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一轮医改:医药分离

 医学镜界 2020-09-03

4月8日,北京医改如约启动,覆盖全北京的36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


“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这是本次医改的第一项重点改革任务。这意味着,“挂号费”在北京成为过去,“医事服务费”走上历史舞台。为不增加群众的就诊负担,“医事服务费”整体被纳入医保范围。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素芳介绍,根据北京市区两级有关部门多次组织核实和确认,参与改革的医疗机构达3600多所。今后,这些医院将全部取消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加成和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医事服务费以三级医院为例,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50元,副主任医师60元,主任医师80元,知名专家100元,急诊医事服务费70元,住院医事服务费100元/床日。由于医保定额报销,实际上患者在普通门诊就诊,在三级医疗机构需自付10元,二级医疗机构自付2元,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仅需1元。

本轮改革,对医患均有较大影响。

对医生:

  1. 收入来源发生变化。

    由之前的通过开药补贴,过渡到医事服务费,医生的收入和所开药品不相关,注意力将集中到疗效,而不是利润。

  2. 医生的自我评价发生变化

    通过自己劳动所得,取得合法阳光收入,摈弃无法见光的回扣,医患由买卖关系过渡到合作关系,共同对付病患,减少医患对立,增加医患融洽。

对患者:

  1. 基层就诊概率增加

    基层服务中心的挂号费仅需自付1元,因为药房是第三方社会机构,与三甲医院共享,除非疑难杂症需要到三甲医院就诊,一般处方药仅需至社区开具,至药房去取,减少了时间成本。

  2. 对医生的信任度上升

    患者不再防备医生为了利益,向自己兜售药品,对医生的信任度将会增加。

对药企:

  1. 口碑好,疗效好的药品将迎来利好

  2. 疗效一般,利润高的药品将引来寒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