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李广的军事生涯和个人性格,来看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历史笑春风 2020-09-02

我们看过《史记》后,会对其中的《李将军列传》留下深刻印象。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对李广的遭遇感到扼腕叹息。这样一个才气过人,天下无双的将领,奋战一生,最终也没有能够封侯。并且李广不但不是战死沙场的,而是因迷路失期自杀身死的。这一切,都让人们对他感到同情。唐朝的王维就写过一首诗《老将行》,里面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提到了李广的遭遇。这句诗是“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这句诗提到的史实都来自《史记》。“卫青不败由天幸”这一句里面的主角卫青应该是霍去病。《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而“李广无功缘数奇”,则来自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

可是,李广无功真的是因为数奇吗?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来看看其中的真实情况。

从李广的军事生涯和个人性格,来看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一、李广的军事生涯。

我们知道,李广一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能封侯。有人还以此来指责汉武帝偏心偏向,使得李广不能封侯。

但是,我们知道,汉朝的封侯是有严格规定的。刘邦建国后,刑白马为盟,与群臣誓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所以,想要封侯就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建功。即便是汉武帝,他宠信的人,也只能去以军功取得封侯。

那李广的军功如何呢?司马迁在写《史记李将军列传》时是下了功夫的,在列传里,加了很多烘托李广形象的情节。比如说飞将军,解鞍却敌,射虎中石,为人廉洁,爱兵如子等等。我们看这一篇列传,就会先入为主,在心目中树立起一个“飞将军”李广的光辉形象。可是,如果我们真正的去细细推敲,就会发现有很多地方都语焉不详。尤其是李广的战绩问题,可以说是司马迁竭力回避的问题。

从李广的军事生涯和个人性格,来看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从《李将军列传》里记载的李广生平,我们可以把李广的军事生涯整理如下:

1、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2、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李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

3、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后徙为上郡太守。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4、汉武帝元光六年,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李广逃归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5、元朔六年,广复为後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6、汉武帝元狩二年,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李广以圜阵防御。力战二日,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後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

从李广的军事生涯和个人性格,来看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7、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出击匈奴。李广从属卫青,卫青令广并于右将军赵食其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後大将军。李广自杀,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李广征战一生,尤其是和匈奴在战争中,居然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手的战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後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李广从军那么多年,竟然没有尺寸之功可以封侯。既然是这样,李广就不能埋怨别人,只能怨自己没有获得军功了。

从李广的军事生涯和个人性格,来看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二、从李广的军事生涯,看李广的军事能力。

首先,我们要肯定,李广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的。在《史记》中记载,李广曾经跟从汉文帝,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而到汉景帝的时候,李广参加平定七国之乱,破阵取旗显功名。在与匈奴作战中,李广也是多次出征,独当一面。从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李广是拥有一定的军事能力的。

其次,我们从上面归纳的李广的军事生涯,来对李广的军事能力进行一次分析梳理。我们可以把李广的军事生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在对国内战争和中下级军官阶段,另一个阶段是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和对外战争阶段。

我们首先看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李广在这个阶段可谓是如鱼得水。他在文帝的时候,跟从汉文帝一起出行,汉文帝对李广的武勇十分欣赏。而李广也从一名良家子脱颖而出,成为秩八百石的武官。到了汉景帝的时候,李广参加平定七国之乱的战争,在战斗中夺得敌人的战旗。慢慢的,李广成长为边郡的太守。成为一名高级武官。可以说,李广在作为中下级军官和在对国内战争中,李广的表现是很出色的,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高,认为他是一位名将。

从李广的军事生涯和个人性格,来看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但是,到了第二个阶段,李广就一直停滞不前了。在转到边郡后,虽然司马迁想方设法的给李广粉饰,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李广作为一名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没有取得任何可以称道的军功。

