内长春园及避暑山庄各修了一座同名建筑。避暑山庄的文园狮子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一七七四年),完成于乾隆四十三年(公元一七七八年),共耗白银七万六千三百七十九两。乾隆皇帝仿苏州文园题了十六景:狮子林(门殿)、虹桥、假山、云林石室、蹬道、占峰亭、纳景堂、清閟阁、藤架、清淑斋、水香幢、延景楼、探真书屋、画舫、横碧轩、水门,还有邻近的枕烟亭、牣鱼亭。这些景点是乾隆读书、游览的主要去处。在这些景观中,亭阁别致,沿顶石林参差,怪峰嶙峋,亭台错落,水绕洞行,结构精巧,布局灵活。乾隆皇帝亲临此地,感到如游图画中,对十六景曾即兴吟诗题词,夸耀这处仿南方造园艺术的精华和别具一格的风趣。

但是,我觉得远不及苏州文园。


清舒山馆在热河避暑山庄文园之北,傍湖。康熙四十八年(1709)建。大门面阔五间,清圣祖题为“清舒山馆”;门北为承庆堂,为皇太子胤礽随清圣祖到避暑山庄所赐居之地,面阔五间;门之西为颐志堂,南向;再西有殿,东向,是为清圣祖读书之处,名为学古堂;门之东为长廊,有台可以眺远。山馆之后为静好堂,植竹。堂外为澄霁楼,一层四室,清圣祖分别题为“风泉满清听”、“山水含清晖”、“高山流水”、“岫幌”。       

汇万总春之庙: 俗称花神庙,位戒得堂北,隔湖相望。门殿三楹,南向,正殿三楹,名品汇群芳,有联“丽色赋神皋北分煦育,室华之大地理验栽培”。内供花神12尊,分掌12个月的花开花谢。供桌上供花谱一部,每年芒种,热河总管或苑丞前来致祭。正殿有东、西配殿各三楹,东曰华敷屋,西曰峻秀楼。此庙于1913年被姜桂题军队拆毁。      

月色江声: 水心榭北行,过桥有岛,名月色江声岛,是个椭圆形的洲岛,面积16800平方米。岛西北有上湖、西南有下湖相围,东有水渠与上湖、下湖相连,形成岛屿。

岛上组织四进四合院式建筑一组:门殿,面南,康熙题额“月色江声”,面阔五楹,两梢间前设槛窗;中三间置门扇。月色江声立柱向内倾斜,提高了抗震性能,为园林建筑所罕见。

 中轴线二进有殿七楹,名静寄山房,前后设廊,是皇帝读书之所,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是山庄内最早的建筑之一。

内设避暑山庄建筑展览。

再北有殿七楹,名莹心堂,规制与静寄山房略同,两梢间内收一步架。

有许多建筑模型。

建筑模型。

 莹心堂小院东、西皆有配房,以游廊围合。其西为峡琴轩,也是月色江声洲建筑群落之西入口。   

后殿名“湖山罨画”,硬山单檐,面阔五楹,前后设廊。

 殿前有东、西配殿。

院内植松柏、梅桂,堆假山,小环境幽雅清静,亲切宜人。

 出湖山罨画后门,东北临溪,溪边铺石,名鱼矶,清帝常于此模仿隐士垂钓。乾隆戏诗曰:列溪之鱼鲜且硕,坐矶学钓藉苔席。得鱼固佳否亦可,意在山青与水碧。吕望钓得为公卿,严光钓失仍得名。掷竿大笑非我事,不如放去任闯萍。

月色江声,取材苏东坡前、后《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意境。每当玉兔东升,锤峰朗照的夜晚,皎皎白月,映照溶溶湖水,山庄万籁俱寂,可听下湖之水漫过三榭亭水闸,发出江涛之声;身临其境,便可领悟《赤壁赋》的画意诗情。

月色江声殿西有方亭,是赏荷之所,名冷香亭。亭南湖中多种敖汉荷花,开得迟,但因山庄湖中有温泉,谢得也迟。据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记载:“莲以夏开,唯避暑山庄之莲,至秋乃开,较长城以内迟一月有余。然花虽晚开,亦复晚谢,至九月初句,翠盖红衣,宛如尚在苑中,每与菊花同瓶对插。”

月色江声和万壑松风间的湖间小道。

       芝径云堤:《热河志》说:“由万壑松风北行,长堤婉蜒,径分三洲,若芝英、云朵、如意。堤左右为湖,中架木桥,南北树宝坊,湖波镜影,胜趣天成。”按康熙《芝径云堤诗》“命匠先开芝径堤,随山依水揉辐齐”句和嘉庆《芝径云堤歌》“山庄胜境肇仁皇,芝径云堤诚鼻祖”句推论,避暑山庄首先从此处破土施工。

芝径云堤系仿杭州西湖苏堤掘池积土而成,在避暑山庄“万壑松风”之北,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是康熙三十六景第二景。长堤逶迤,径分三支,东北通月色江声岛(云朵洲);中间通如意洲;偏西通往采菱渡(芝英洲)。芝径云堤 如意洲、环碧、有色江声三洲岛相连,宛如一株灵芝仙草,洲岛如芝叶,长堤为芝茎,又酷似互相连缀的云朵,康熙取名为“芝径云堤”。堤穿湖而行,为湖区主要风景观赏线。堤岸平沙似席,芳草如茵,垂柳夹道,青杨映水,湖光波影,胜趣天成;湖中游鱼戏水,堤上驯鹿往来,色淡而意浓。









盛开的荷花!

相映成趣。

沿芝径云堤北行不远,便是环碧岛。为山庄“一池三山”格局的三仙山之一,建于康熙四十二(1703)年,至四十七(1708)年。

岛上有两座相邻的小巧玲珑的建筑,当时是作为皇子们的读书之所。

东院面南殿名“澄光室”。两边的楹联是康熙皇帝御题:“夹岸好花萦晓雾,隔坡芳草带晴烟”。

西边的院落,西侧一圈弧形的粉墙簇拥,院墙正中是石雕的拱门,门额的南北两面都刻着文字,南面镌刻着“拥翠”,北面镌刻着“袭芳”。

采菱渡:位如意湖和上湖之间的环碧岛北部,岸边有草亭一座;形如斗笠,是皇帝和后妃泛舟采菱休憩的地方。

此亭的特别之处在于,整个亭子它的基座是圆形,上有六根亭柱支撑,亭顶不铺砖瓦,而是用茅草覆盖,其形状好像一顶大斗笠。每当新菱出水,倒影湖中,与莲叶蘋花交相辉映。

 如意洲:从环碧北行,过桥即达山庄的一个大岛,是塞湖中最大的洲岛,面积为35,000平方米,因该岛形状颇似如意,故名如意洲。如意洲西南接芝径云堤,南与月色江声相连。建筑均为康熙年间所建。殿阁楼亭,姿态各异,古朴秀雅,是一组宫廷式的建筑,康熙五十年前,如意洲是宫殿区,是清帝接见文武大臣和少数民族王公首领,批阅奏章,处理朝政的地方,正宫落成后,此处成了苑景区的重要景区,是中线的高潮。这里有山庄康乾七十二景中的十二景,现尚存八景,即:无暑清凉、延薰山馆、水芳岩秀(乐寿堂)、一片云、观莲所、沦浪屿、金莲映日、法林寺(般若相)。现已不存的是:西岭晨霞、云帆月舫、清晖亭。

观莲所亭位于如意洲的西南岸,和金莲映日为邻。由于如意湖中荷花最盛,夏日万柄芙蓉,布满湖面,鸥浮上下,鱼戏东西,是赏景观荷的最好地方,所以乾隆题额曰“观莲所”。同时亭之北又有金莲花遍地,这里也是观赏金莲花之处。

康熙六十年(1721年),乾隆10余岁时随皇帝行至山庄内观莲所廊下,皇帝考他背诵经书,他就在此背诵《爱莲说》,竟然一字不差,众人颇为惊异,从此后皇帝就准他随侍学习。