比如李广在边郡时,历任几个郡的太守,号称与匈奴力战,可没有一次可以称道的战功。后来在汉武帝元光六年,汉军开始的关市反击战中,派出卫青、公孙敖、李广和公孙贺四路人马,每一路各万骑。这一次,卫青小胜,公孙贺无功,李广和公孙敖失利,李广被俘逃回。

而元朔六年,汉武帝组织的第三次对匈奴的进攻战役,进攻匈奴单于本部。在这次战役里,卫青率领军队消灭匈奴单于本部近两万人。而霍去病在这次战役中崭露头角,率领精骑八百前出大军几百里,杀虏两千零二十八人,受封冠军侯。在大家多人封侯的情况下,而李广居然又没有立功。

到汉武帝元狩二年,汉武帝又组织了第四次对匈奴的进攻战役,袭取河西。这次战役,霍去病作为主力,两次进攻河西。第一次,霍去病率领一万精骑转战千里,斩俘匈奴八千九百六十多人,一举打通河西走廊。第二次,霍去病再次击败河西匈奴主力,斩俘三万两百多人。最终逼迫河西匈奴投降,彻底解决了河西问题。在这次战役中,李广和张骞率部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以牵制对方。在这次战役里,李广的四千骑兵被匈奴四万包围,险些全军覆没。

从李广的军事生涯和个人性格,来看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在汉武帝组织的第五次对匈奴的决战中,汉军兵分两路,分别由卫青和霍去病率领,深入漠北与匈奴主力决战。在这次战役里,李广力求从军,最终汉武帝勉强让他从属卫青。卫青把部队分为左右两路,自己以主力走左路,李广、赵食其为右路。这一战役,卫青击溃匈奴单于本部,歼敌一万九千余人,李广迷路后期自杀,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

我们可以从李广的军事生涯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李广在担任中下级军官和对国内战争时,是表现出色的。但是一旦作为一名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在对匈奴的战争中,他的表现是不合格的。正是他对匈奴作战的失败,才使得他的封侯愿望落了空。

三、李广的治军之道。

李广作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将领,不合格的表现,都在《李将军列传》里显露出来。司马迁为粉饰李广,处处为李广辩解,并不惜溢美之词。可恰恰是他对李广夸赞的几件事,显出李广不适合担任独立指挥任务的高级将领。

比如说解鞍却敌这件事。当时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李广为了给吃了亏的中贵人复仇,亲自带领百骑出追杀三个匈奴的射雕者。虽然杀二俘一,却与匈奴数千骑相遇。李广只得用疑兵之计,解鞍下马,使得匈奴自疑而放过了他们。等到回到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李广作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将领,面对严重的敌情,为了小利就放弃了自己的主要指挥责任。这种做法,如果是一个中下级军官尚且情有可原,但是作为一名高级军官是不可取的。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只能是李广自己的责任。

从李广的军事生涯和个人性格,来看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再说圜阵摧锋这件事。汉武帝组织的河西之役里面,李广和张骞这一路并不是主力,他们的任务是牵制匈奴的左贤王,配合霍去病作战。按照兵力和组织来说,主力应该是张骞,前锋是李广的四千骑兵。可是,李广的军队竟然超出张骞行程一天以上,而且,四千骑兵竟然被左贤王的四万骑兵给包围了。骑兵在开阔平整的草原上被骑兵包围,这简直就是军事指挥上的笑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只有一点,那就是李广立功心切,孤军冒进。不顾自己的任务只是牵制,在遇到敌人主力的情况下,不紧急处置,向主力靠拢,反而就地列阵与敌人决战。这次李广不被歼灭才真是叫做天幸呢。这一切都显示了李广头脑里没有作为大将应有的大局观念。

最后我们再看看程不识所说的自己与李广的治军差异,我们就可以明白,李广经常打败仗的原因了。《史记李将军列传》里说道,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从李广的军事生涯和个人性格,来看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李广剧照

我们可以看到,李广治军的特点:行动的时候,“无部伍行陈”;屯扎的时候,“就善水草屯”;驻扎下后,“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而这一切的保障只有一点,那就是“远斥候”。