乾隆继位后每次来此观荷都想起祖父的恩情,崇敬与感激之情便悠然而起,他充满激情地写下了“寸心已觉趋陪幸,尺幅曾颁翰墨光”的诗句。

又建花神庙敬荷花神,还作诗多首。

金莲映日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四景。此景约建于1703年至1708年,在如意洲西侧,湖边遍植金莲花,映着阳光,金光闪烁。《热河志》说:金莲花本出五台,移植山庄,体物肖形,载赓天藻,曼陀优缽,无以逾兹。

无暑清凉殿,这是康熙御题的第三景。这里即使在盛夏酷暑的时节,依然凉风送爽,高大浓密的树荫遮蔽了炙热的烈日,观莲所前盛开的荷花,伴随着阵阵清风,花香袭人,沁人心脾,康熙帝称此处是“三庚退暑清风至,九夏迎凉称物芳。”



里面还有康熙铜像。

       进无暑清凉门,两厢是《清代皇帝百官服饰展》、《清代皇后皇妃服饰展》。





       前面是延薰山馆,这是康熙御题的第四景。也是山庄早期的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如今这里依然陈设着皇帝用过的金龙宝座,是无暑清凉的正殿。

延薰山馆的名字取意于《家语》:“舜作五弦琴,歌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薰,本指花草的芳香,延薰,是指花草的香气不断袭来,使人心情愉悦。康熙皇帝把自己处理朝政的地方取名延薰山馆,有着深刻的意义。他希望清明的政治,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 

  “敷畴丰泽”意思是让皇帝的恩泽布满全国,让传统的道德文化陶冶百姓。


水芳岩秀为如意洲后殿。

面阔7间,前出厦5间,后出厦3间。      


殿内正中挂康熙皇帝题写的“奉三无私”匾。它来自于《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表明乾隆皇帝在治理国家时,也要像天地日月那样公正无私。其联是“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这里曾是康熙皇帝早期居住和读书的地方。

该殿位处如意洲最深处,“镜波绕岸,瑶石依栏”。康熙皇帝称赞这里:“水清则芳,山静则秀。”

乾隆皇帝的母亲也曾在此居住,为祈愿其母长寿,故又题匾为“乐寿堂”。

一片云是如意洲中最高的建筑物,南向,门殿面阔5间,殿后有楼两层,由远处远望,松云掩映中只见一楼高耸,似一片浮云。而置身如意洲,四面临水,群山环列,“云气或起于树中,或浮水面,或飘入室中”,“白云一片才生岫,瞥眼岫云一片成”。因此得名一片云。为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八景。

戏楼建于康熙年间。整个戏楼以十二根明柱支撑,台口四根,两侧各四根;舞台三面有46厘米高的小围栏。台口上端挂康熙题“浮片玉”匾额。舞台上下门通往五间戏房,对面是观戏的阅台“一片云”。

沧浪屿在如意洲的西北部,隔澄湖与烟雨楼相对,是洲上的一处园中之园。沧浪屿三面为假山石壁,陡峭直下,水从石缝中流出,如绿云浮空。中为示池,水清见底。

园中有浮水架殿三间,窗外临池,曲折回旋,与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似。

后塘北向,悬乾隆题“沧浪屿”。意境取材于《孟子》“抢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槛联为“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间”。

般若相,又名“法林寺”。般若为佛教名词,般若相即知慧的表象。该景位于一片云东南,与金山上帝阁隔湖相对,是一座小型园林风格的寺庙建筑,由山门、正殿、配殿和后殿组成。“般若相”是乾隆为山门的题额,并书联一副:“妙莲峰对青山峙,甘露林成紫竹环。”


“法林寺”是康熙为3间正殿的题额,东西配殿各3间,后殿7间。这里依山临水,花香草绿,树木成荫,风景天成,乾隆赋诗:“雁堂小筑竺根提,狮子林如画出倪。无相相中真实相,梵称般若岂无稽。”

清晖亭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十五景。位于般若相东岗湖岸上,是一座四柱钻尖顶敞亭。四周垂柳披岸,“亭角出柳阴中,有清旷绝尘之趣”,清静宜人。

康熙取谢灵运“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之清晖二字题额为“清晖亭”。乾隆赋诗:“水复山重静且便,奇葩异草四时鲜。始知谢客饶佳句,拟学唐家度小年。”


由于,我行程安排是经烟雨楼,沿澄湖到热河泉后,不再向南到金山,而是进入平原区游览,因此,在此欣赏湖对岸的金山,则是绝好的地方。金山岛上的假山叠石、鳞次栉比的建筑、依山就势蜿蜒而行爬山廊、高耸的上帝阁以及枝叶虬劲的古松都成为亭中休憩者眼中极美的风景。


青莲岛:位于如意洲北,隔湖,曲桥相通。此岛先名千林岛,康熙改题青莲岛。

据《承德府志》记载:“湖水自东北演迤而南至万树园之阳,净练澄空,沙堤曲径,如意洲在焉。其北为千林岛。”岛面积为2,4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烟雨楼、青杨书屋、对山斋等,布局巧妙,姿态秀美,是山庄湖区游览的胜境之一。


烟雨楼, 就是《还珠格格》里小燕子住的漱芳斋。所以游客特别多!

烟雨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仿浙江嘉兴烟雨楼形制在岛上修建了一组建筑,同名烟雨楼,是山庄内最晚的建筑之一。门殿三楹,中为通道。门殿北有围廊,方形,与主楼四面围廊相通。主楼五楹,两层,进深两间,稍间为楼梯,周围廊。北、西廊外湖中起台、置汉白玉望柱。顶层檐下悬乾隆御题“烟雨楼”云龙金匾,另挂楹联“百尺起空蒙碧涵莲岛,八方临渺弥澄印鸳湖”。这棵树就是小燕子爬的树,拍照人太多,只好将角度取高点。


楼后临湖有石栏望柱,这里是清帝与后妃消夏赏景之处。门殿西有殿三楹,名对山斋。斋北为一独立小院,白墙青瓦,有月门出入。斋南堆假山,洞府之上起六角翼亭。主楼东隔墙有殿,名青阳书屋,面阔三楹,稍间窄,开间大,成南北长、东西窄的格局,是清帝的书房之一。

书屋南有方亭名“朗润”,北有八角亭称“小友佳住”。

烟雨楼布局紧凑,庭院古松挺拔,庄严;院外遍植荷、苇、蒲、菱,素淡,庄严、素淡形成对比。附属建筑设计颇见匠心,一高一低,一远一近,一洞一院,一山一水,既调剂了精神气氛,又丰富了整体内容。假山洞府给青莲岛以幽静;翘檐松枝赋烟雨楼以飞动;白墙月门增添秀气;回廊曲径表现含蓄。

山雨迷蒙、风卷云低之时,烟雨楼湖山尽洗,雨雾如烟,水空一色,天地无分。或遇雨后夕霞,水鸭当空旋飞,游者自然会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供长天一色”诗句,此时此地虚无漂渺,犹如仙境。尤其是山雨迷蒙的时候,烟雨楼笼罩在雨雾烟云之中,宛若仙山琼阁,充满了神奇缥渺之美。烟雨楼是中路风景线的结晶,北望湖光山色为余韵。


从烟雨楼回到如意洲再往东,就到了水流云在 。水流云在:位于平原区西南角,临湖。此处湖水连空,云浮上下,康熙取杜甫“水流云不竟,云在意俱迟”诗句题名水流云在。

主体是方亭,三开间,重檐,四个面又分别跨出一附间,实际为五开间。一层檐挑出十二角,顶檐四个角,计十六角,造型别致,俗称十六角亭。


莺啭乔木在避暑山庄澄湖北岸,位于濠濮间想之东,北依万树园。


系八角卷棚式敞亭。此处百鸟争鸣,湖泊荡漾,恰似“山中一部笙笛”。乾隆亦有诗赞道:“山深悦鸟性,乔木早迁莺。”