我们可以看到,李广的这种治军方法,如果是在对国内的以步兵为主的汉军时,是有效果的。如果是对付以机动力见长,惯于突袭的匈奴骑兵的时候,在自己熟悉的防区防御作战,或者是小部队行动,也还可能侥幸不败。但是,一旦处于进攻状态,深入匈奴防区,在不熟悉的环境作战,只要和匈奴遭遇,则是必败无疑。

程不识当时就一针见血的指出,“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这就是李广和匈奴作战,尤其是在汉武帝的时候,处于进攻态势的时候,屡战无功的根本原因。

从李广的军事生涯和个人性格,来看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霍去病剧照

四、性格决定命运。

有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李广的悲剧,和他自身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他的性格,说穿了就是一句话,刚愎自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李家的祖先李信能够看到一二。

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里面,李信就是以壮勇出名,但过于刚愎自用,对敌人轻视才造成了伐楚的失败。而李广的身上,也有着李信的影子。

李广因为汉文帝一句夸赞,就认为自己能够以军功封侯。可他却没有审时度势,汉文帝说的是在高祖时,面对国内的步骑兵,李广以他的作战方式能够封侯。可没有说是对匈奴,李广可以封侯。

在很多的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李广由于刚愎自用,造成轻敌的情况。以至于在一旁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的前景不妙。典属国公孙昆邪就曾向汉景帝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从李广的军事生涯和个人性格,来看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这种刚愎自用的毛病,又带来了治军不严的后果,造成屡屡败绩。在当时,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天才将领已经出现,作战方式已经改变。而由于刚愎自用,李广依然墨守成规,不思改变。李广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反而以为是天数使然,这就更加走入歧途了。

历史不是没有给李广机会,但是,李广浪费了这些机会。到最后的大决战时,李广想要最后证明自己,抓住最后的机会获得军功。但是,他浪费了太多的机会,汉武帝和卫青已经不再认可他的作战能力。把他从前锋调换到右路包抄匈奴主力。这引起了李广的严重不满。他认为这是卫青故意刁难自己,竟然连礼法都不顾,“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他自己就不想想,如果这次大决战里面,再次出现象上次李广和张骞的情况,还怎么给匈奴以致命的打击?卫青不可能会因为照顾李广个人的感情,而去破坏整个作战计划。

而到最后,李广的性格还是给卫青的作战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由于李广的迷路,使得两路夹击的计划遭到了破坏。卫青虽然消灭匈奴单于主力一万九千余人,但是只打了个击溃战,单于和一部分主力得以逃脱。使得卫青这一路“大将军不得益封,军吏卒皆无封侯者。”

从李广的军事生涯和个人性格,来看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卫青

对比霍去病一路,霍去病消灭匈奴左贤王军七万四百四十三人,其中的“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属骠骑将军,会与城,不失期,从至檮余山,斩首捕虏二千七百级,以千六百户封博德为符离侯。”路博德也是执行类似李广的任务,他就认真准备,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获得了战功,得到了封侯的赏赐。

而李广因为自己负气,造成了迷路,这责任当然要由他自己来承担。如果准备充分,认真对待向导这个常识性且关键性的问题,李广不会没有获得战功的机会。他也可能跟路博德一样封侯。可是由于李广刚愎自用的性格,使得他丧失了最后的机会,也连累了全军。

从李广的军事生涯和个人性格,来看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正是由于刚愎自用,李广轻视敌人,也正是因为刚愎自用,李广轻视治军,不思进取,更是因为刚愎自用,李广根本就无视军法礼法。刚愎自用,使得李广最终走向了毁灭。

我们通过对《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到,李广不能封侯是因为他没有相应的军功,而没有军功是因为他的作战方式落伍,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他个人的悲剧,主要的根源来自于他自己的性格,而不是什么所谓的“数奇”。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通知立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