《绿毯八韵》碑在万树园南端、澄湖北岸,有一通雕刻精美的卧碑。

碑面南额首上雕刻祝寿图,碑趺上有八仙;面北额首上刻有蝙蝠。碑趺上刻有麋鹿;碑上图案,象征着“福、禄、寿”。 碑身面南刻七言诗《绿毯八韵》一首,面北刻五言诗《平旦》一首,字迹清秀,都是乾隆四十六年六月乾隆皇帝所作。前一首赞美这里土肥草丰,同时标榜自己节用爱民、与民间乐的“俭德”。后一首则着力描绘山庄的平坦。

“濠濮间想”为“康熙三十六景”第十七景。约建于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七年(1703年-1708年),位于澄湖北岸,水流云在之东,是一座八角卷棚亭。


亭前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背后是广阔的万树园。康熙取简文帝所言:“只要树木葱茏,山水清幽,便自然有庄子在濠濮之水的乐趣。”把湖水比作安徽的濠水,把万树园比作河南濮阳,康熙题额为“濠濮间想”,赋诗赞:“昨日闻莺鸣柳树,今朝阅马至崇杠。朱英紫脱平原绿,月驷云(马离li)错落(馬尨meng)。”乾隆诗曰:“深山悦鸟性,乔木早迁莺,最爱清和节,频闻睍睆声。双柑思旧韵,一部锡新名。欹案观宵雅,嘤嘤信有情。”


“甫田丛樾”为“康熙三十六景”第三十五景。约建于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七年(1703年-1708年),位于澄湖北岸,莺啭乔木东,为一攒尖顶方亭。


亭北是广阔的万树园,青草如毯的试马埭,内里小动物成群结队。亭的东面,在春好轩和流杯亭门之间辟有稻田和御瓜园数十亩,吸引来许多小动物。康熙常带人到此打猎、休闲娱乐并在亭中休息,赏赐少数民族首领和大臣们品尝“御瓜园”内新鲜瓜果,康熙根据实景题额为“甫田丛樾”,赋诗赞美:“留憩田间乐,旷观恤闾阎。丛林欣赏处,遍地豫丰占。”

“蘋香沜”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十九景。约建于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七年(1703年-1708年),位于甫田丛樾东,澄湖北岸。南向面湖建殿3间,后为小院,殿前有桥可达到香远溢清。


《热河誌》说这里是:“湖水分流,一鉴澄澈,中多青萍,丰茸浅蔚,每微风乍起,清香袭人”。康熙以其临湖水之滨,青蘋飘香的实景,题额“蘋香沜”。殿后院内有重檐钻尖顶方亭一座,内设石桌、石凳,四周有各种树木花卉,帝后游湖必来此休息,其后是一垂花门。乾隆赋诗描写了这里优美动人的景色:“香风摇摆绿波涵,花正芳时伏数三。词客关山月休怨,来看塞北有江南。”


里面卖糕点。

沿澄湖向南走,热河泉是一温泉,在泉源处竖有一块长石,上刻“热河”二字。热河泉是康熙皇帝仿镇江金山寺西北处有“中冷泉”的配景,为山庄金山设计的配景。当年地下水充足,泉水汩汩,水温也高。 

此泉由一群细泉组成,热水从断层石隙间如串串珍珠喷涌而出,缓缓地汇入澄湖,与澄湖水面相连。


平原区

平原区:澄湖以北,从西岭山麓开始向东。是一大片平原区。这一片也分三部分。东边称万树园,这里生长有数百年的古榆、古柳、古槐,树种繁多,枝叶茂密,飞雉、野兔、狍、鹿来此就食,是步行围猎的好场所。西部为试马埭,绿草如苗,放马奔驰使人心旷神怡。北部为寺庙和建筑。平原区东部原有三组大型重要建筑:春好轩,永佑寺,澄观斋。其中澄观斋仅剩基址,春好轩、永佑寺于近年复建。平原区西部有以文津阁为主的大型建筑组群。

试马埭:在万树园的西南部,立有石碑一块,乾隆题写“试马埭”。是清代皇帝赴木兰围场举行“秋狝大典”之前,精选良马的地方。试马埭的驰马道,是按蒙古草原风貌和西北少数民族的习俗开辟的。《热河志》载:“进柔地旷,驰道如弦,云锦成群,腾骧沛艾。大驾巡幸,于兹考牧。”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每年去木兰围场举行秋狝大典时,由北京御马圈选定的御马,从蒙古各旗选送的良马,还有蒙古王公台吉敬献的骏马便聚集在此,供皇帝考牧之用。然后随围的皇子和蒙古诸王公进行试马、骑射。按射中者的优劣,皇帝给予赏赐。另外,皇帝还在此观看火戏、灯戏、马戏、摔放比赛等。






    文津阁:坐落山庄西北部南山积雪脚下。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仿浙江宁氏天阁而建。


   “文津阁”的津是水的渡口的意思,文津,顾名思义是文化知识的渡口,要获得知识必自此问律。这里是清代的藏书楼。原曾珍藏《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各一部。《古今图书集成》是康熙时召集朝臣编纂的一部大型图书,耗时十年,清康熙年间陈梦雷等原辑,后陈梦雷得罪了皇上,于是特命蒋延锡等重编辑,全书共一万卷。
    文津阁建成一年时,《四库全书》尚远未校录完毕,所以乾隆命先将《古今图书集成》按《四库全书》函式装帧,庋架排列,贮藏于文律阁内。
   《四库全书》于乾隆二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四十七年 (1783年)宣告竣工。也历时十年。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部分,故称“四库”。它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也是世界罕见的巨著。该书共抄写七部。分藏于北京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故宫文溯阁、避暑山庄文津阁、扬州文澜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汇阁。
    文渊阁本现藏台湾;文源阁本在清咸丰十年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焚毁;文律阁本于1915年运至北,现珍藏于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宗阁、文汇阁本在清咸丰三年(1853年)春毁于战火;文澜阁在咸丰十被毁,其书流散市上,后藏书家收购,经两次补抄,到1962年补齐,现藏浙江图书馆。


    文津阁建在虎皮墙环绕的院落中心,坐北朝南,外观两层,实三层,中间夹层,以藏书籍。


    阁前假山怪石堆叠,池水清澈见,即可防火又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站在阁前,向池中望去,只见一弯新月在水中轻轻抖动;抬头仰望,天上丽日高悬,真是名副实。原来是在假山洞穴处打一缺口,形象弯月,光通过缺口折到水中即形成此景。


    因为水面上方的假山洞穴处巧妙地打了一缺口,形象弯月,把光通过缺口折到水中即形成此景。


    文津阁碑:文津阁碑原坐落在文津阁东的碑亭中。碑亭早已无存,高大的石碑却还矗立在方形的台基上。此碑通高5.32米, 其中碑首、碑跌各高1.2米,宽1,38米,厚0.58米。碑首、碑跌和碑身周边即刻着精美的蟠缡纹和雷纹图案。正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文津阁记》。碑阴为《题文津阁》,东侧为《四库收精要》,西侧为《建由甲午成乙未》。


    月台碑:文津阁前,与之隔水池想望的是一座嶙峋的假山,假山东部有个长宽不足丈的长方形平台,平台的中央竖着一座石碑,此即月台碑。这座碑通高2.12米,其中碑首、碑各高0.46米;碑首、碑身、碑分别宽1.61米、0.77米、0.9米。碑首、碑各厚0.52米,碑身厚0.38米。碑首前后和碑四面雕刻着夔龙图案,其龙头形象逼真,龙身,龙尾自然丰满。碑身面西镌刻“月台”两个大字,其它三面分别雕刻三首诗,面东为《月台》,南侧为《为爱颠翁语》,北侧是《口号一首》。

 万树园:这里古树参天.芳草凄凄,乾隆年间正式命名“万树园”。


    清代有二十八架蒙古包散置期间,是清帝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康熙、乾隆、嘉庆时期,曾经多次在这里会见、宴请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及东南亚和欧洲的使节。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了杜尔伯特部台吉“三策凌”。杜尔伯特部是漠西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1745年噶尔丹策凌死后,准部贵族为争夺汗位相互残杀,杜尔伯特部也被迫参加了这场混战。乾隆十八年(1753年),达瓦齐夺取汗位后,回过头来又勾结哈萨克骑兵攻打杜尔伯特部。杜尔伯特人民受尽了准噶尔部达瓦齐的欺凌,再也不愿意为其卖命,于是三策凌毅然率属下三千余户,离开长期游牧的额尔齐斯河,历经艰辛,于1753年11月25日,回到内陆。乾隆对三策凌的首次归来十分重视,下令在热河朝见。1754年5月13日,三策凌等在避暑山庄的万树园受到了乾隆皇帝的隆重接见,乾隆封策凌为亲王、策凌乌巴什为郡王、策凌孟克为贝勒,同时在澹泊敬诚殿召见三策凌,又连续五天在万树园赐宴款待,晚上举行野宴,燃放烟火,观火、马技等节目。清宫廷画师郎世宁的《马术图》,即再现了当年在万树园为三策凌归来举行马术表演的动人场面。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突破沙俄的重重羁绊,回归祖国,乾隆皇帝曾在万树园赐宴,并依照夜宴三策凌的先例,设灯宴,观火戏等,进行招待安抚。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在避暑山庄接见首次来华的英国特使马戈尔尼一行,这是中英通过外交途径第一次接触,是清前期中英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政治活动。

    乾隆五十八年9月14日,乾隆皇帝在万树园的御幄内隆重接见了英使马戈尔尼一行。马戈尔尼单腿跪地,叩见乾隆,并呈递了英王的信件及礼品,乾隆皇帝也馈赠玉如意以示感谢。觐见礼仪完毕后,在御幄内设宴,整个仪式是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进行的。次日,马戈尔尼在乾隆的允许下,由和坤陪伴游览了避暑山庄, 9月17日晚在万树园观看了盛大焰火晚会、杂技、民间歌舞等。




    春好轩:万树园东南宫墙边有一处建筑,南有门殿三间,二门为垂花门,周围粉墙环绕,墙中设什锦窗,外表朴素无华,院内假山耸立自然。牡丹、海棠遍植成片,满园春晖是清帝的御花园。


主殿五间名“春好轩”,左右有配殿各三间。




    用曲形围廊边接,院后有重檐八角棚攒尖亭,名“巢翠”。站在亭中可看到“四周锦簇霜枝丽,一院芳含秋卉新。春好轩前风露好,居然八月有三春”的景色。这组建筑于1984年重建。


    永佑寺:永佑寺位于万树园东侧,建于乾隆十六年(1715年)是山庄内九处寺庙之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永佑:取其永远保佑安宁的意思。它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山门、牌坊、天王殿、正殿、后殿、舍利塔及御容楼等建筑。


山门




    原殿中供奉弥勒、三世佛、八大菩萨和无量寿佛等。御容楼是专门供奉清代已亡皇帝画像的地方。康熙皇帝死后,他的画像即供于这所楼上;每年,乾隆到山庄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到这里祭拜。后来雍正和乾隆的画像也供奉于此。现永佑寺除舍利塔及四座石碑外均已无存。四座碑文分别是:《永佑寺碑文》、《永佑寺舍利塔记避暑山庄后序、《避暑山庄百韵诗序》。




    永佑寺舍利塔:永佑寺舍利塔是仿南京报恩寺塔和杭州六和塔,历时十年,八角九层,材料选用石料,斗拱采用了琉璃饰件,塔高为65米,包括基座、塔廊、楼阁、宝顶四部分。塔身雕释迦故事的图案或法器以示纪念。


永佑寺即是在塔廊的石壁上,刻有金刚力士和菩萨浮雕。





至此,避暑山庄全部参观完毕。从东门出园。


到附近老三羊汤尝尝平泉的羊汤烧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